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幹大墓

鎖定
新幹大墓是一處屬於吳城青銅文化的商代中晚期大型墓葬。墓中出土有青銅器、石器、陶器、玉器,骨器等遺物1361件,其中青銅器475件。青銅器類別繁多、器形複雜、年代早晚跨度達數百年。根據出土物推測,當時這一地區曾經存在一支與商文化並存發展的地方文化,墓主人可能就是當地政權的最高統治者或其家族。
中文名
新幹大墓
位    置
位於中國東部江西省的新幹縣
年 代
約為公元前12世紀
發掘年代
1989年

新幹大墓地理位置

青銅器
青銅器(6張)
商代大型墓葬,。
新幹大墓的發現揭示了商代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面貌及貴族墓葬形態。
1989年9月20日,新幹縣大洋洲鄉程家村村民在澇背沙洲(谷稱“三把傘”)取土修護贛江大堤過程中,意外地發現了十多件呈墨綠色的青銅器,後經科學發掘,出土物極其豐富,主要有銅器、玉器、陶器等,共1374件,其中銅器475件,玉器754件,陶器139件,以青銅器最為引人注目。這是在同一遺蹟單位內出土商代青銅器最多的一次,分為禮器、樂器、兵器工具和雜器5類,禮器種類最多,有鼎、鬲、簋、豆、匕、罍、瓿、卣、壺、瓚、勺等;僅作為禮器的鼎就有方鼎、圓鼎、扁足鼎、鬲鼎4類共30件,品種多,器類全,鑄造精工,造型奇巧,在器耳上裝飾圓雕虎、鹿、鳥一類動物的造型讓人耳目一新。樂器有大鐃等;兵器則有胄、鉞、戈、戟、矛、長刀、短劍、鏃等;而用器則包含杖首、炭箕、廚刀等。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工具和農具以及還有若干裝飾用件。諸如氣魄雄偉的立鹿大甗,堪稱“中華甗王”;重達11.4公斤的大鋮,為“中華鋮王”;伏鳥雙尾虎、雙面人形神器,神秘莫測;造型秀巧的仿陶銅豆、成套的青銅農具,短劍、戟等武器,鐃、鎛等大型樂器都是同類器中時代最早的。虎紋是這批青銅器裝飾的一大特色,鼎耳上多飾一卧虎,獸面紋作虎頭形,曲內戈的內亦多作虎頭形,伏鳥雙尾虎形神器,更是讓人覺得虎是當地人們所信仰的神物。
大洋洲商墓的青銅器多成組成套,有的器種有若干件,例如夔形足的扁足鼎有大小不同30多件。與鼎配合使用的匕,也有多件,重疊放置。有的器種有幾種形制,如工具中有形狀、尺寸都有差異的鑽,有平刃、斜刃的刻刀。農具中的犁和臿,也有不同的類型。這些不同類型,不同配置的成套器物,顯然各有特殊的用途。
在禮器中,扁足鼎尤為多見,鼎耳上都飾立虎,扁足作浮雕狀的夔形,個別還有扁足作魚形的,甚為奇特,在中原地方難以見到;而樂器中的大鐃,是商代南方特有的器種,紋飾彼此不同,有的飾有云紋,有的飾有聯珠紋,更有的飾勾連雷紋,這種飾紋實屬難見。
相對於禮器和樂器,兵器的特色就更多了。戈有方內、曲內兩大類,其中曲內的,內作無角獸首形,顯示利齒;長刀形狀狹長,前端勾卷,背上有插入口內的片狀環,頗似山西石樓等地的出土品;戟為渾鑄,以直援的戈與長刀合為一體,與周初的勾戟類似而不同;矛的類型也較多,有的口部有伸出的系環;兵器中的短劍尤其值得重視。這種短劍的劍身下端平直,有短莖,比西南地區出土的早期柳葉形劍和周初的柳葉形劍更近於東周流行的劍形制。這種短劍的發現,有可能為東周劍的起源提供新的線索。有商獸面紋青銅胄
除此之外,大洋洲商墓中有一些象徵統治者權威的器物,如象徵兵刑權力的大鉞。還有瓚,前部形如粗矮的觚,後有長柄,多為舉行隆重的禮節時所用。有人據此推測,墓主應有很高的身份地位。
虎的造型有寫實性圓雕全形卧虎,有略加變形的圓雕虎形足,還有抽象的局部虎首。青銅虎最大者伏鳥雙尾青銅虎,通長53.5釐米,重6.2千克,可謂虎之王者。虎立體圓鑄,內空無底,四腿撲伏於地,抬頭平視,背直脊凸,腹部略垂,雙尾垂卷。其形象奇異神靈,雙目圓凸,口張露齒,獠牙尖長,眉粗橫行,兩耳豎張,呈靜伏蹲立欲縱之勢。在其身上透露出了虎的威武、勇猛的神情,內中則藏匿着一種詭譎、仙逸的神氣,虎的神性表現到極致。
大洋洲青銅器運用虎之形象集大成者為扁足圓鼎,不少扁足鼎的扁足均採用虎形,這些足的虎形基本相同,只是腹面紋飾稍有差別。虎耳虎足青銅鼎一改鼎足或圓柱或圓錐狀的常形,採用了獨特的扁足,表現為稍有變形的虎。耳上雙虎形象寫實,與虎足呼應。如此虎裝飾的青銅鼎為江西所獨有,虎成為商代江西土著青銅文化的標誌,表現了當地獨特的虎崇拜,以至有研究者認為可能這裏是甲骨文中記載的“虎方”國。 [1] 

新幹大墓商代青銅器遺存

這是繼河南安陽殷墟、四川廣漢三星堆之後又一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向學術界提出了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通觀這批文物,使人明顯感到,它與當地的吳城青銅文化屬同一系統,它既受到中原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的強烈影響和浸潤,具有明顯的中原商文化因素;又表現出濃厚的地方特色,特別是在兵器和生產工具方面,土著特色尤為明顯,如異形劍、柳葉矛、手斧、犁鏵等,在全國出土的商代器物中前所未見;器物組合中不見中原地區常見的爵、觚等酒器;紋樣上盛行獨有的帶狀燕尾紋;裝飾附件上盛行虎等圓雕動物形象。這些足以證明,這批青銅器應是在當地鑄造,屬於土著的吳城文化,它的發現,大大豐富了吳城青銅文化的內涵,為我們進一步探討贛江流域吳城文化的分佈、性質、面貌等提供了極其珍貴的實物資料。新幹大洋洲商代遺址的發現,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遠在3000多年前,以吳城文化為代表的南方地區已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文化,它是相對獨立於中原殷商青銅文化之外的另一個青銅文化中心。大洋洲器物羣與瑞昌銅嶺商周礦冶遺址一起,以雄辯的事實證明江西商代先民已掌握了高度發達的銅礦開採技術、冶煉技術和鑄造技術,是青銅時代又一重要文化中心,堪稱南方的青銅王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