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掛劍台

(明代知府宋誠于徐君墓所建季子掛劍台)

鎖定
徐州掛劍台,又名季子掛劍台,位於徐州泉山區雲龍山麓(新址),旁邊有一塊高大的青石做成的石碑。碑的中間刻着“掛劍台”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側刻着一副對聯。上聯是:“延陵季子兮不忘故”,下聯是“脱千金劍兮掛丘墓”,上邊的橫聯是“踐信泉台”。
中文名
掛劍台
外文名
Hanging sword table
別    名
季子掛劍台
原    址
姚集鎮清水畔水庫西側
新    址
徐州泉山區雲龍山麓
歷史人物
周代吳國國君季札

掛劍台歷史背景

周代的季札,是吳國國君的公子。有一次,季札出使魯國時經過了徐國,於是就去拜會徐君。季札腰間的一把祥光閃動的佩劍,深深地吸引住了徐君,徐君雖然喜歡在心裏,卻不好意思表達出來,只是目光奕奕,不住地朝它觀望。季札看在眼裏,內心暗暗想道:等我辦完事情之後,一定要回來將這把佩劍送給徐君。為了完成出使的使命,季札暫時還無法送他。
等到季札出使返回的時候,徐君卻已經過世了。季子來到徐君的墓旁,內心有説不出的悲慼與感傷。他望着蒼涼的天空,把那把長長的劍,掛在了樹上,心中默默地祝禱着:「您雖然已經走了,我內心那曾有的許諾卻常在。希望您的在天之靈,在向着這棵樹遙遙而望之時,還會記得我佩着這把長長的劍,向你道別的那個時候。」他默默地對着墓碑躬身而拜,然後返身離去。
季札的隨從非常疑惑地問他:徐君已經過世了,您將這把劍懸在這裏,又有什麼用呢?季子説:雖然他已經走了,但我的內心對他曾經有過承諾。徐君非常地喜歡這把劍,我心裏想,回來之後,一定要將劍送給他。君子講求的是誠信與道義,怎麼能夠因為他的過世,而背棄為人應有的信與義,違棄原本的初衷呢?

掛劍台掛劍台新址

此遺址位於睢寧縣西北部原古下邳西郊故黃河北岸、大花山坡下(今姚集鎮清水畔水庫西側),是睢寧縣一處較為著名的明清時期歷史古蹟。
為紀念2500多年前古人之間一段誠實守信的佳話,吳季子掛劍台於2004年10月1日在徐州城南雲龍山西坡新建成並向遊人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