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枘圓鑿

鎖定
方枘圓鑿(拼音:fāng ruì yuán záo)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戰國·楚·宋玉九辨》。 [1] 
方枘圓鑿(枘:榫頭,鑿:卯眼)指方榫頭和圓卯眼,兩下合不起來。比喻兩者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適宜。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4] 
中文名
方枘圓鑿
拼    音
fāng ruì yuán záo
近義詞
格格不入大相徑庭
反義詞
絲絲入扣情投意合
出    處
九辨
注音字母
ㄈㄤ ㄖㄨㄟˋ ㄩㄢˊ ㄗㄠˊ
語法結構
聯合式
語法屬性
作賓語、定語

方枘圓鑿成語出處

戰國·楚·宋玉九辨》:“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方枘圓鑿”。 [1] 

方枘圓鑿成語典故

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他本是楚國的大夫,能言善辯,博學多才。屈原忠君愛國,體恤百姓,一心要變法強國,舉賢任能,懲治貪腐,制定新的憲令,主張聯合各國共同抵抗強大的秦國,深得楚國民眾的愛戴。 [2]  [5] 
然而,屈原卻不為楚懷王所信任,再加上楚懷王寵姬南後鄭袖和鄭袖所生的兒子子蘭,以及妒賢嫉能的靳尚等一羣奸臣狼狽勾結,沆瀣一氣,極力向楚懷王誣陷詆譭屈原,破壞變法,阻撓起草憲令,使楚懷王不聽屈原的任何忠諫,被秦國使臣張儀所欺騙到秦國議和,結果被囚身死,成了異域他鄉的孤魂野鬼。而對國家命運最為關切的屈原,卻被鄭袖、子蘭、靳尚一夥只顧爭權奪利、不管國家危亡的卑小人陰險地排擠出朝堂。他們又在新君楚頃襄王跟前惡意構陷中傷屈原,使屈原被放逐到偏遠地方。 [2]  [5] 
屈原有個學生叫宋玉,他為屈原的忠誠報國卻被陷害而不平,寫下了《九辯》一文。人們在用木頭作器具時,鑿出的“卯眼”,叫做“鑿”;削成的“榫頭”叫作“枘”,鑿和枘的大小形狀必須完全一致才能合適的裝配起來,宋玉在《九辯》中用“方枘圓鑿”的比喻來形容屈原剛正不阿,具有政治遠見,同那些逐陷他的勢利小人,就像是圓的卯眼和方的榫頭一樣,互不相讓融。 [2]  [5] 

方枘圓鑿成語寓意

“方枘”和“圓鑿”註定了不能融合,孔子有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理想,當“方枘”和“圓鑿”遇見時,即使是勉強在一起,得到的也不是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是分散力和離心力。因此,在對於意見或志趣不相同的人時,應該懷着樂觀積極的態度,灑脱的“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3] 

方枘圓鑿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方枘圓鑿”指方榫頭和圓卯眼,兩下合不起來。比喻兩者格格不入,不相容、不適宜。聯合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定語。 [4] 
  • 運用示例
唐·陸長源《上宰相書》:“諫臣須蹇蹇匪躬之士,憲臣須孜孜嫉惡之人,今悉求温潤美秀,沉默弘寬者為之,蓋北轅適楚,圓鑿方枘,欲求扶傾愈疾,其可得乎?” [1] 
明·李維貞《巫山縣題名記》:“嘗宦蜀,見四明陳君令巫山,亢直不阿,義無苟取,與上官方枘圓鑿,卒坐左官律罷,巫山人惋惜涕號。” [1] 
明·李賢《送考功李先生致仕序》:“蓋先生之所好者淡薄,所尚者儉素,所蹈者恬退,所慕者天爵,惟古人是同,宜乎與世之人固有如圓鑿方枘之難合。” [1] 
清·長白浩歌子《螢窗異草·繡舄》:“細君搜諸牀,得只履,迥非故物,試之,方枘圓鑿,果不相入。”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394
  • 2.    劉雪楓,鄭瑞俠主編. 中華成語典故辭典[M]. 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 1995.12.179
  • 3.    聶小晴編著. 中華名句智慧[M]. 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 2019.02:495-496
  • 4.    方枘圓鑿的解釋|方枘圓鑿的意思|漢典“方枘圓鑿”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3-01-25]
  • 5.    姜正成主編. 國學直播廳系列 千字文 識字教學的必備經典[M]. 中國財富出版社, 2015.0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