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鍾鎮

鎖定
文鍾鎮,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紅山區,地處紅山區南部,東與元寶山區接壤,西南與喀喇沁旗相連,北與城郊鄉毗鄰。 [1]  區域面積313.33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35952人。 [2] 
1993年,赤峯市郊區更名為赤峯市松山區。2002年1月,松山區鄉鎮機構改革,撤銷境內三眼井、柳條溝、打糧溝門3個鄉,合井成立文鍾鎮。 [1]  2020年6月,文鍾鎮下轄9個行政村。 [3] 
2018年,文鍾鎮有工業企業3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家。 [2] 
中文名
文鍾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赤峯市紅山區
地理位置
紅山區南部
面    積
313.33 km²
下轄地區
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文鍾村
電話區號
0476
郵政編碼
024028
車牌代碼
蒙D
户籍人口
35952人(2018年)

文鍾鎮歷史沿革

1958年4月,二十里鋪、柳條溝2鄉併入三眼井鄉。
1959年5月,成立三眼井、打糧溝門、哈拉卜吐3公社。
1960年4月,打糧溝門公社併入三眼井公社。
1962年9月,赤峯市赤峯縣分制,三眼井公社劃歸赤峯縣。
1966年5月,從三眼井公社析柳條溝、打糧溝門2公社
1968年2月,鎮境內的三眼井、柳條溝、打糧溝門公社相繼成立革委會。
1980年10月,各公社由革委會一律改為管理委員會。
1984年1月,赤峯縣改為赤峯市郊區,境內各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鄉(鎮)人民政府,同時哈拉卜吐鄉劃歸赤峯市元寶山區。
1993年,赤峯市郊區更名為赤峯市松山區。
2002年1月,松山區鄉鎮機構改革,撤銷境內三眼井、柳條溝、打糧溝門3個鄉,合井成立文鍾鎮,人民政府駐文鍾村。
2005年10月,由松山區整建制劃歸紅山區。 [1] 

文鍾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文鍾鎮轄文鍾、黑溝門、三眼井、西水泉、南大營子、柳條溝、東三眼井、三道井子、二道井子9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31個村民小組。 [1] 
2020年6月,文鍾鎮下轄9個行政村:文鍾村、黑溝門村、三眼井村、西水泉村、東三眼井村、三道井子村、二道井子村、南大營子村、柳條溝村, [3]  鎮人民政府駐文鍾村。 [1] 

文鍾鎮地理環境

文鍾鎮位置境域

文鍾鎮地處紅山區南部,東與元寶山區接壤,西南與喀喇沁旗相連,北與城郊鄉毗鄰。 [1]  區域面積313.33平方千米。 [2] 

文鍾鎮地形地貌

文鍾鎮境內地形黃土低山丘陵區,以渾圓丘梁和長梁為主,坡面突緩,海拔640~660米。 [1] 

文鍾鎮氣候

文鍾鎮屬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多季風,少降水,富日照,輻射強,晝夜温差大,寒暑變化劇烈,乾濕週期明顯。多年平均氣温6.8℃,1月平均氣温-11.4℃;7月平均氣温23.5℃。無霜期年平均128天,最長達135天,最短為120天。年平均降水量365毫米。 [1] 

文鍾鎮自然災害

文鍾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大風、冰雹、霜凍、大雪、凍災等。 [1] 

文鍾鎮人口

2011年末,文鍾鎮轄區總人口3375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96人,城鎮化率236%。另有流動人口1849人。 [1] 
2017年末,文鍾鎮常住人口34328人。 [1] 
截至2018年末,文鍾鎮户籍人口35952人。 [2] 

文鍾鎮經濟

文鍾鎮綜述

2011年,文鍾鎮工業總產值111.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 [1] 
2018年,文鍾鎮有工業企業30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0家。 [2] 

文鍾鎮農業

2011年,文鍾鎮有耕地面積14.7萬畝;林地面積15.5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為主。生產糧食3.91萬噸,其中玉米38514噸,穀子4953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向日葵等,蔬菜種植面積9495畝,產量63000噸,主要品種有番茄、辣椒、西葫蘆、茄子、甘藍、芹菜等,其中番茄3萬噸,西葫蘆1.8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0.83萬頭;羊飼養量1.5萬隻,年末存欄1.08萬隻;牛飼養量1.45萬頭,年末存欄0.91萬頭;家禽飼養量23.1萬羽,上市家禽14.82萬羽,生產肉類23846噸,其中豬肉1050噸,牛肉1988噸,羊肉272噸;禽蛋3100噸,鮮奶450噸,累計造林17.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4.2萬畝,植被恢復1.1萬畝,公路綠化19千米,村屯綠化100畝,林木覆蓋率27%,活立木蓄積量32萬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8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棗、李子等,其中蘋果梨4噸,棗1噸,大中型農業機械34台(套);綠色環保農產品有番茄、辣椒、西葫蘆、茄子,甘藍、芹菜等。農民人均純收入6400元。 [1] 

文鍾鎮工業

2011年,文鍾鎮工業總產值111.8億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職工2738人。中小型工業企業47家。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2家,其中100億元以上的1家,10億元以上的1家。建立了以金劍銅業為龍頭,以農畜產品產業加工園區為基地,以中小型民營企業為支撐的工業企業發展格局。 [1] 

文鍾鎮社會事業

文鍾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文鍾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7個,建築面積330平方米,藏書1.2萬冊。 [1] 

文鍾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文鍾鎮有小學6所,在校生1719人,專任教師18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200人。主要學校有文鍾一小、柳條溝寄宿制小學、打糧溝寄宿制小學。 [1] 

文鍾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文鍾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24個,其中疾病控制中心1個,衞生院1所;病牀30張,其中公立衞生機構牀位3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牀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0.6億元。專業衞生人員32人,其中執業醫師11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衞生技術人員0.4人、註冊護士0.1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9113人次,住院手術247台次,出院病人316人次,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農村衞生廁所6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萬人,參合率95%。 [1] 

文鍾鎮社會保障

2011年,文鍾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7户,人數56人,支出26.4萬元,月人均393元;城市醫療救助2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2455户,人數3031人,支出514.64萬元,月人均141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31人,支出30.14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32人次;農村臨時救濟40人次,支出5000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1000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5畝,直接經濟損失2800萬元,救災支出50.8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50人。新增就業人員510人,有21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2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21人。全年實現農業富餘勞動力轉移6600餘人次,其中有組織輸出4800人次,參加就業培訓2200人次,勞務經紀人99人,130餘人返鄉辦企業,帶動就業81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8000餘萬元,組織5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120人。 [1] 

文鍾鎮交通

2011年末,文鍾鎮有赤承、赤朝、赤通高速公路過境,其中赤承高速公路境內長19.4千米,雙向4車道,有文鍾、柳條溝2個出口,通往承德;赤朝高速公路境內長17.2千米,雙向4車道,有文鍾1個出口,通往朝陽。306國道過境,境內長14.2千米,雙向4車道。有縣鄉(鎮)級公路7條,總長80千米。 [1]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黃樹賢總主編;蘭恩華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內蒙古自治區卷.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8.01:496-497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第98頁
  • 3.    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