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新中國龍

鎖定
新中國龍是生活在兩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動物,水陸兩棲均可生活,儘管它們能自由地在陸地上爬行,並在陸地上產卵繁殖,但大部分時間仍生活在水中。這種龍用強壯的漿狀四肢和粗壯的長尾在水中游動,靠捕食魚類和小型水生爬行動物為主。
中文名
新中國龍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類    型
水生爬行動物

新中國龍類型簡介

三個類型
三個類型(3張)
有三個類型。
據“金黔在線-貴州日報”—“【組圖】形貌酷似中國龍圖騰”介紹 [1] 
目前已發現的新中國龍類化石全部產自關嶺化石羣國家地質公園,共有黃氏新中國龍美麗瓦窯龍朱氏瓦窯龍三個種類,而已發現的新中國化石中又只有這條頭上長角,雖然它不像藝術形式中的龍角繁複,但它向人們展示了龍首長角的原形,因而彌足珍貴。
據“地質公園_化石品種 ”介紹,這裏以圖示區別三種類型。有角的應該是美麗瓦窯龍,其它兩類沒角

新中國龍有角的新中國龍

新中國龍
新中國龍(9張)
據報道,貴州省安順市興偉古生物化石博物館展出的“新中國龍化石,經專家精心剝離,龍首上竟驚奇地出現對稱的一對“”,與神話中的中國龍非常酷似,引起古生物學家的關注和眾多遊客慕名前來觀看。
“新中國龍”是生活在2.2億年前三疊紀海洋中的水生爬行類動物。 [1]  古生物學家説,“新中國龍”生活在兩億多年前的三迭紀海洋中的水生爬行動物,水陸兩棲均可生活,儘管它們能自由地在陸地上爬行,並在陸地上產卵繁殖,但大部分時間仍生活在水中。這種龍用強壯的漿狀四肢和粗壯的長尾在水中游動,靠捕食魚類和小型水生爬行動物為主。中國龍是中華民族遠古神話中一種神奇的動物,為民族始祖黃帝氏族崇拜的圖騰,後世的中國人因此被稱為“的傳人”。過去,古生物學家一直認為,長角的中國龍是華人祖先虛構的形象,只存於神話傳説之中。

新中國龍化石情況

黃氏新中國龍復原圖 黃氏新中國龍復原圖
據專家介紹,貴州省這條龍化石屬於“新中國龍”,於1996年出土於安順市關嶺縣新鋪鄉。該化石保存得非常完整,總長七點六米,其中頭部長七十六釐米,頸長五十四釐米,身長二點七米,尾長三點七米,身寬約六十八釐米,頭部呈三角形,嘴長四十三釐米,頭部最寬處大約三十二釐米。龍角從頭部的最寬處左右兩邊長出,雙角對稱,長約二十七釐米,略顯弧形,這對“龍角”在龍頭上翹出,酷似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龍的形象。 出土於貴州關嶺新鋪的“新中國龍”化石頭上的兩隻“龍角”,為我國首次發現,為古代傳説中長角的神龍提供了實物佐證,將為中華民族關於龍的形象起源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有重大的科學和歷史價值。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後,人們有一個大致的共識: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誌。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説中,龍是一種神異動物,是瑞獸,具有蛇身、蜥腿、鷹爪蛇尾、鹿角、魚鱗、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

新中國龍保護

新中國龍圖冊
新中國龍圖冊(11張)
已發現的新中國龍類化石全部產自關嶺化石羣國家地質公園,共有黃氏新中國龍、美麗瓦窯龍和朱氏瓦窯龍三個種類,而已發現的新中國龍化石中又只有這條頭上長角,雖然它不像藝術形式中的龍角繁複,但它向人們展示了龍首長角的原形,因而彌足珍貴。
據關嶺自治縣副縣長高應平介紹,縣裏在2003年還出台了一項專門保護和開發龍化石措施,決定從2004年起用5年左右的時間初步建立起古生物化石地質遺蹟保護體系。計劃每年投入500萬元中地方政府每年安排150萬元左右專項保護經費。 [2] 
新中國龍的比較:百度百科詞條營川墜龍事件 [1] 瑞龍寺所收藏的龍標本、魚化龍——2013年8月媒體熱報的“西班牙海灘現神秘海怪屍體” [2] 

新中國龍比較:邯鄲石龍

邯鄲石龍 邯鄲石龍
1988年出土的十條邯鄲石龍,其中的頭部是後來製作的,是人工產物,
軀體是古代河流自然凝結形成的奇異現象。
區別:武漢東湖磨山樹倒之謎説法不同但沒有人工製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