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收尾·飛鳥各投林

鎖定
《收尾·飛鳥各投林》是《紅樓夢曲》總收尾的曲子。飛鳥各投林是“家散人亡各奔騰”的另一種説法,與“樹倒猢猻散”同義。這首收尾的曲子是對以賈家為代表的封建貴族階級命運的概括,也可以説是一首帶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主題歌
作品名稱
收尾·飛鳥各投林
作品別名
飛鳥各投林
作    者
曹雪芹
創作年代
清代
作品出處
紅樓夢
文學體裁
詩歌

收尾·飛鳥各投林原文

《收尾·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裏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合聚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倖。
看破的,遁入空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收尾·飛鳥各投林觀點看法

紅學界一般認為此曲十二分句分別隱喻正十二釵命運,但具體分屬則有爭議。也有學者反對按人分派。
周汝昌的看法
為官的,家業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 ——兩句總括“家亡”
有恩的,死裏逃生——巧姐
無情的,分明報應——王熙鳳
欠命的,命已還——賈元春
欠淚的,淚已盡——林黛玉
冤冤相報實非輕——迎春
分離聚合皆前定——賈探春史湘雲
欲識命短問前生——賈迎春賈元春
老來富貴也真僥倖——李紈
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秦可卿 [1] 
俞平伯的看法
為官的,家業凋零——史湘雲
富貴的,金銀散盡——薛寶釵
有恩的,死裏逃生——巧姐
無情的,分明報應——妙玉
欠命的,命已還——賈迎春
欠淚的,淚已盡——林黛玉
冤冤相報實非輕——秦可卿
分離聚合皆前定——賈探春
欲識命短問前生——賈元春
老來富貴也真僥倖——李紈
看破的,遁入空門——賈惜春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王熙鳳 [2] 
反對按人分派的觀點
這首曲子是《紅樓夢》十二曲的總結。既是十二釵曲的收尾,當然是以寫十二釵的結局為主的。但是,它的目的畢竟不是把前面曲子中都已具體寫過的各人命運再重複一遍,作者也並未故意求巧,使每句曲文恰好分結一釵。把一氣呵成的曲文割裂開來,按人分派,這隻會削足適履,損傷原意。
證之以事實,“按人分派”之説又不免牽強附會。説“欠淚的”是黛玉,“看破的”是惜春,“老來富貴”是李紈,這當然不錯;説“為官的,家業凋零”是湘雲,“富貴的,金銀散盡”是寶釵,就難令人信服。《護官符》中賈、史、王、薛,哪一家不是“為官的”、“富貴的”?他們後來“一損俱損”,哪一家不是“家業凋零”、“金銀散盡”?脂批説這兩句“先總寧榮”(四大家族的代表),這就確切得多。再比如把“欲知命短問前生”分派給元春,把“欠命的,命已還”分派給迎春,也説不出多大理由,因為十二釵中命短的不只是元春,她的前生我們也不知道,而小説中只説賈家欠孫家的錢,沒有説迎春欠孫紹祖的命,怎麼要她還命呢?倒是王熙鳳,現世就欠了不少人命,只是要她來還,一條命也還不清呢!如果用因果報應的話來説,她的下場不也是“冤冤相報”嗎?總之,我們不應拘泥於一句一人,把文義説死,這對理解這首曲子的意義沒有實在的好處。 [3] 

收尾·飛鳥各投林作者簡介

曹雪芹(約1715年5月28日—約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芹圃,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祖籍存在爭議(遼寧遼陽、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出生於江寧(今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內務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寧織造曹寅之孫,曹顒之子(一説曹頫之子)。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幼子夭亡,他陷於過度的憂傷和悲痛,卧牀不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貧病無醫而逝。關於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説。 [4] 
參考資料
  • 1.    周汝昌.《紅樓夢與中華文化》:中華書局,2009-9-1
  • 2.    俞平伯.《紅樓夢辨》:商務印書館,2012-12
  • 3.    魯迅.《魯迅文集》:海南出版社,2011-1-1
  • 4.    飛鳥各投林原文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