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畢達哥拉斯主義

鎖定
新畢達哥拉斯主義是羅馬帝國時期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唯心主義哲學。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出現於羅馬和亞歷山大城。主要代表是菲古魯斯、索提翁、提阿那的阿波羅尼俄斯、努美紐、摩德拉圖斯、斐羅斯期拉特等。他們折衷柏拉圖主義、亞里士多德主義、畢達哥拉斯主義、斯多亞主義,以順應當時流行的異教宗教信仰。主要感興趣的是:神學的思辨和數的象徵主義,將畢達哥拉斯神化為宗教啓示的奠其人,把畢達哥拉斯思想神化為一種神秘的生活方式。 [1] 
中文名
新畢達哥拉斯主義
所屬年代
羅馬帝國時期
類    別
羅馬帝國時期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唯心主義哲學
他們之間缺乏統一的哲學體系或學説,只是各以不同程度傾向斯多亞學派、逍遙學派、柏拉圖學派、早期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在本原問題上,力求回到柏拉圖後期致力於結合理念論和畢達哥拉斯學派數的理念,即理念數論或“不成文學説”,把善等同於一,認為它是二元無限和有限的源泉,由此導致從一到物質世界。其中有些人認為,萬物出自元或點,接着產生線面,三向度的體。有些人認為,萬物出自一元,從一元產生出不定的二元,一元是形式,二元是質料。
參考資料
  • 1.    金炳華.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