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小祥

鎖定
戴小祥,男,1990年12月15日出生於福建廈門,中國射箭運動員,效力於中國射箭隊
2003年開始練習射箭,2009年入選國家隊,2011年獲得國家體育總局授予的“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2012年倫敦奧運會獲銅牌,創造了中國男子射箭個人在奧運會上的最好成績。 [1]  [8] 
中文名
戴小祥
外文名
Dai Xiaoxiang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福建廈門
出生日期
1990年12月15日
身    高
178 cm
體    重
70 公斤
運動項目
射箭
所屬運動隊
中國射箭隊
性    別

戴小祥早年經歷

比賽圖片 比賽圖片
在練習射箭前,有將近那麼一年的時間,喜歡運動的戴小祥學習不用功,剛好有親戚和廈門的射箭教練胡斌熟悉,他便開始練習射箭,並從此和“箭”結下不解之緣。 [3] 

戴小祥運動生涯

2006年,戴小祥在福建龍巖舉辦的福建省運動會上,奪取了個人第一塊金牌。
2007年代表廈門隊奪得全國城運會個人亞軍。
2009年11月入選國家隊,並代表國家隊參加了在上海舉辦的世界盃,奪得團體第四名。
2010年廣州亞運會射箭團體亞軍。
2011年土耳其世界錦標賽上,戴小祥取得了個人銀牌、混雙金牌的優異成績,這是中國男選手在射箭項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績。 [4] 
2012年8月3日,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射箭比賽,在男子個人1/8決賽的比賽中,面對澳大利亞90後小將泰勒-沃斯的挑戰,戴小祥通過加時賽一箭絕殺對手,在闖進8強的同時,也創造了中國男子射箭隊的個人賽,在奧運會歷史上的最好戰績;到了1/4決賽面對實力強勁的韓國選手金優鎮,戴小祥同樣是依靠着加時賽的一箭制勝,射出一箭9環絕殺了對手;很可惜到了之後的半決賽中,戴小祥在加時賽中因一環不敵另一位韓國選手吳真爀,只能進入銅牌爭奪戰。季軍爭奪戰中,戴小祥憑藉在加時賽中一箭射中靶心10環,為中國射箭隊獲得一枚銅牌,創造了中國男選手在射箭項目上的奧運最好成績。 [5]  [7] 
2013年7月21日,2013年射箭世界盃哥倫比亞站男子反曲弓個人金牌、混合團體金牌。

戴小祥個人生活

戴小祥1990年出生於廈門翔安馬巷黎安社區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2]  。他2歲多時,父親去世,家中失去了頂樑柱。母親戴玉民再婚後,繼父視戴小祥如己出,很疼愛甚至有些溺愛。戴小祥的性格穩重,但桀驁不馴。 [3] 
爺爺在戴小祥的心中,佔據了很重的分量。倫敦奧運會因爺爺不幸過世,強忍喪親之痛奔赴賽場的戴小祥在倫敦奧運會開賽之初就成為媒體的焦點,他在微博上留言:“爺爺,一路走好,爺爺我愛你,我會打好比賽的。”這也成為大家見證他從一個90後的小孩成長為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誌。
倫敦奧運會時,戴小祥説“爺爺其實從小就對我很好。”戴小祥説(爺爺去世)這是自己心中永遠的痛。他告訴記者,回到廈門之後他第一件事就是為爺爺上一柱香,用倫敦奧運會的成績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戴小祥的母親再婚後,雖然一家人很努力工作,但全家收入並不高。
2010年,家裏重新建房,戴小祥拿出了自己的大半獎金,可是裝修費還不夠。倫敦奧運會前,戴小祥給家人許下了一個諾言:好好比賽,既為國爭光,又爭取多拿點獎金改善家裏的生活條件。
倫敦奧運會的一箭成名,福建省委省政府獎勵他共48萬元,廈門市政府也獎勵他48萬元,可謂是獎金不菲。
不過這些錢戴小祥都沒有留在自己身上,他説“我把錢都給了父母,這些由他們來支配,順便裝修一下家裏的房子。”
奧運會之後的改變除了收入之外,還有生活。而且回國之後他參加了不少活動,大大小小有十幾二十場,戴小祥直言,有時候覺得這些活動比平常的訓練來得更累。不過好在,接二連三的活動馬上就要結束了,已經久違訓練場的他,在9月中旬就要恢復訓練了,他的計劃是先到浙江訓練一段時間,9月底再回到福建訓練。
根據微博上的資料顯示,戴小祥的女友與他年紀相仿,1991年4月1日出生,老家在四川,在首都體育學院攻讀新聞專業,她個人愛好舞蹈、體育,也許這讓她與戴小祥有共同的語言。據瞭解,戴小祥的女友未來極有可能從事體育記者的工作,那樣的話,戴小祥在賽場上或許就可以接受女友的採訪了。 [2] 

戴小祥獲獎記錄

戴小祥比賽成績

戴小祥 戴小祥
2009年射箭冠軍賽奧林匹克輪淘汰賽第5
2010全國射箭冠軍賽反曲弓混合團體排名賽第2
第16屆廣州亞運會男團射箭亞軍
2011射箭錦標賽男子反曲弓個人第3
2011倫敦射箭奧運測試賽反曲弓第17
倫敦奧運第一階段反曲弓選拔賽第2
第30屆奧運會射箭項目反曲弓選拔賽第2
2012射箭世界盃反曲弓男團第9 [1] 
射箭項目東京奧運會模擬賽男子反曲弓個人冠軍。 [6] 

戴小祥個人榮譽

2011年4月27日,國家體育總局發佈表彰決定,根據《運動員技術等級管理辦法》的規定,按照《運動員技術等級標準》,經審核,授予戴小祥“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