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揚州絨花

鎖定
揚州絨花又稱官花、喜花,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傳統藝術品。早在唐代就已進入宮廷。揚州絨花豔麗多姿,豔而不俗,被譽為工藝品中的“小家碧玉”。
中文名
揚州絨花
別    名
官花
喜花

揚州絨花追溯歷史

揚州絨花的風流,則要將歷史時針撥回1300年前,唐中宗李顯每逢春日,便指定揚州絨花作為御賜宮花賞賜愛妃。唐中宗李顯就會令侍臣從內宮取出“彩花”,賞賜後宮妃嬪,人各一枚,以助雲鬢粉黛之美,喜迎新春,而這些“彩花”就是揚州生產的絨花。
絨花不僅入得宮堂,更是深得百姓婦孺歡迎。一朵小小的絨花,綻放出獨特的美麗光彩。
揚州絨花 揚州絨花
也許出於揚州是全國絨花發源地之一的名頭,一時間揚州絨花之豔紅遍唐宮。至清,揚州花藝陣容中,又新添紙花、通草花、絹蠟花,玲瓏小巧,活色生香,秀雅於百花園中。 [2] 
古代揚州,制花業十分發達,是我國著名的工藝花產地。在揚州制花中,又以絨花的歷史最早、品種最多、影響最大。宋人王觀《芍藥譜》雲:“揚人無貴賤,皆戴花。”社會上對絨花的需求量之大超過了當時任何一種工藝品,從而催生了絨花生產的繁榮。
元代、明代時,為適應人們需求的發展變化,揚州絨花製作在品種上極為豐富。清初,揚州已形成以絨花為主,又有通草花、絹蠟花、紙花等多種形式的工藝花生產。民國年間,揚州絨花生產仍很興盛,一代絨花大師王以仁脱穎而出,將傳統的絨花製作工藝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開創立體絨花,開闢了絨鳥製作的新途徑,屢次在國內外的參展中獲獎,引得外地制花藝人紛紛效仿。

揚州絨花製作工藝

揚州絨花已有四代產品:
第一代絨花作為一種裝飾,只用於婦女兒童在節日頭戴和胸佩;
第二代絨花成為案頭小品,增添了觀賞價值;
第三代產品是絨制掛屏。
20世紀80年代,揚州著名絨花藝人王繼康開創絨制仙人盆景,使揚州絨花誕生了第四代產品。這種工藝盆景,是借鑑揚州盆景藝術,以仙人球、仙人掌等為題材,用絨花材料結合其他材料做成球體,球體上鮮花碩果做得惟妙惟肖,四周稜角上的毛刺鋒芒逼真,造型生動自然,色彩濃淡相宜。 [1] 
揚州絨花多用優質蠶絲為原料,通過染色加工,使用簡易工具,運用概括、誇張手法,集中而簡練地刻畫出各種花型、禽鳥的特徵,賦之以形,傳之以神,使小巧玲瓏的絨花、絨鳥活潑可愛。絨花工藝發展過程共經歷三個階段:“繞絨花”、“刮絨花”、“滾絨花”,技藝越來越精良。造型藝術是揚州絨花的核心技藝,如今已經進入了第四代。
第一代絨花僅作為一種裝飾,通常被稱為“頭戴絨花”;
第二代產品,由王以仁創造的立體絨花,將鳥獸魚蟲的形象與各種花卉相結合,構成天然佳趣,增添了觀賞價值,通常被稱為“案頭小品”;
到了第三代產品,藝人們利用絨花材料質地可剛可柔,便於造型的性能,採用浮雕、半立體浮雕結合粘嵌的技法,按照設計要求,製成特定的畫面,裝入屏框,成為一種新穎別緻的掛屏,被稱為“絨花掛屏”;
第四代產品,由著名藝人王繼康借鑑揚州園林和揚州派盆景藝術,以仙人掌、球等小盆栽植物為題材,用絨花材料結合其他材料做成“絨制仙人盆景”。這種盆景造型自然生動,色彩濃淡相宜,再配上紫砂花盆,愈發風雅宜人,成為極具文化品位的藝術品,被稱之為“絨制盆景”。

揚州絨花小家碧玉

中國製花分為北京絹花和南方絨花兩大流派,而揚州絨花是南方絨花的代表,在千百年的傳承與發展中始終保持着鮮明的民間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徵,不僅獨具個性,而且佔據了全國制花業的半壁江山。
歷史上的揚州絨花與人民羣眾生活最為密切,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平民百姓,家家户户都會用上絨花,其製品數量之大,從事製作業的藝人之多,是其他任何一項工藝品種都無可比擬的,因此最具廣泛性特徵。
揚州絨花玲瓏小巧,秀雅精細,活色生香,雅俗共賞。藝人們以概括和誇張的手法,集中而簡練地刻畫各種花禽鳥的主要特徵,賦之以形,傳之以神,在藝術手法上體現為以簡勝繁、以少勝多、以小勝大。它豔麗多姿,卻豔而不俗;它優美動人,卻美而不驕,世人把它比之手工藝品中的“小家碧玉”。
1984年揚州絨花在美國世博會上作演示,前美國總統布什在參觀揚州制花廠設計師韓志萍絨花製作表演時,用華語讚歎道:“這是很迷人的藝術。” [4] 

揚州絨花文化影響

揚州絨花在歷史發展的不同時期凸顯出不同的價值,絨花的變革折射出不同年代的審美理念和價值取向,為歷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鮮活素材。揚州絨花從裝飾型向藝術型的發展,提升了民族民間文化的藝術品位。
當代絨花是充滿時代氣息的高檔藝術品,觀賞性很強,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揚州絨花利用價值不高的材料,創新立意及獨特的手工技藝,創作出具有濃厚地方特色的作品,體現出鮮明的地域文化精神,在國際、國內產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 [3]  .

揚州絨花相關人物

楊家惠女士,1957年出生於江蘇揚州,揚州市佳惠工藝品有限公司總經理。
揚州絨花孔雀 揚州絨花孔雀
1979年進入揚州市制花廠專業從事絨花製品造型設計製作。在廠期間從王繼康、倪俊生、徐壽芝等師傅身上吸取了傳統技法,經過三十多年的設計生產實踐,加之勤奮聰穎,勇於創作,作品線條明快、富含韻味、脱俗新穎、靈巧生動。由於基本功紮實全面,凡絨花製品之染色、下條、打尖、傳粘等工藝都能達到一個很高的技藝精微的境界。善於用現代絨花製品語言結合傳統手法來體現作品的藝術個性。精於產品形象創作,作品形神具備,獨具匠心、富有特色。她在繼承絨花製品傳統小雞小鳥造型的基礎上,承古創新,鍥而不捨,於九十年代末創作了海洋動物、卡通造型產品,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產品至今暢銷海外歐美等地區市場。
曾經於2000年,出國進行現場製作表演,深受國外當地人民的歡迎。作品多次參加過省、市舉辦的工藝品展,並在揚州晚報等報刊發表。有不少作品被日本、英國、美國等國友人收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