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扎賚諾爾鮮卑古墓羣

鎖定
位於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以南7500米處的達蘭鄂羅木河(圈河)東岸坡地上的“扎賚諾爾古墓羣”,是1959年我國首次發現的拓跋鮮卑古墓羣。墓葬遍佈整個坡地,坡地高20餘米,長500餘米。古墓約有300餘座,墓葬均為豎穴,內放木質葬具,墓埋有的1~2米,有的不到1米。從1959年發現以來,到1984年出土文物450餘件,1985年後又出土一大批文物 ,有陶器、銅器、鐵器、骨器、木器、金飾、珠飾、貝殼等。
2013年3月5日,扎賚諾爾鮮卑古墓羣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扎賚諾爾鮮卑古墓羣
地理位置
呼倫貝爾市扎賚諾爾區
著名景點
鐵器
著名景點
骨器
木器
金飾
發現時間
1959年

目錄

扎賚諾爾鮮卑古墓羣地理位置

這些墓葬遺址,是東漢初年拓跋鮮卑部落從大興安嶺東南麓的原始森林中來到水草豐美的扎賚諾爾地區,在這裏生活了一百多年後留下的。拓跋鮮卑部落在這裏發展壯大,後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

扎賚諾爾鮮卑古墓羣意義

扎賚諾爾鮮卑古墓羣是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7月,滿洲裏市文化局與滿洲裏市建材總廠文企聯姻,投資10萬元建成“扎賚諾爾鮮卑墓陳列廳”,面積50多平方米,陳列着稀世的出土物和精美的掛圖,兩側連接兩面個墓穴。展覽以實物結合歷史文獻和大量圖片形式,揭示了東漢時期鮮卑部落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活習俗等到各方面的歷史風貌,展示了當時拓跋鮮卑馳騁呼倫貝爾大草原的雄姿,再現了他們從叢山密林中的嘎仙洞舊墟石室中走出來,同大自然抗爭、繁衍壯大的壯麗畫面;連接了這一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再創大同雲岡文化的歷史鏈條。
1997年,這裏被滿洲裏市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大批的國內外遊客和中小學生來此參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