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擠奶設備

鎖定
第一台使用橡膠內套真空吸奶的擠奶器於1903年在英國問世。 其後在新西蘭、 澳大利亞、丹麥、荷蘭等國相繼得到發展,並對擠奶器的可靠性和工作質量作了一些改進。60年代末開始採用管道式擠奶設備並實現自動化。到70年代末,瑞典生產的兩節拍擠奶器,其真空度、脈動頻率、節拍比均能隨奶流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美國則生產了單奶杯自動脱落回收的自控擠奶器。奶杯整體自動脱落、回收和單奶杯自動脱落、回收的兩節拍自控擠奶器也在中國研究成功。
中文名
擠奶設備
上市時間
1903年

擠奶設備設備簡介

奶牛場設備之一。用於擠集牛奶。由擠奶器和真空裝置兩部分組成。

擠奶設備類型

擠奶設備有固定式移動式兩大類。固定式又分提桶式、管道式和擠奶間式3種。 提桶式擠奶設備是將擠奶器和手提奶桶組裝在一起,擠下的牛奶直接流入奶桶,適用於拴養牛舍。管道式擠奶設備則將擠下的牛奶通過牛奶管道送到牛奶間,可減少污染並減輕勞動強度,適用於300頭左右的中型奶牛場的拴養牛舍。擠奶間式擠奶設備是使奶牛沿着規定的通道順序進入擠奶間內擠奶,擠下的牛奶通過管道進入牛奶間,其設備利用率較高。擠奶間內還設有喂精料的裝置,適用於500頭左右的大型散放隔欄飼養的奶牛場。移動式擠奶設備的擠奶器和真空裝置安裝在小車上或可移動的擠奶台上,適用於放牧場擠奶。

擠奶設備構造及原理

擠奶設備的擠奶器系利用真空裝置產生的抽吸作用模擬犢牛的吸奶動作,將牛奶吸出。

擠奶設備擠奶器

擠奶設備組成部分

由奶杯、脈動器和集乳器等組成(見圖)。

擠奶設備操作步驟

①奶杯。包括橡膠內套和不鏽鋼外套筒。當其套在乳頭上時,內部形成兩個隔開的小室,乳頭下面的為乳頭室,兩套之間的小室為壁間室。擠奶動作的循環方式有二節拍和三節拍兩種。二節拍擠奶是在奶杯內交替產生吮吸、按摩兩種節拍。吮吸節拍(圖a)時,乳頭室和壁間室均呈真空狀態,乳頭括約肌放鬆,在乳房內部和乳頭室壓力差作用下將奶吸出。按摩節拍(圖 b)時,乳頭室仍呈真空,壁間室進入空氣,橡膠內套在壓力差作用下擠壓並按摩乳頭,使乳房括約肌收縮,牛奶停止流出。吮吸和按摩節拍的時間比一般為 1:1,6:4或7:3。每分鐘的擠奶次數為50~70次。擠奶效率較高,但當牛奶擠盡後,若不及時取下,奶杯易引起乳房疾病。三節拍擠奶動作由吮吸、按摩和休息節拍構成。吮吸、按摩節拍與二節拍擠奶器相同,休息節拍(圖c)時乳頭室和壁間室均進入空氣,橡膠內套內、外壓力相等,可使乳頭得到休息,從而恢復血液循環。吮吸、按摩、休息節拍的時間比一般為45:15:40或60:17:23。每分鐘擠奶40~50次。擠奶效率低,但能減少乳房的發病率。為克服上述兩種擠奶器的缺點,世界各國相繼研製了同乳牛排乳過程相適應的擠奶器,能自動改變真空度、脈動頻率和節拍比。如有的三節拍擠奶器,調節後能使休息節拍為零,即可在一定時間內以二節拍擠奶。有的還根據乳牛前乳房較後乳房產奶量少的特點,設計了前後兩組乳杯以不同節拍比工作的擠奶器,以避免前乳房發生空擠現象。②脈動器。有膜片式、活塞式、滑閥式、電磁式和電子式等類型。電磁式和電子式脈動器不受真空度、温度和濕度的影響,能保持穩定的脈動頻率(即每分鐘擠奶次數)和節拍比。三節拍擠奶器則採用膜片式脈動器。脈動器的脈動頻率可根據需要調節。③集乳器。在三節拍擠奶器的集乳器內部裝有膜片和閥門,在壓力差作用下有規律地打開閥門,使外界大氣進入奶杯,產生休息節拍。

擠奶設備真空裝置

為擠奶器提供穩定的真空度以產生抽吸作用 [1]  的裝置。由真空泵、真空罐、真空調節器、真空儀表和真空導管等組成。真空泵產生的真空度由真空罐穩壓後,通過真空導管與擠奶器相連通。真空度的大小由裝在真空導管上的真空調節器調節,並由真空儀表顯示。奶用真空泵有活塞式、旋片式和水環式等類型,以單缸旋片式真空泵應用較多。

擠奶設備影響因素

影響擠奶設備工作性能的因素是真空度、脈動頻率和節拍比。脈動頻率是指擠奶杯每分鐘的擠奶次數。脈動頻率快,能使乳房括約肌鬆弛,牛奶從乳頭流出的速度增快,從而縮短擠奶時間。但在擠奶杯進行按摩節拍時,會有少量奶從乳頭室迴流到乳頭內,從而把病菌帶進乳房,引起疾病。因此,脈動頻率不宜過快或太慢,而應與奶牛心臟的脈動次數相適應,以每分鐘50~60次為宜。影響脈動頻率的因素主要是真空度。當真空度發生變化時,會使擠奶速率、擠奶時間、脈動頻率和節拍比等都發生改變。真空度過高,會使乳房中殘留的奶量增加,使乳頭充血,引起乳房疾病;真空度過低,則使擠奶速度緩慢,引起奶杯脱落。波動量過大時還會造成瞬間空氣逆流,將病菌帶入乳房。因此,要求擠奶的真空度穩定在43~53千帕範圍內,波動量不超過2.5~4千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