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攔道石

鎖定
攔道石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蛟潭莊鎮,因地處太行山深山區,抗戰時期曾為中共中央北方分局駐地。 [1] 
中文名
攔道石
地理位置
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蛟潭莊鎮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紅色山村·浪漫之旅——攔道石簡介
攔道石被譽為“紅色浪漫的山村”;以攔道石為背景開發的攔道石紅色生態風景區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河北省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石家莊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實踐基地,故攔道石又有浪漫山村之稱。
革命搖籃·紅色山村:攔道石
1938年9月,晉察冀邊區領導機關由山西五台山遷往平山縣蛟潭莊鎮攔道石一帶,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精神,1938年10月份,彭真書記、聶榮臻司令員在攔道石組織召開了邊區黨委擴大會議,出台了《全民動員、齊心抗戰》的文件,1939年1月初,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成立,彭真任書記,聶榮臻、彭真,關嚮應、程子華為委員。1月5日,在彭真、聶榮臻的親自領導下,在攔道石召開了北方分局第二次黨代會籌備會,為北方分局第二次黨代會(亦稱蒼蠅溝會議)的勝利召開打下堅實的基礎。並在蒼蠅溝會議後,調整加強了晉察冀邊區黨委成員,北方分局決定以劉瀾濤、趙振聲(李葆華)、林鐵、舒同、劉秀峯、劉道生、丁元獲、趙爾陸、朱艘方、劉傑、慄再温等同志為委員,劉瀾濤、趙振聲(李葆華)、林鐵同志為常務委員,劉瀾濤同志為書記。北方分局駐攔道石,中共央北方分局書記彭真、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常住攔道石。北方分局和晉察冀邊區首腦機關在蛟潭莊、攔道石期間所開展的各項工作,對於堅持抗戰,團結進步,鞏固建設和發展抗日根據地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從而也奠定了蛟潭莊、攔道石在晉察冀邊區抗日鬥爭史上的重要地位。
新時期,在北方分局領導李葆華、李德仲等同志的關懷下,攔道石水電站建成併網發電,並引水送電上山發展林果產業,走出了一條山水共治,特色發展之路,成為了山區貧困地區發展的典範,先後被授予河北省優秀基層黨組織、生態文明村、新民居建設示範點等榮譽稱號,並以“為民發展,發展為民”的經典案例入選《閃光的足跡》。
在攔道石至今保留着彭真、聶榮臻、李葆華、李德仲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生活和戰鬥過的舊居,流傳着許多革命故事,2008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歷史陳列館開放,通過綜合布展手段,以詳實的實物、史料,系統展示了抗戰時期,在中共中央北方分局的領導下,晉察冀根據地政權、經濟、教育、文化、衞生等各項事業建立、健全、發展,被中共中央譽為“敵後模範的抗日根據地及統一戰線的模範區”的光榮歷史。
山水休閒·浪漫之旅:攔道石
攔道石村地處西柏坡經駝梁至五台山黃金旅遊通道必經之路,利用自身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資源優勢,開發特色旅遊,現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河北深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其中太行峽谷漂流、藏龍洞洞漂、水上樂園、高空滑索等為石家莊周邊開放最早最受歡迎的山水體驗遊樂項目,被遊客譽為“華北第一漂”;攔道石山地生態採摘園、益壽果蔬採摘園,特色民俗不夜村以及以北方分局陳列館及舊居為代表的紅色旅遊融為一體,成為了西柏坡周邊集紅色旅遊、山水遊樂、生態休閒、民俗體驗的綜合景區。
有關攔道石對聯詩詞
卸甲河流千山遠,攔道石破天地驚——張志平
三拱六孔白石橋,飛跨兩山凌碧霄。若是一日山洪瀉,牢鎮龍頭入河槽——焦慶生
尋野趣,伴雲閒,散發扁舟過險灘。激盪風流多放任,山溪最愛是長談——冀生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