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技術約束

鎖定
技術約束是指由於缺乏必需的技術和管理,無法吸收並有效地使用各種資源,從而影響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的發展。
中文名
技術約束
外文名
Technical constraints
技術約束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影響
上世紀80年代,我國經濟中存在着發展中國家增長初期所普遍面臨的資金和外匯短缺,故而我國藉助於引進外商直接投資,在避免出現債務危機的同時,緩解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資金、外匯瓶頸。從其效果看,一方面,擴大了國內投資規模,拉動了國內產出,解決了我國長期存在的供需缺口,同時也確立了我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由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緩解了我國的外匯短缺。所以這一時期的資本與金融賬户順差,在彌補經常賬户逆差的同時,也為我國經濟起飛提供了資金保障,並有效緩解了我國外匯儲備的不足。
但80年代的引進主要以設備為主,且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由此導致我國產業結構和出口結構過分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這種產業不僅附加值低,而且可替代性強,所以進入90年代,我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儘快提升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增加值。但是,產業結構調整中面臨的一個最大障礙就是技術約束。考慮到自主研發的風險性較大,週期較長,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所以我國仍然選擇走技術引進的路子。由於發達國家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輸出有嚴格的限制,因而我國提出了市場換技術的發展思路,通過大規模引進掌握最先進技術的跨國公司來實現我國的產業升級。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在我國不斷改善的投資環境、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力成本和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導引下,出現了國際製造業向我國的大規模轉移。這種轉移從表面上看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出口規模的迅速擴張——連續多年GDP的增長速度保持在9%以上,2005年我國的進出口貿易規模達到14221.2億美元,成為全球排位第三的貿易大國。同時也使我國近幾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規模持續攀升,在經常賬户順差不斷擴大的情況下,資本與金融賬户下的順差也不斷增加。在呈現出債權性儲備增長的同時,債務性儲備也在快速增加,所以,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債務性儲備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我國為緩解產業結構調整的技術約束,在市場換技術發展思路下,大量引進國際製造業跨國集團,從發展思路上看,這樣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發展思路的合理並不意味着結果的合理,從現實情況看,我國市場換技術的結果不盡如人意。由此引發了我國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新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會影響我國未來外匯儲備的變動,同時也是我國在考慮儲備適度規模中應關注的因素。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