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施州城址

鎖定
施州城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街道老城區和舞陽壩街道周河村, [2]  始建於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 [3]  佔地面積近10平方公里。 [2] 
施州城址由施州城牆遺址、柳州城遺址、西瓜碑、通天洞石刻組成,包括古遺址、古建築、古碑刻等,朝代含宋、元、明、清,時間延續600餘年。 [2]  施州城牆遺址,是中國鄂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宋時土司城與明清施州衞城的珍貴物質見證,是中國現存不多的、緊密結合自然山水險要地勢構築而成的山城防禦工事之優秀代表與典範,歷史悠久、積澱深厚、規模宏大、佈局完整、設計巧妙、結構獨特,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與社會價值。 [7]  西瓜碑是全中國發現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記載西瓜種植的農事記載碑刻,是中國唯一佐證西瓜傳播引種歷史的實物資料。西瓜碑歷史、科研價值巨大。 [4]  施州城址是歷代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治理的標誌與載體。 [3] 
2006年5月25日,施州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施州城址
地理位置
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街道老城區和舞陽壩街道周河村 [2] 
所處時代
[1] 
佔地面積
約 10 km² [2]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 
編    號
6-0162-1-162 [1] 

施州城址歷史沿革

施州城址城牆始建於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 [3] 
柳州城遺址為南宋抗元施州城址,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椅子山施州城被元軍攻陷後,城廢。 [8] 
民國時期,施州城牆遺址城牆遭戰亂破壞。 [8] 
民國三十年(1941年),拆除施州城牆遺址北門城樓東至二郎廟(今恩施軍分區)的一段城牆及南門城樓西至龍神祠的一段城牆。 [8] 
1956年,修建城內大陽溝涵拱,拆除施州城牆遺址北門、東門城門及城牆磚石。 [8] 
1922年,施州城牆遺址西門城樓朽廢拆除。 [8] 
2005年,湖北省文物局將西瓜碑與施州城遺址、柳州城遺址、通天洞石刻捆綁一起向國家文物局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 
2011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規劃局、恩施市文體局、恩施市文物局聘請相關機構編制《恩施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和《施州城址保護規劃》。 [3] 
2013年,《施州城址城牆維修方案》報到國家文物局。 [3]  同年,《施州城址保護規劃》立項獲國家文物局批准。 [2] 
2014年11月4日,恩施市文物局收到省文物局下達恩施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州城址城牆(南門至西門段)保護工程專項補助經費1006萬元。同年7月22日,“施州城址——南城門及城樓搶救性保護工程”開工。 [3] 
2017年1月,“施州古城歷史文化陳列”在保存最為完好的南城門樓上開放展出,南城門城牆成為市民的活動地點。 [3] 

施州城址建築格局

施州城址由施州城牆遺址、柳州城遺址、西瓜碑、通天洞石刻組成,包括古遺址、古建築、古碑刻等,朝代含宋、元、明、清,時間延續600餘年。 [2]  柳州城遺址與施州城牆舊址兩地相距3.5公里。 [5]  地瓜碑地處宋舊施州城——柳州城西門外。 [4] 

