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飾作用

鎖定
文飾作用又叫理由化的適應。西方心理學界的用語。指一種自強防禦機制或適應行為。在精神分析學中,文飾作用或稱合理化作用,是指用一種自我能接受、超我能寬恕的理由來代替自己行為的真實理由。所謂酸葡萄心理, 即把自己得不到的東西説成是不好的;或所謂甜檸檬心理,把自己已經得到但認為不好的東西説成是好的,這些都是文飾作用的例子, 文飾作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去證明行為的正確, 掩蓋錯誤或失敗, 以保持內心的安寧。 [1] 
中文名
文飾作用
外文名
rationalization
別    名
合理化作用
特    點
西方心理學界的用語
性    質
指一種自強防禦機制
應    用
心理學

目錄

文飾作用解釋

即一個人為了掩飾不符合社會價值標準、明顯不合理的行為或不能達到個人追求目標時,往往在自己身上或周圍環境找一些理由來為自己辯護,把自己的行為説成是正當合理的,以隱瞞自己的真實動機或願望。如把考試成績不好歸咎於身體不好、出題不公正;一個人並不需要一隻箱子,他會講出許多理由,似乎買這隻箱於是必要的。文飾作用有多種表現,如投射(即以他人類似行為開脱自己)、怨天尤人、強調事實需要、自我解嘲等。
文飾作用也稱“合理化作用”、“理由化適應”,是指當個體受到挫 折後,為解除或減輕心理上的負擔,會以各種理由原諒自己或為自己的失利 辯解。文飾作用是個體的一種心 理自衞機制,對個體的心理活動起着自我安慰的作用。從心理衞生角度來 説,它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從倫理學角度來看,它確是一種消極的心理 品質。 [2] 

文飾作用具體表現

文飾作用具有幾種表現:①以個人好惡為理由掩飾錯誤,維護自尊;②怨天尤人,推卸責任,以減輕內疚感;③將其不合理行為解釋為不得已而為之;④用別人做過的行為解釋自己行為的合理性。這種文飾作用對於挫折者來説有兩方面影響,一方面是它限制了人們對討厭事件的責任感和罪惡感,另一方面使人們降低了對失敗事件的失望。對於文飾作用所具有的“欺騙”性質,受挫者本人並不一定能意識到,他們常相信這是真的。
文飾作用所具有的自欺性質,雖然能消極地使個人暫時免受打擊,但問題並未解決,挫折仍然存在,它就如同只能減輕症狀而不能治療的安慰劑一樣,而且它可能會使人脱離現實,無法適應環境,進一步造成心理不良反應。瞭解了文飾作用的性質後,可以使人們認識到它無助於克服困難,而且是意志薄弱的表現。人們應該學會敢於面對挫折,積極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 [3] 

文飾作用例子

當一個人受到挫折後,為了減輕由此而來的痛苦與內疚,維護其自尊心,不能正視現實,而找一個自圓其説的“好理由”來為自己辯解。這個理由在他人看來未必是真正的原因或是不合邏輯的,但卻能説服本人,使其感到心安理得,具有自欺欺人的味道。
  1. 如一個學生某次考試分數不高,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敗,卻向其他同學表白自己只注重能力不在乎分數。
  2. 如把考試成績不好歸咎於身體不好、出題不公正;一個人並不需要一隻箱子,他會講出許多理由,似乎買這隻箱於是必要的。
  3. 一個人因為工作表現不好,沒有得到獎金,他卻説: “我根本 不想要這點獎金”,想以此來掩蓋自己的不足。
  4. 一個人因缺乏上進心,在企業的“應知應會”考試中,總是 “名落孫山”,他卻推説是有人刁難他,並不是他不努力掌握生產技術和文 化科學知識。
參考資料
  • 1.    時蓉華 主編.社會心理學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第108頁
  • 2.    宋書文 主編.管理心理學詞典.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第74頁
  • 3.    裴娣娜,劉翔平 主編..瀋陽.中國女性百科全書·文化教育卷.瀋陽:東北大學出版社,1995:第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