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盧福廟

鎖定
盧福廟(又名扁鵲廟),位於浙江省慶元縣,是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盧福廟
地理位置
浙江省慶元縣
保護級別
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扁鵲廟

盧福廟概況

盧福廟 盧福廟
盧福廟坐東朝西,總體佈局為四進,平面呈倒“丁”字,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600平方米。第一進與二進間,有倒座、戲台、中亭、廂房;倒座與廂房均為二層單檐,倒座進深一間,廂房進深一間,帶前廊;戲台為單檐歇山頂,中亭為重檐歇山頂,建在高差為2.5米的台階上,後檐與二進明間相接。後三進均為五開間。第二進明間為過道。二進與三進的明間之間用一過亭連接,過亭為單檐歇山頂。第三進設後檐牆,與第四進隔開,兩梢間處各設一門為出入第四進的通道。第四進為三合院式。
盧福廟依地勢而建,高底錯落有致。結構嚴謹,保存完整。寺廟正殿供奉盧福神,即扁鵲,是浙江省唯一單純紀念古代醫學家扁鵲的廟宇。

盧福廟歷史背景

盧福廟現址建築建於元惠宗至元辛巳年(1341),迄今已有660年的歷史。佔地面積約2300多平方米,風格古樸,氣勢宏偉,是我縣現存較為完整的最大古廟宇。為什麼會建築這座寺廟呢?據史料上記載:是大濟吳氏先祖為紀念戰國時期的神醫扁鵲而建的。扁鵲,原名秦越人,又稱盧醫,民間尊為盧福神,戰國初期齊國人,是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法的創始者、傑出的民間醫學家。據史載:北宋仁宗皇帝關心民間疾苦,重視發展醫學,首次追功封扁鵲為“神應侯”,並下令立廟祭祀。在大濟的扁鵲廟中還保存着侯爵的全副儀仗。當時在朝中任“大理寺評事”的大濟進士吳榖告老回鄉後,創建了“扁鵲盧醫廟”,紀念這位神醫。但當時的原址並沒有在這裏。元惠宗至元辛巳年(1341年),又重新建築了寺廟,就是現在這座寺廟。後幾經修建,形成了現代的規模。

盧福廟盧醫木像

神壇上的扁鵲盧醫木像,他手足一如常人,能屈能伸,如遇廟會,大濟村民便抬着盧醫繞村遊行,遊行時盧醫聖像不穿朝服,只穿青衣小帽,令人倍感親切。後人因景仰這位神醫,四時都有人前來拜祭,求醫問藥,非常靈驗,因此八方來朝,香火鼎盛。在香案前還有一個處方號籤筒,裏面裝有100支號碼籤。這100支籤碼,大部分都是用藥處方,經專家、學者研究論證,確認這100多個處方用藥分量適當、具有充分的醫學道理。其中有6張無藥處方,就是《史記》中記載的“六不治”症: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髒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