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扎木鎮

鎖定
扎木鎮,隸屬於西藏自治區林芝波密縣,地處波密縣南部,東與松宗鎮相鄰,西與墨脱縣接壤,北與古鄉連接。 [2]  轄區總面積992.0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扎木鎮户籍人口8137人。 [5] 
1970年前,屬桑登區。1990年,改為扎木鎮。 [3]  截至2020年6月,扎木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 
截至2019年末,扎木鎮有工業企業6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5] 
中文名
扎木鎮
行政區劃代碼
540424100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西藏自治區林芝市波密縣
地理位置
波密縣南部
面    積
992.06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
0894
郵政編碼
860300
氣候條件
高原温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
著名景點
嘎瓦龍風景區
崗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卓龍風景區
車牌代碼
藏G
人    口
8137人(2019年户籍人口)

扎木鎮歷史沿革

1970年前,屬桑登區。
1970年,桑登區改桑登公社。
1984年,桑登公社改桑登鄉。
1990年,改為扎木鎮。 [3] 

扎木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扎木鎮轄扎木1個居民委員會,扎木、桑登、巴瓊、卡達、東若、娘那、通木、康木、崗巴、達興10村民委員會。 [2] 
截至2020年6月,扎木鎮下轄1個社區、10個行政村。 [2] 
扎木鎮區劃詳情
扎木社區
扎木村
娘那村
巴瓊村
達興村
卡達村
通木村
桑登村
東若村
崗巴村
康木村
/

扎木鎮地理環境

扎木鎮位置境域

扎木鎮地處波密縣南部,東與松宗鎮相鄰,西與墨脱縣接壤,北與古鄉連接。 [2]  轄區總面積992.06平方千米。 [5] 

扎木鎮地形地貌

地圖
地圖(2張)
扎木鎮地處喜馬拉雅山脈東段北麓,平均海拔2720米,為沖積平原。 [2] 

扎木鎮氣候

扎木鎮屬高原温帶半濕潤季風性氣候,雨水充沛,日照相對較少,無霜期長,年均氣温8.5℃,年均降水量876.9毫米。 [2] 

扎木鎮自然資源

扎木鎮自然資源豐富,主要樹種有云杉、冷杉、喬松、高山松、巨柏、樺木、通麥櫟等,有花椒、桑樹、漆樹、核桃、蘋果等。中藥材有天麻、蟲草、貝母、三七、靈芝雪蓮等。境內有耕地面積5229畝。 [2] 

扎木鎮人口

2011年末,扎木鎮轄區總人口2628人,以藏族為主。 [2] 
截至2017年末,扎木鎮常住人口12414人。 [1] 
截至2018年末,扎木鎮户籍人口7893人。 [4] 
截至2019年末,扎木鎮户籍人口8137人。 [5] 

扎木鎮經濟

扎木鎮綜述

截至2019年末,扎木鎮有工業企業6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5] 

扎木鎮農業

扎木鎮農作物主要以青稞、小麥、油菜為主。2011年,青稞產量512噸,小麥產量745噸,油菜產量68.2噸。 [2] 

扎木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318國道貫穿扎木鎮,形成了扎木鎮到周邊各縣、鄉的公路網。鎮內各村通公路。客運一體化覆蓋率達到了100%。 [2] 

扎木鎮社會事業

扎木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扎木鎮實現了衞星電視覆蓋全鎮。 [2] 

扎木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扎木鎮有教學點4個,在校生24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和鞏固率分別達98%和100%,升學率達100%。 [2] 

扎木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扎木鎮有鎮衞生所1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100%。 [2] 

扎木鎮風景名勝

扎木鎮有波密鍋莊、波密民居等人文景觀風景點;有嘎瓦龍風景區、卓龍風景區、崗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崗雲杉林、寧瑪教派多東寺等自然景觀和風景點。 [2] 

扎木鎮所獲榮譽

2022年2月,擬命名扎木鎮為2021年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 [6] 
風景名勝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583頁.
  • 2.    2020年扎木鎮區劃詳情  .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7-07]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紀恆總主編;饒邊疆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西藏自治區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9年12月:519.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601.
  • 5.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591.
  • 6.    關於擬命名2021年西藏自治區生態文明 建設示範區名單的公示  .生態環境廳[引用日期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