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敬鳥節

鎖定
瑤族多在山上居住(有所謂“無山不瑤”之説)。我國南方山上樹木繁茂,鳥類羣聚,因此,瑤民與鳥關係密切,感情深厚。所以,瑤山傳承着與鳥有關的風俗和傳説就比較多。
中文名
敬鳥節
性    質
節日
節日時間
農曆二月初一

敬鳥節簡介

以前的農曆二月初一,繁忙的春耕還未開始。這一天,江華瑤族民眾穿上本民族的節日盛裝,愉快地開展喂鳥、比鳥、歌鳥等活動,歡度敬鳥節。他們一方面祝福鳥類快樂、繁衍;另一方面也學習鳥類自由的生活。清晨,瑤胞像漢族過年那樣興高采烈,大人小孩全忙開了,把自家做的圓餈粑一個個地插在房屋的四方和田土的四角,心裏不停地默唸着傳統的祝詞。

敬鳥節由來

關於敬鳥節的由來説法不一。
第一種説法:古時瑤族人的農田常為害蟲所毀壞,陷入絕境之時天降神鳥,使人們走出了蟲災。
第二種説法:南方瑤族人常將田地置於樹林中,為祈禱其不受鳥類破壞,特將其作為神靈供奉。

敬鳥節敬鳥節“祝詞”

鳥神王,鳥神王,
你的生日我不忘。
吃飽吃好耍個夠,
為我農夫大幫忙。
“祝詞”樸素地表現了瑤山民眾對鳥的特殊情感。敬祭完畢,瑤民一家才坐在堂屋裏火塘邊,歡歡喜喜地吃糯米粑粑。早飯以後,男女老少成羣結隊,高高興興地去趕“鳥會”。風雨無阻,十分熱鬧。

敬鳥節傳統的鳥會

傳統的鳥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富於奇特的魅力。一般都有比鳥、歌鳥兩項活動。“比鳥”,是甲、乙兩方把各自的鳥籠掛在一起,雙方的鳥便會搏鬥起來,越鬥越兇猛,越鬥越精彩,觀看的人們不斷喝彩,鬥贏一方的鳥主自然更是高興,其鳥獲得的讚美也更多。
“歌鳥”更富於情趣。主要是以鳥為由,以歌為媒,男女青年對唱瑤歌,選擇伴侶,自由戀愛,締結良緣。在傳統的鳥會上,那情意纏綿的歌聲繚繞雲端,成雙成對的情侶笑逐顏開……。
舊社會的瑤山被“山主”(財主)霸佔着,也被鳥獸損害着。為了擺脱貧窮困苦,瑤族勞苦大眾把善良的願望寄記於美好的幻想之中,因此,有些地方過的是敬鳥節、麻雀節,更多的地方則過着“粘鳥節”(用圓滾滾的米湯粑粑把棍子戳起,插到自己菜園裏,免得鳥兒來啄菜吃——如果來啄菜吃,就會把鳥兒的嘴巴粘住)、趕鳥節”。新中國以後,特別新的歷史時期的,綠化家園,綠化自然環境,保持生態平衡,成為一項重要的任務。隨着綠化工程的深入開展,自然生態環境的改良和愛鳥、保護珍禽等工作被人們所重視。因而,廣袤的瑤山的敬鳥節也就具有了新的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