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操作性風險

鎖定
操作性風險是指由不完善或有問題的內部程序、員工和信息科技系統,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損失的風險。其特徵是損失特殊、形式多樣、計量困難、管理差異性。
由於地震、水災、火災等不可抗力因素或者互聯網、計算機系統、通訊系統故障等,可能造成的行情信息和交易指令出現延遲、中斷、數據錯誤等,由此導致的損失歸投資者自行承擔。
中文名
操作性風險
外文名
Operational risk
操作性風險的分類
公債市場中的操作性風險可以分為兩類:
1.是客觀操作性風險
2.是主觀操作性風險
客觀操作性風險是指在日常經營過程中,由於各種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如火災、搶劫或盜竊、通訊線路故障、計算機系統故障、高級管理人員人身意外事故以及職員的日常工作差錯等原因延遲結算,從而造成損失的風險。
主觀操作性風險是指由於經營管理上的漏洞,使交易員交易決策出現故意的錯誤或者非故意的失誤,而清算銀行不能準確地獲得結算信息而做出錯誤判斷,從而帶來損失的風險。
關於客觀和主觀操作性風險孰重孰輕,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主觀操作性風險的危害要甚於客觀操作性風險,因此更加重要。這種觀點認為,客觀操作性風險並不能夠為經營機構帶來收益,屬於一種純粹風險,一般能夠通過保險等方式進行轉嫁,因此,為經營帶來損失的風險通常是有限的。而主觀操作性風險則屬於一種投機風險,不能通過保險的方式轉嫁,並往往會為經營機構帶來巨大風險。特別是巴林銀行倒閉事件,使得人們對金融機構的管理體制、市場約束機制以及市場或機構中的操作人員的道德風險更加看重。金融市場(當然也包括公債市場)中發生的諸多案件表明,經營管理上的漏洞以及交易員決策上出現故意的錯誤,會使得金融衍生產品交易損失的規模急劇擴大,為整個機構帶來的風險往往是一家機構無法避免、無法轉嫁、也無法承擔的。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在實踐中客觀操作性風險其實比主觀操作性風險更常見,也更容易導致風險損失。例如,衍生工具的交易具有較高的技術性和複雜性,它客觀上要求從事衍生品交易的投資機構,要有充足的專業人員、完備的管理模型,以保證和監控交易的進行及頭寸的變動。管理模型的片面性或失效、金融機構錯弊記錄的數據庫不完善以及會計處理偏差等因素,都會引發客觀性操作風險。在從事金融產品的交易過程中,前台交易人員與後台管理人員要跟蹤頭寸價值變動,並通過先進完備的管理模型進行監控。然而,許多管理模型只能在正常市場波動條件下起作用,在極端市場條件下會失效,無法告訴正確的答案,從而會產生“模型風險”。從理論上説,金融機構還應該建立關於全球金融市場(當然包括公債市場)錯弊記錄的數據庫。但是從實踐情況來看,要做到這一點還存在着重重障礙。此外,現代會計理論落後於衍生工具創新的發展,現行會計制度對衍生合約的“表外性”處理,使得其風險和收益在會計報表中不明朗,對於衍生交易業務量大的機構來説,會計報表無法反映其真正的資產負債狀況,信息披露不透明,使衍生交易潛在盈虧在會計報表中不能真實反映,就會產生會計風險,導致管理人員對其交易頭寸的管理與監控不到位,從而出現“表外風險”。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