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抱肩榫

鎖定
抱肩榫指有束腰傢俱的腿足與束腰牙條相結合時所用的榫卯結構。也可以説是傢俱水平部件和垂直部件相連接的榫卯結構。從外形看,此榫的斷面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
中文名
抱肩榫
外文名
Arms, tenon
材    料
多為木質
作    用
連接傢俱的兩個或多個零件
外    形
不規則多面體

抱肩榫簡介

多用在器物的肩部,也常出現在有腰傢俱的束腰處。從外形看,此榫的斷面是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從而使束腰及牙條結實穩定。抱肩榫採用45度做法,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條與腿足構成同一層面,設計十分巧妙 [1] 

抱肩榫具體做法

抱肩榫是結構複雜的榫卯結構,因為要解決腿足與面板、腿足與束腰、腿足與腿足之間的連接。抱肩榫的做法採用45°,榫肩出榫和打眼,嵌入的牙條與腿足構成同一層面,是有束腰的明清傢俱的常用榫卯構造。以有束腰的方桌為例,腿足在束腰的部位以下,切出45°斜肩,並鑿出三角形榫眼,以便於牙條的45°斜肩及三角形的榫舌結合。斜肩上還留做上小下大、斷面為半個銀錠形的“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掛套。
有束腰的方桌、條桌、方几、長條几多采用。腿是束腰的部位以下,切成45°斜角,並鑿成三角形榫眼,以便於牙條的45°斜尖及三角形的榫舌相拍合。斜肩上或留或後裝上上窄下寬的燕尾掛銷,與開在牙條背面的槽口套掛,有些掛銷可使牙條和束腰結實、服帖地和腿足結合在一起。注意掛銷上口要向內稍許傾斜,這樣牙條裝上去越拉越緊,反之則會離縫。既左右拉不開,又前後不脱離 [1] 
木匠圈-榫卯結構之抱肩榫 木匠圈-榫卯結構之抱肩榫
木匠圈-榫卯結構之抱肩榫 木匠圈-榫卯結構之抱肩榫
木匠圈-榫卯結構之抱肩榫 木匠圈-榫卯結構之抱肩榫

抱肩榫抱肩榫真假辨別

抱肩榫是用在桌面、腿跟裙板之間連接的榫卯結構。如果這個結構做的嚴謹的話,這個肩口越往下越緊,那麼這個肩口是不應該開開的。你在使用之中,哪怕木材幹了,只要裝了抱肩榫,它要收縮的話,這個肩口,這個腿,它會往裏撇,不會張嘴。
抱肩榫如果做的嚴謹的話,就算背肩漲縮、裙板收縮,這個裙板會向上去,這個腿也會向裏撇,但肩口是不會開的。這個肩口要是開了,那麼這個羅漢牀、桌子的抱肩就做得不到位。
假抱肩榫,即在裙板上起一個槽,在腿上這裏起一個槽,再加上一個楔釘插進去,兩者吻合。但這個榫拍下去,不是越拍越緊,它起不到這個作用。橫向的拉是受力的,即便是用膠固化了,它還是受力的。但是如果説這個假榫壞了,你再去修理它,也有難度,這是稍微次一點的,還説得過去 [2] 

抱肩榫榫卯結構的起源與分類

榫卯結構起源於七千年前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幾千年間衍生出千百種花樣,基本形制近百種左右,其中派生極多。在中國木建史上,榫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製作技術之一,明清傢俱的製作過程中幾乎運用了所有榫卯結構種類中的精華形制。在一件明代經典傢俱之上,運用榫卯結構的範圍不同,類型不一,但均起到傢俱整體形態構造上重要的“關節”作用。   
中國明代古典傢俱中使用到的榫卯結構共一百多種,可分為幾大類型。一類作為面與面的結合作用,或兩條邊的拼合,還可以是面與邊的交接構合,如“燕尾榫”“槽口榫”“企口榫”“穿帶榫”等等;另一類是作為點的結構方法,用於橫豎才丁字結合、成角結合、交叉、以及直才與弧形才的延伸結合等方面,如“雙榫”“雙夾榫”“勾掛榫”“楔釘榫”“通榫”“半榫”等等。第三類是將三個構件相互結合的構造方法,常見的榫卯有“抱肩榫”“託角榫”“長短榫”等等 [3] 
參考資料
  • 1.    胡德生. 明清黃花梨傢俱精品大賞[J]. 商品與質量, 2011(51):72-73.
  • 2.    田慶記. 一種紅木傢俱的製造方法: CN, CN 103203789 A[P]. 2013.
  • 3.    張聯霞. 傳統木結構榫卯節點模型化試驗研究[D]. 昆明理工大學,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