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斯氏高山鼠

鎖定
斯氏高山鼠的形態與頭骨結構和銀白高山鼠類同。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是:斯氏高山鼠的齶骨的後緣截然中斷,不與翼骨相連。體灰色,耳具棕黃色的斑紋。
別    名
山老鼠
外文名
Alticola stoliczkanus Blanford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齧齒目
倉鼠科
高山[鼠平]屬
中文學名
斯氏高山鼠

斯氏高山鼠形態特徵

外部形態與銀白高山鼠近似,體長在87-130毫米左右,尾長約20-26毫米,為體長的2/5。後足長18毫米左右,耳長13-19毫米,觸鬚長而白色。自頭頂部至尾基,全背均為毛基灰黑,毛尖淺灰的灰褐色,毛色隨個體和年齡差異較大,幼齡鼠的毛色偏深;體側毛色同背腹面毛色均灰白;尾上下兩色,上面同背色,下面同腹色;足背灰白;觸鬚白色;耳殼背黃褐色毛,耳殼有黃棕色斑紋。頭骨之外形結構與銀白高山鼠的結構十分相似。顱全長為24毫米左右,齶部較短,齶骨的後緣截然中斷不與翼骨相連,眶間寬而平坦,腦顱扁平寬,顱高為後頭寬的一半;眶間寬兩倍於腦顱高度,顴寬約14毫米;顴弓較粗壯,不十分外突,接近於平行。齒隙稍大於上齒列之長,上臼齒內外側各有三個內陷角,第二與第三上臼齒各有二個內陷角。

斯氏高山鼠生活習性

棲息於西祁連高山乾草原灌叢根部築洞穴居。洞道淺而簡單,單洞道,一洞口,洞道內有窩穴,內鋪有乾草落葉。營晝夜活動的生活方式,以夜間活動為主。以綠色植物、苔蘚及小量甲蟲為食。冬不蟄眠,但活動性顯著減少。年繁殖2次,繁殖期在4-8月,每胎4-5仔。

斯氏高山鼠分佈範圍

分佈於西部祁連山地,青藏高原,新疆崑崙山及喀喇崑崙山地;國外分佈於蘇聯哈薩克至卡拉幹達、克什米爾。

斯氏高山鼠動物簡介

英文:Alticola stoliczkanus Blanford
別名 山老鼠

斯氏高山鼠分類學

別名:山鼠

斯氏高山鼠防治方法

1、捕殺:鼠夾和弓形夾等捕鼠工具以及挖洞和灌飼等方法均有效。
2、毒殺:效果好,尤其適宜於春秋兩季進行,可以選用磷化鋅、亞砷酸、甘氟、氯乙酰胺等毒餌誘殺。
3、燻殺:氯化苦、磷化鋁、磷化鈣及滅鼠煙炮等都可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