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屯子西山遺址

鎖定
新屯子西山遺址,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新屯子鎮西約5千米的平頂山上,為舊石器時代古人類遺址。 [3]  [5] 
新屯子西山遺址發現於2002年, 同年對其進行試掘,試掘面積約70平米。出土石製品類型包括石葉石核、石片、細石葉,原料均為黑曜岩。該遺址的發現,對探討古人類在圖們江流域的遷徙、開發和改造過程,及更新世晚期石器工藝的演變態勢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3-4] 
2013年3月,新屯子西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新屯子西山遺址
地理位置
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新屯子鎮西約5千米的平頂山上
所處時代
舊石器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103-1-103

新屯子西山遺址歷史沿革

1999年秋,當地村民挖參時,發現了一件重達17.5公斤的黑耀石石葉石核。 [2-3] 
新屯子西山遺址地理位置圖 新屯子西山遺址地理位置圖
2002年9月,吉林大學邊疆考古研究中心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撫松縣文物管理所新屯子西山遺址進行發掘,發掘面積約70平方米,出土石葉、石核、石片、細石葉等文物30件。 [3-4] 

新屯子西山遺址遺址特點

遺址地貌
新屯子西山遺址 新屯子西山遺址
新屯子西山遺址位於撫松縣西北隅的盆地內,山間盆地東西寬約4.5千米,南北寬約15千米,東山海拔最高為725米,西山海拔最高為745.4米。由於長白山區地殼抬升,使大黃泥河切割成很深的河谷,谷深約25米~30米。大黃泥河由東南向東北流入二道江。 [4]  [5] 
地層堆積
從地表坡度看,遺址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堆積物西厚東薄,自上而下分為3層:
第一層,黑土層,土質鬆散呈黑色,不見任何遺物,堆積較薄,厚0.15米。
第二層,黃色亞黏土層,土質黏,呈黃色,含石圈遺蹟和石製品;堆積物西厚東薄。厚0.1米~0.25米。
第三層,基岩風化殼,由大小不等的破碎玄武岩組成。厚度不詳。 [4] 
石圈遺蹟
新屯子西山遺址石圈遺蹟平面圖 新屯子西山遺址石圈遺蹟平面圖
石圈遺蹟是石塊圍成的橢圓形,石塊來自周圍的玄武岩層。石圈分為內、外兩圈,內圈石塊少,主要分佈在西北角,由14塊大小不等的石頭組成;外圈石塊多而密集,而東部部分石圈被近代人破壞,由18塊石頭組成。內外石圈間距為0.3米~0.4米。東西內徑長5.6米、外徑長6.5米,南北內徑寬3.7米、外徑寬4.8米。在其南側有三塊1.2米×1.3米左右的大塊岩石排列,並與地面平齊。而石圈內的東側有三塊大的岩石相連並高於石圈內地面,由西向東逐漸變高,其面積為東西長2.4米、南北寬2.05米,推測是人類躺卧理想的休息地方。從石圈的性質分析,可能與古人類建築窩棚有關,石頭用來加固茅草;石圈內的中西部地面平坦,比室外地面略低,推測是人類活動的場所;石製品主要在石圈內,共25件,佔石製品總數的83.33%,除了1件石葉石核外,餘者均為剝片產品,不見工具類,推測當時的古人類在石圈遺蹟內剝製石葉或修理工具,並將修理好的工具帶到他處使用。 [4] 

新屯子西山遺址文物遺存

黑曜石刮削器、端刮器、邊刮器 黑曜石刮削器、端刮器、邊刮器
新屯子西山遺址發掘出土石製品均為黑曜石,器類主要為石核、石葉和石片。遺址不見磨製石器和陶片,年代大致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或稍晚。1999年秋,當地村民挖參時,發現了一件重達17.5公斤的黑耀石石葉石核。 [4]  [5] 

新屯子西山遺址歷史文化

黑曜石石葉石核
新屯子西山遺址發現黑曜石石葉石核。
新屯子鎮西山遺址黑曜石石核 新屯子鎮西山遺址黑曜石石核
黑曜石又叫“火山玻璃”,是火山噴發後熔岩迅速冷卻的產物,質地堅硬而脆。古人利用這個特點,以黑曜石為原料,加工打磨刮削器、端刮器、邊刮器等生產生活工具,用來剃獸毛、割獸骨、切獸肉。考古學家把那些留下了人類打磨痕跡的石材原料叫做“石核”,那些被打磨下來的石片,叫“石葉”。簡單地説,石核就是古人加工生產工具使用過的原材料。 [2] 

新屯子西山遺址研究價值

新屯子西山遺址填補了吉林省內舊石器時代考古發現的空白,對探討古人類在圖們江流域的遷徙、開發和改造過程,及更新世晚期石器工藝的演變態勢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3-4] 

新屯子西山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3月,新屯子西山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新屯子西山遺址旅遊信息

新屯子西山遺址地理位置

新屯子西山遺址位於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新屯子鎮西約5千米的平頂山上。

新屯子西山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新屯子西山遺址,路程約52.8千米,用時約1小時1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