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方位天文學

鎖定
天體測量學的分支學科。主要內容是研究和測定各類天體的位置、自行和視差。
中文名
方位天文學
外文名
Azimuth astronomy
研    究
位置、自行和視差。
類    型
天體測量學
起    源
哥白尼日心説
分    類
學科

方位天文學研究內容

其內容包括:①基本天體測量學,利用地面光學儀器,通過目視或電學接收器件測定天體的位置和運動,並綜合觀測結果編制基本星表。②照相天體測量學,利用照相方法,通過量度底片上的星象測定天體的位置和運動,並編制照相星表。③射電天體測量學,利用射電干涉技術測量射電源的位置。④空間天體測量學,利用空間技術通過衞星等空間飛行器在外層空間測量天體的位置和運動。由方位天文學的觀測所建立的各種天球座標系天體測量學的基礎,由方位天文學所獲得的各種參數是研究恆星天文學的基本資料。方位天文學也為天體力學、宇宙學、大地測量學等相鄰學科提供重要資料。

方位天文學發現歷史

古時候人們為了辨別方向、確定時間,創造出日晷和圭表來。古代天文學家為了測定星星的方位和運動,又設計製造了許多天體測量的儀器。通過對星空的觀察,將星空劃分成許多不同的星座,並編制了星表。通過對天體的測量和研究形成了早期的天文學。直到十六世紀中葉,哥白尼提出了日心體系學説,從只是單純描述天體位置、運動的經典天體測量學,發展成尋求造成這種運動力學機制的天體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