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安全觀

鎖定
新安全觀,中國在維護其安全的實踐中形成的關於自身安全利益、安全目標、安全環境和安全手段乃至維護人類共同安全等問題的系統化、理論化認識。
中文名
新安全觀
又    稱
非傳統安全觀
主    體
國家
術語介紹
中國在維護其安全的實踐中形成的關於自身安全利益、安全目標、安全環境和安全手段乃至維護人類共同安全等問題的系統化、理論化認識。新安全觀內涵十分豐富,包括:對國際安全環境的判斷,對國家安全利益和國家安全目標的認識,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實力、手段和措施的認識以及尋求國家安全的政策、方針和原則。中國最早於1996年醖釀提出新安全觀。1997年3月,中國政府在同菲律賓政府共同舉辦的東盟地區論壇信任措施會議上,正式倡導建立維護國際安全的新型安全觀。1999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在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上發表《推動裁軍進程,維護國際安全》的講話,首次全面闡述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明確提出以軍事聯盟為基礎、以加強軍備為手段的舊安全觀無助於保障國際和平,更不能營造世界持久和平;必須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新安全觀,並積極探索維護和平與安全的新途徑。2000年9月6日,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江澤民再次重申應徹底拋棄冷戰思維,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2002年7月31日,參加東盟地區論壇外長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向大會提交《中國關於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全面闡釋了中國的新安全觀。文件在引言中表示:武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爭端與矛盾,以行使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為基礎的安全觀念和體制難以營造持久和平;人們普遍要求摒棄舊的觀念,以新的方式謀求和維護安全;在此形勢下,以對話與合作為主要特徵的新安全觀逐漸成為當今時代的潮流之一。文件強調,新安全觀的實質是超越單方面安全範疇,以互利合作尋求共同安全。新安全觀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符合人類社會進步的要求。冷戰結束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安全的含義已演變為一個綜合概念,其內容由軍事和政治擴展到經濟、科技、環境、文化等諸多領域。尋求安全的手段趨向多元化,加強對話與合作成為尋求共同安全的重要途徑。911事件突出表明,世界面臨的安全威脅呈現多元化、全球化的趨勢,各國在安全上的共同利益增多,相互依存加深。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基於以下原則構築自身和國際安全:①在《聯合國憲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及其他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的基礎上開展合作,充分發揮聯合國的主導作用。②通過談判和平解決領土、邊界爭端和其他有爭議的問題。③本着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改革和完善現有國際經濟與金融組織,尋求共同繁榮。④除防止外敵入侵、維護領土主權完整等傳統安全領域外,重點對打擊恐怖主義、跨國犯罪等非傳統安全領域予以關注。⑤根據公正、全面、合理、均衡的原則,在各國普遍參與的基礎上,實行有效的軍控與裁軍,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維護現有國際軍控與裁軍體系,不搞軍備競賽。上述安全意識的形成與發展是人類文明的進步,也構成了新安全觀的基礎。新安全觀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協作。互信,是指超越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異同,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心態,互不猜疑,互不敵視。各國應經常就各自安全防務政策以及重大行動展開對話與相互通報。互利,是指順應全球化時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互相尊重對方的安全利益,在實現自身安全利益的同時為對方安全創造條件,實現共同安全。平等,是指國家無論大小強弱,都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不干涉別國內政,推動國際關係的民主化。協作,是指以和平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並就共同關心的安全問題進行廣泛深入的合作,消除隱患,防止戰爭和衝突的發生。新安全觀的合作模式應是靈活多樣的,包括具有較強約束力的多邊安全機制、具有論壇性質的多邊安全對話、旨在增進信任的雙邊安全磋商,以及具有學術性質的非官方安全對話等。促進經濟利益的融合,也是維護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安全合作不僅指發展模式和觀點一致的國家之間的合作,也包括髮展模式和觀點不一致的國家之間的合作。中國是新安全觀的積極實踐者,通過自身經驗證明了新安全觀的可行性。中國積極尋求通過和平談判解決與鄰國的爭議問題,已同絕大多數週邊國家解決了陸地邊界問題。在未決爭議問題上,中國與有關各方就在爭議地區保持和平穩定、通過和平手段解決問題達成共識。領土、領海爭議已不再是中國與周邊國家開展正常合作、發展睦鄰關係、共築地區安全的障礙。中國把加強經濟交流與合作作為營造周邊持久安全的重要途徑,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地區經濟合作,與本地區各國共同努力推動形成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經濟合作新局面。中國努力推動地區安全對話合作機制的建設,高度重視並積極參與上海合作組織和東盟地區論壇。上海合作組織是對新安全觀的成功實踐。該組織大力倡導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安全合作模式。東盟地區論壇在開展建立信任措施、推動預防性外交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論壇通過平等對話促進安全的思路符合新安全觀的主張,促進了中國與相關國家在安全領域的良性互動,也為中國國內的經濟建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發佈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