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扁稈荊三稜

鎖定
扁稈荊三稜(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 (F. Schmidt) T. V. Egorova)是莎草科、三稜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根狀莖和塊莖。稈高可達100釐米,一般較細,三稜形,靠近花序部分粗糙,具稈生葉。葉片平張,向先端漸狹,具長鞘。苞片葉狀,邊緣粗糙;聚傘花序,小穗卵形或長圓狀卵形,先端或多或少缺刻狀撕裂,具芒;上生小刺,花葯線形,藥隔稍突出;花柱長,小堅果倒卵形,扁,兩面稍凹或稍凸,5-9月開花結果。
分佈於中國雲南;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浙江、台灣、河南。朝鮮、日本及其琉球羣島和俄羅斯也有分佈。生長在海拔1400-2500米的水田中或沼澤地。
塊根藥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扁稈荊三稜
拉丁學名
Bolboschoenus planiculmis (F. Schmidt) T. V. Egorova [6]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莎草科
三稜草屬
扁稈荊三稜
命名者及年代
(F. Schmidt) Egorova,1967

扁稈荊三稜形態特徵

扁稈荊三稜
扁稈荊三稜(7張)
多年生草本 [2]  ,具匍匐根狀莖和塊莖。稈高60-100釐米,一般較細,三稜形,平滑,靠近花序部分粗糙,基部膨大,具稈生葉。葉平張,寬2-5毫米,向先端漸狹,具長鞘。苞片1-3枚,葉狀,通常長於花序,邊緣粗糙。 [7] 
長側枝聚傘花序短縮成頭狀,或有時具少數輻射枝,通常具1-6個小穗;小穗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鏽褐色,外面被稀少的柔毛,背面具1條稍寬的中肋,先端或多或少缺刻狀撕裂,具芒;下位剛毛4-6條,上生小刺,長為小堅果的1/2-2/3;雄蕊3,花葯線形,長約3毫米,藥隔稍突出;花柱長,柱頭2。小堅果倒卵形,扁,兩面稍凹或稍凸,長3-3.5毫米。花果期5-9月。 [3] 

扁稈荊三稜生長環境

生長在在海拔1400-2500米的水田中或沼澤地、 [3]  山溝及平川的水邊濕地或緩流的淺水中。 [4] 

扁稈荊三稜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雲南(麗江、蒙自)、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甘肅、青海、山東、江蘇、浙江、台灣、河南等地。朝鮮、日本及其琉球羣島和俄羅斯(西伯利亞東部及遠東地區)也有分佈。 [3] 
扁稈荊三稜 扁稈荊三稜

扁稈荊三稜繁殖方法

扁稈荊三稜有性繁殖過程時面臨種子休眠、萌發率低、新生苗抗逆性差等問題;自然狀態下球莖萌發率低,僅為40-50%、歷時長,需要6-7天萌發。因此,利用扁稈荊三稜營養繁殖,在扁稈荊三稜幼苗移栽前,通過球莖的催芽技術處理,保證了移栽出苗率與成活率,提高了植被恢復效率。減少球莖使用量、出苗速度快,人工栽植投入和管理成本較低,實現扁稈荊三稜球莖在3-4天內快速萌芽,移栽育苗後保證球莖出苗率在85%以上,比未經技術處理的球莖出苗提前2-3天。具體操作:
  1. 球莖收集及處理:於五月上旬,在扁稈荊三稜返青之前,從水稻田中收集廢棄的扁稈荊三稜球莖,用清水洗淨,修剪地上部枯死莖稈以及球莖之間連接的根莖和根系;將球莖用塑料自封袋包裝貯存防止失水,儲存温度為0-4℃,儲存濕度為50-70%,儲存環境為暗環境。
  2. 催芽前:挑選形態完整的球莖,平鋪裝入鋁箔自封袋,每袋200-300株,然後注水,按照0.5毫升/株的注水量,將球莖充分浸濕;其中所述鋁箔自封袋的尺寸為18釐米寬×26釐米長;將裝有球莖的鋁箔自封袋封口,放置於温度25-28℃、濕度75-80%、無光照的環境中培養3-4天,進行催芽。
  3. 催芽後:將帶有芽口的球莖移入穴盤中,覆蓋培養基質2-3釐米,適量灑水,保持基質水分為飽和含水量的70-80%;其中所述穴盤的尺寸為:50穴/盤,口徑50毫米×50毫米,穴深50毫米。
  4. 出苗:將穴盤放置於温度25-28℃、濕度75-80%、12小時黑暗/12小時光照的育苗環境中,2-3天后即可出苗。 [5] 

扁稈荊三稜主要價值

藥用:扁稈荊三稜性味苦,平。主治止咳,破血,通徑,行氣,消積,止痛之功效。治久咳痰喘,症瘕積聚,產後瘀阻腹痛,腹脹納差,閉經及一切氣血瘀滯、胸腹脅肋疼痛之證。 [4] 
生態:扁稈荊三稜是松嫩平原西部莫莫格濕地的典型植物,其球狀根莖是全球瀕危水鳥白鶴的重要食源。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疊加影響,濕地水體污染和鹽鹼化加劇,導致扁稈荊三稜濕地面積縮減,扁稈荊三稜繁殖利用是改善白鶴食源及棲息地的威脅,進一步保護濕地資源和提升濕地生態功能。 [5] 
扁稈荊三稜 扁稈荊三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