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肩

鎖定
方肩:又稱“平坦肩”。肩關節及其肌肉病變的體徵之一。囑病人脱去上衣,兩上肢自然下垂。檢查者從其正面或後面觀察肩的外部形態,見其肩部失去正常圓形膨隆的外觀,而如削平成直角,則為方肩。本徵可見於肩關節脱位及肩肌萎縮,即肩部失去原有的圓潤,外形呈稜角分明的表現,是肩關節脱位的典型體徵,常與關節的彈性固定並存。因肱骨頭移位,肩峯下空虛,肩峯相對外突所致。腋神經損傷或脊髓灰質炎引起三角肌萎縮時,肩峯相對突出,也可呈現方肩畸形。方肩與創傷及肌肉麻痹有關。
肩:人體部位名。上臂軀幹的連接部分。肩部的肩關節,主上肢迴轉活動的作用。《靈樞·經脈》:“大腸手陽明之脈,……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前廉。”
中文名
方肩
發病年齡
21~30歲
多見於
青壯年
特    點
男略高於女。左側稍多於右側

方肩解剖結構

肩為上臂與軀幹所連接部位,包括腋區、三角肌區和肩胛區,內有肩關節。腋區位於肩的下方,內有腋動、靜脈,臂神經叢以及腋淋巴結等結構。三角肌區主要為三角肌及支配它的腋神經。肩胛區位於背部為包圍肩胛骨的一些肌肉如岡上肌、岡下肌、大圓肌、小圓肌、斜方肌、背闊肌、肩胛下肌等。肩活動靈活,可作屈伸、水平屈伸、收展、迴旋和環轉等動作。

方肩與肩相關的疾病

1.湯-帕綜合徵:
[病因病理]是上胸脊髓、頸、上胸椎骨病變引起,多為腫瘤、炎症、骨破壞性疾病。
[診斷]臨牀表現為肩、肩胛帶肌麻痹、灼痛、疼痛,沿神經幹至脊神經根有相應壓痛。肩部肌肉萎縮,肩胛帶肌鬆弛、方肩等。
[治療]對因對症治療。
2.肩關節脱位:肩關節脱位分四型:前脱位、後脱位、下脱位、盂上脱位。有外傷史,肩痛、腫脹、方肩畸形、Dugas徵陽性。有時合併腋神經損傷。新鮮脱位,在X線指導下復位,固定3周可治癒。超過兩週之肩關節脱位,應手術復位。發生率僅次於肘關節脱位。多由間接暴力所致,使肱骨頭和肩胛盂正常對合關係發生改變。前脱位多於後脱位。前脱位又分為肩胛盂下、喙突下和鎖骨下脱位。可併發肱骨大結節撕脱骨折和肱骨外科頸骨折,偶見腋神經、臂叢神經牽拉損傷。臨牀見傷側肘關節貼着胸壁,傷肢手掌不能觸摸健側肩部,即杜加(Dugas)徵陽性。X線攝片可確診。治療應及早手法復位,可採用手牽腳蹬法(Hippocrates)、牽引迴旋法(Kocher)和懸垂牽引法等。手術適合於手法復位失敗者。是體操、自行車、摩托車、滑雪等運動員的多發損傷。分前脱位、後脱位、上脱位,其中以前脱位多見。前脱位常因間接暴力引起。跌倒時手撐地,肱骨幹處於極度外展、外旋位,暴力由手掌傳達至肩,造成喙突下脱位;如外力繼續作用,可成鎖骨下脱位。另一種是上肢過度外旋、過伸、外展,肱骨頭向前下滑脱,先為盂下脱位,再滑至肩前成喙突下脱位。患者有外傷史,肩痛,外觀呈方肩,搭肩試驗陽性。攝X線片可確診及判斷有無合併骨折。新鮮脱位,在局麻下,用牽引手法整復:患者仰卧,一助手用寬布帶從腋下繞過胸背向健側牽引,另一助手用布帶經腋下向上外方牽引,術者雙手握住患肢腕部向外旋轉並向下牽引、內收,三人協同用力,即可復位。
肩關節脱位脱位類型分為以下2種:
1.前脱位:佔大多數。有盂下、喙突下及鎖骨下脱位3種類型。可合併肱骨大結節撕脱骨折、腋神經損傷,少見臂叢神經及腋血管損傷。
2.後脱位:少見,肱骨頭向肩胛盂後方脱出。
【診斷要點】
(一)傷後肩部疼痛、腫脹,不能活動。
(二)方肩畸形,患肢輕度外展,常以健手托住患側前臂。
(三)Duga徵陽性。即貼胸搭肩徵。
(四)X線拍片可顯示脱位類型,有無合併骨折。
【治療】
(一)手法復位:常用方法有以下2種:
1.Hippocrates法:即足蹬法。患者仰卧位,術者一足抵於患側腋部,牽引患側上肢後用足將肱骨頭向外上方蹬推,同時內收內旋患肢。若突感彈跳則為復位。
2.Kocher法:仰卧位或坐位,患肢屈肘90°,術者一手扶持腕部,另一手握位肘部向下持續牽引,將肩關節外展外旋,繼而逐漸內收、內旋,如有彈跳感即為復位。
復位後上臂固定胸壁位3周。
(二)肱骨大結節撕脱骨折常隨脱位一同復位;腋神經在復位後亦多自行恢復,1~2個月無恢復徵象,可手術探查。
(三)切開復位:手法復位失敗或陳舊性肩關節脱位,多須手術治療。

方肩肩部的理學檢查

脱去上衣,取坐位,在良好的光線照明下,從前、後、側三個方向進行檢查。
(一)視診
1.肩部的姿勢:有無傾斜,是否對稱。先天性畸形及肩關節骨折、脱位時均可致兩肩高低不同。
2.肌肉:觀察三角肌、斜方肌、胸大肌、背闊肌等有無萎縮。若有肌萎縮,則肩部失去渾圓狀態。
3.腫脹:肩關節因被三角肌遮蓋,輕度腫脹不易查出。可從前方觀察並行兩側對比,關節若有積膿或積液,則肩關節前內側的皺襞消失,顯示膨隆。肩的正常外形為圓弧形,肩關節脱位後,呈直形,稱“方肩”。肩部有較厚的三角肌,肩的輕微腫脹並不明顯,需兩側對比才能察覺。
4.畸形:可出現各種明顯畸形。
(1)方肩:正常肩關節的弧形輪廓消失,肩峯凸出,呈“方肩”。見於肩關節脱位或三角肌萎縮。
(2)聳肩:肩胛骨高位,兩側肩關節一高一低,頸短、聳肩。見於先天性肩胛高聳症及脊柱側彎。
(3)垂肩:鎖骨骨折後,因骨折遠段下垂,致該側肩也下垂。
(4)翼狀肩胛:前鋸肌麻痹時,肩胛骨下角向後突起,上肢向前平伸時,突起更加明顯,狀如鳥翼。
(5)肩部凸出畸形:外傷性肩鎖關節脱位時,往往合併喙鎖韌帶的斷裂,以致鎖骨外端過度向上翹起而成為戴肩章狀的凸出畸形。
5.運動:囑患者做肩關節各方向的活動,觀察有無活動受限及異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