施州城址主要建築

施州城牆遺址
施州城牆遺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老城六角亭街道, [5]  施州城牆舊址佔地45000平方米。 [5] 
始建於宋,原為土城,明洪武十四年施州衞指揮使朱永建磚石城牆,周長七里,設串樓警鋪及四城門,歷經元、明、清各朝擴建與維修,東北兩城樓城門毀於20世紀50年代初,但城基尚在。現存西、南城樓、城門保存完整。西城門即金華門、城門高4.5米,寬3.2米,深16.4米,城牆高7米。磚石砌成城樓為木排扇六柱石穿鬥式建築,六扇五間佔地面積500平方米。現存三間,中高6.2米,檐高4.6米,進深12.3米,面闊23米。1989年因洪水衝擊該城樓及城牆倒塌約300平方米,南門城牆與西城門—樣,城樓為土木結構,城堡式建築,佔地面積約160平方米,中高6.2米,檐高4.8米,牆厚0.45米。 [5] 
施州古城牆僅殘存數段:東門城牆——北至原恩施市中醫院職工食堂,南至市棉織廠,保存較好;西門城牆——北至西后街26號,南至學田巷13號,保存最為完整;南門城牆——西至學田巷12號,東至城鄉街13號,保存較好;北門城牆——東至四維街2號,西至勝利巷14號,殘留甚少。按周長計,現存城牆是原城牆的四分之三。 [3] 
施州城牆遺址
柳州城遺址
柳州城遺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舞陽壩街道周河村, [5]  佔地3.2平方公里。 [5]  柳州城,實為舊州城,依椅子山而為城。柳州城遺址是宋施州的重要軍事駐地,是湘鄂渝黔地區保存較少的宋元戰鬥遺址。佔地總面積3.2平方公里,《恩施縣誌》記載: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郡守謝昌元移州治於此,以據險要,亦名州基山,俗名州城,訛呼柳州城,土器多出其地。這裏曾為南宋抗元蒙軍據地,現遺址城牆大多保存完整,東北有懸崖絕壁自為城牆,西南人工砌成地段較多,遺址現仍可叫名者有北門溝,南門口,西門槽,城內有城牆垛,點將台,較場壩擂鼓台,靈光殿以及摩巖題記等遺址。 [5] 
柳州城遺址 柳州城遺址
西瓜碑
西瓜碑,又稱南宋引種西瓜摩崖石刻,位於湖北省恩施市舞陽壩街道周河村二台坪,地處宋舊施州城——柳州城西門外,為南宋鹹淳庚午(公元1270年)摩崖石刻。 [4]  因其石刻文字記載了郡守秦姓將軍到此栽養萬桑及種西瓜事,並對西瓜的種類、引種時間、培植方法等進行了重點介紹,而俗稱西瓜碑。 [4] 
西瓜碑佔地2500平方米。 [5]  碑以高6.5米、寬5.5米、厚7.4米的自然灰褐色巨石砂岩削麪鐫刻而成,刻銘框高1.49米、寬1.1米,高離地面1.85米,碑文從右至左豎刻10行,每行17字,共169字。 [4] 
施州城遺址西瓜碑 施州城遺址西瓜碑
通天洞石刻
通天洞石刻,位於湖北省恩施苗族土家族自治州恩施市舞陽壩街道七里坪村周家河通天洞內, [2]  [6]  為南宋寶祐元年(1253年)的摩崖石刻, [5]  佔地8000平方米。 [5]  其文字記載了清江郡守王次疇侍親偕清江縣令等僚佐遊覽該沉的盛景。 [5] 
碑文雲:
“寶祐元年(1253年),歲在癸丑,郡太守潼川王次疇侍親,遊木杪仙人洞。約貳車開封趙與端、郡從事重慶焦震雷、清江令忠南、青陽龍孫法、曹掾眉山蔡昌文偕同。洞府窈深,奇怪不類人間事。世親年八十,步履如飛,觀者屬目。暮春十有二日。” [6] 
通天洞洞口 通天洞洞口

施州城址文物遺存

柳州城遺址文物遺存
柳州城遺址尚存東西南北四城門及城牆遺址,以及校場壩、點將台、跑馬道和湘鄂覃氏氏族墓地——將軍墳等遺蹟。南門口有“漸入佳境”石刻和郡守張朝寶拓路石刻,文為“宋鹹淳丙寅季冬,郡守張朝寶平削險巉,拓砌此路,以便行役”。東門有碑刻一塊,字跡模糊不識,疑為“諸果園”石刻。 [8] 
施州城牆遺址文物遺存
清朝年間的洗馬池門牆及碑刻。該池為施南府淨馬而設,原池已廢,現存高6米、寬3米的門牆。碑額橫書“洗馬池”三個大字,小字碑文: [8] 
古人云:晚涼看洗馬,亦軍中要務也。署前舊有池,今淤浚而新之。庶馬政復修,蕃鹿因之。而兆當春日融和,桃柳掩映,見二三良馬騰驤其中,淘有一洗空凡之象,而樂國家之昇平焉!故識之。光緒壬辰春日楚南熊朝鑑題。 [8] 

施州城址文物價值

施州城牆遺址,是中國鄂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宋時土司城與明清施州衞城的珍貴物質見證,是中國現存不多的、緊密結合自然山水險要地勢構築而成的山城防禦工事之優秀代表與典範,歷史悠久、積澱深厚、規模宏大、佈局完整、設計巧妙、結構獨特,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與社會價值。 [7] 
西瓜碑是全中國發現年代最早保存完整的記載西瓜種植的農事記載碑刻,是中國唯一佐證西瓜傳播引種歷史的實物資料。西瓜碑歷史、科研價值巨大。 [4] 

施州城址保護措施

1992年,西瓜碑被核定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 [4] 
2006年5月25日,施州城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施州城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施州城址位於湖北省恩施市六角亭街道老城區和舞陽壩街道周河村。 [2] 
交通信息
景點
公共交通乘車路線
施州城牆舊址
恩施市內搭乘30路公交,到六角亭站下車。
柳州城遺址
恩施市內搭乘21路公交在柳州城站下車。
西瓜碑
恩施市內搭乘21路公交在雲台寺路口站下車。
通天洞石刻
恩施市內搭乘21路公交在周家河村委會站下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