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接龍塔

鎖定
接龍塔,習稱焚字爐,位於衡陽市區城南接龍山有一座磚石構築的古塔,是衡陽境內現存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惜字塔。接龍塔建於清康熙年間,高度為14.26米。其中,塔基高0.76米,一至五層高11米,塔頂0.8米,石質寶瓶塔剎高1.7米。是古代衡陽讀書人焚燒書寫有文字紙張的地方,是“敬惜字紙”的這一傳統理念的體現,也是衡陽崇文重教的歷史實證 [3] 
中文名
接龍塔
位    置
衡陽市區
年    代
清康熙年間修距今已有300餘年
結    構
磚石結構
習    稱
焚字爐

目錄

接龍塔簡介

接龍塔,位於衡陽雁峯區德源小區附近(回雁峯景區對面),又名白骨塔、焚字爐,塔高五層,底層有南北二門,塔身由方石砌成,是衡陽境內現存年代最早、體量最大的惜字塔。清康熙年間衡陽縣丞周燮倡修,距今已有300餘年歷史。與珠暉塔來雁塔並稱衡陽三大名塔 [1]  ,是衡陽市中心城區一處很有文化底藴、很有保存價值的人文景觀 [1] 

接龍塔結構造型

接龍塔 接龍塔
此塔坐南朝北,五級八楞,自下而上漸收,置於高約1米的須彌座台基上,通高15米。
台基平面亦八邊形,邊長2.62米,上施仰蓮紋浮雕。
台基及一至三層為紅砂石構築,四、五層為青磚砌成,各層出石板檐,攢尖頂,置葫蘆寶瓶。
第一層底邊長2.36米,檐高約3.05米;塔內中空,南、北向闢拱券門。
南門底邊距台基面0.46米,寬0.75米,高1.38米,以兩扇石板門封堵。
石板門中部各開欞格窗,窗高0.29米,寬0.26米。
北門寬0.81米,高1.87米,上嵌門額。
門額自右至左剔雕“接龍塔”三字,楷書,兩邊分別是高浮雕文曲星和天官。
20世紀80年代以來,筆者多次到接龍山實地考察。 [2] 
2005年10月27日考察時,該塔門額中的“接”字剝蝕;“龍”字系繁體字“龍”,左邊部分清晰,右邊部分尚能辨識;“塔”字保存完好。
2012年7月17日,筆者又一次來到接龍塔實地勘察,發現時隔近7年,塔額風化剝蝕更加嚴重。
“龍”字左邊部分尚能辨識,右邊部分已大部分殘缺,倘若已經剝離的石片掉下,至少“龍”字右邊部分將不復存在;“塔”字雖然清晰,但左邊部分殘破不堪。
接龍塔 接龍塔
從塔額風化情況看,再過幾年,字跡很可能會消失殆盡。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