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敏而好學

鎖定
敏而好學(拼音:mǐn ér hào xué)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先秦·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公冶長》。 [1] 
敏而好學(敏:聰明;好:喜歡)指聰明而又喜歡學習。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5] 
中文名
敏而好學
拼    音
mǐn ér hào xué
出    處
《論語·公冶長》
注音字母
ㄇㄧㄣˇ ㄦˊ ㄏㄠˋ ㄒㄩㄝˊ
語法結構
偏正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敏而好學成語出處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論語·公冶長》:“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敏而好學”。 [1] 

敏而好學成語故事

孔文子,姓孔名圉,是衞國的大夫。孔文子“文”的來源,是中國古代的諡法,就是一個人死後的定論。這是一件很慎重的事,只有中國歷史文化才有,連皇帝都逃不過諡法的褒貶。中國古代做皇帝、做官的最怕這個諡法,怕他死後留下萬世的罵名。因此他們為國家做事情,要想爭取的是萬世之名,不願死後替子孫留下臭名,更不願在歷史上留個罵名。 [2] 
皇帝死了就由大臣集議,或史官作評語,像漢朝的文帝、武帝,稱謂“文”“武”,都是諡法給他們的“諡號”。曾國藩,後人稱他曾文正公,“文正”兩字是清朝給他的諡號。死後的評語夠得上稱為“文成”“文正”的,上下五千年歷史,雖然有幾億的人口,其中卻數不出幾個人,最多一二十人而已。 [2] 
孔圉是衞國大夫,虛心好學,為人正直。孔圉死後,授予他的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孔子回答説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2] 

敏而好學成語寓意

“敏”是聰明的意思,而一個人的聰明與先天遺傳的因素有一定的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後天的教育和學習,要靠好學和不恥下問。仲永五歲能作詩,而最終卻“卒之為眾人”,因此只有先天的聰明還不夠,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好學才能不斷進步。孔子認為孔圉不論是否存在什麼缺點,只要他具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品德素質,就夠得上諡以“文”字了。這八個字之所以這麼重要,是因為一個人如果天資很聰明,往往容易產生驕傲自大的情緒,不願再多學習,多進步,而孔圉能做到既聰明敏捷,又喜歡不斷學習提高自己,因此非常難得。一個人如果比別人的地位、成就高的時候,往往會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而不肯向在下者去虛心求教。孔圉能放下架子,向不如自己的人學習,就更為難得了。這兩種品質都是提升個人修養中非常難做到的。孔子對孔圉的評價,也正是孔子對於個人修養和教育學生的主張。 [3-4] 

敏而好學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敏而好學”指聰明而又喜歡學習。偏正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1]  [5] 
  • 運用示例
漢·劉向《説苑·尊賢》:“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 [1] 
唐·房玄齡《晉書·列傳·第五十八章》:“許孜,字季義,東陽吳寧人也。孝友恭讓,敏而好學。年二十,師事豫章太守會稽孔衝。” [6] 
唐·令狐德棻周書·列傳·卷四十二:“蕭圓肅字明恭,梁武帝之孫,武陵王紀之子也。風度淹雅,敏而好學。紀稱尊號,封宜都郡王,邑三千户,除侍中、寧遠將軍。” [7] 
元·李文蔚《圯橋進履》二折:“聖人道敏而好學我心間也倦怠,不恥下問更忒分外。” [1] 
劉紹棠《蛾眉》:“唐春早心靈內秀,敏而好學,學而不厭。” [1] 
參考資料
  • 1.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 新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3.01:975
  • 2.    劉青順編著. 句海泛舟[M]. 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 2013.07:58-59
  • 3.    龍昭雄著. 論語與現代生活 上[M].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13.05:2
  • 4.    (春秋)孔子著;易麗華,馬淑梅註譯. 四書五經 超值典藏[M]. 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11.01:37
  • 5.    敏而好學的解釋|敏而好學的意思|漢典“敏而好學”詞語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4-06-05]
  • 6.    (唐)房玄齡等著. 晉書 3 卷78-100[M]. 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 1999.04:1098
  • 7.    許嘉璐主編;周國林分史主編. 二十四史全譯 北史 第2冊[M]. 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004.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