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戴克裏先宮

鎖定
戴克裏先宮位於克羅地亞斯普利特市靠近達爾馬提亞海岸線(Dalmatian Coast)的一個海灣中,是由古羅馬帝國皇帝戴克裏先(Diocletian,284~305在位)在公元四世紀初建立的。它距離當時羅馬帝國達爾馬提亞省(province of Dalmatia)省會城市薩隆納(Salona)僅4公里,是戴克裏先退位後養老的寢宮。
戴克裏先宮是斯普利特城最著名的歷史建築之一,也是亞得里亞海岸線上最重要、保存最完整的歷史古蹟之一,同時它還是地中海沿岸地區、歐洲乃至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羅馬宮殿遺址。 [1] 
中文名
戴克裏先宮
外文名
Diocletian's Palace
景點所在大洲
歐洲
景點所在國家
克羅地亞

戴克裏先宮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資料
遺產名稱:斯普利特古建築羣及戴克裏先宮
Historical Complex of Split with the Palaceof Diocletian
入選時間:1979年
遴選依據:文化遺產(ii)(iii)(iv)
地理位置:N43 30 33.984 E16 26 35.988
遺產編號:97
遺產描述
戴克裏先宮
戴克裏先宮(3張)
斯普利特歷史遺蹟及戴克裏先宮面向地中海和意大利半島,位於克羅地亞的斯普利特市靠近達爾馬提亞海岸線(Dalmatian Coast)的一個海灣中,是由古羅馬皇帝戴克裏先(Diocletian)在公元四世紀初建立的。歷史上起着管理、宗教職能。它距離當時羅馬帝國達爾馬提亞省(province of Dalmatia)省會城市薩隆納(Salona)僅4公里,是戴克裏先退位後養老的寢宮。
1979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依據標準(ii)(iii)(iv),斯普利特古建築羣及戴克裏先宮因其有公元3世紀末至公元15世紀眾多的古建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准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戴克裏先宮殿建造於公元3世紀末到4世紀初,其廢墟在城中隨處可見。天主大教堂是中世紀時期在古代陵墓基礎上建造的。12至13世紀的羅馬式教堂、中世紀防禦工事、15世紀的哥特式宮殿以及其他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的宮殿構成了保護內區的其他景點。 [2-3] 

戴克裏先宮遺產介紹

斯普利特面向地中海和意大利半島,坐落在達爾馬提亞海岸上的海灣中,是原南斯拉夫的歷史名城,第二大海港,療養和遊覽的勝地,現歸屬克羅地亞。斯普利特羅馬時代名“阿斯帕拉託斯”,後改稱“斯帕拉託”和“斯普利特”。斯普利特歷史遺蹟及戴克裏先宮殿,建立於公元3世紀,歷史上起着管理和宗教的職能。斯普利特羅馬時代名“阿斯帕拉託斯”,後改稱“斯帕拉託”和“斯普利特”。
歷經演變的歷史名城
人們往往認為斯普利特的建城史與戴克裏先宮的建立密切相關,但實際上公元前6世紀起希臘人就在這裏建立了殖民地阿斯帕拉託斯,斯普利特古代以一種當地最常見的灌木名稱命名,公元前6世紀,希臘殖民地阿斯帕拉託斯或者稱作斯帕拉託斯則是建立在這種植物名稱上的城市的起源。羅馬人在公元前229-219年發動征服伊利里亞部落的戰爭。戰爭結束後,這一地區被羅馬人佔領。羅馬人以薩洛納為首府,城市名稱由希臘的阿斯帕拉託斯變為斯帕拉託。在中世紀達爾馬提亞語對城市的羅馬拉丁人口中城市名稱變成了斯帕拉特羅,而在南部斯拉夫語中則變成了斯普利特,威尼斯意大利人則稱這裏為斯帕拉託,而在19世紀早期,城市的名稱一度還被稱為斯普列特,不過最終城市的名稱確定為斯普利特。
其實,早期的城市名斯帕拉託同拉丁單詞宮殿沒有一點聯繫。雖然一提到斯普利特,往往想起了成為城市核心的戴克裏先宮。對城市名稱詞源的錯誤看法是東羅馬帝國皇帝康斯坦丁七世所提出來的,後來由中世紀達爾馬提亞歷史學家托馬斯教長所更正。但是,由於特殊的歷史意義,戴克裏先宮殿已經成為歷史名城演變中的城市基石。
第一位自動隱退的羅馬皇帝
戴克裏先(245年—312年),原名為狄奧克萊斯,羅馬帝國皇帝,於284年11月20日至305年5月1日在位。其結束了羅馬帝國的第三世紀危機(235年—284年),建立了四帝共治制,使其成為羅馬帝國後期的主要政體。戴克裏先帝國經歷數十年大動亂後重整朝政,加強專制統治,其改革使羅馬帝國對各境內地區的統治得以存續,最起碼在東部地區持續了數個世紀。由於戴克裏先的故鄉在戴克利亞的賽隆,因而決定在他的家鄉附近修建一座供他退休後使用的行宮,他選擇了薩洛納城附近的港口作為修建行宮的地點,從公元293年開始,行宮以羅馬軍事要塞的標準來建造。在305年,戴克裏先五十五歲時,在經過長期的病困後,戴克裏先選擇退休,就住進了他在古希臘殖民地建立的戴克裏先宮殿裏。
戴克裏先宮修建
戴克裏先宮殿建造於公元3世紀末到4世紀初,它的廢墟在城中隨處可見。天主大教堂是中世紀時期在古代的陵墓上建造的。十二到十三世紀的羅馬式教堂、中世紀的防禦工事、十五世紀的哥特式宮殿以及其他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的宮殿構成了保護區的其他景點。這座皇宮便代表了羅馬帝國君主專制強化的特色,取城堡形制,建築方整嚴密。
行宮的南部面朝大海,東、西、北三面築有高牆,大門亦取堡樓形式,在臨海一面修有長列古典式拱廊。宮牆約170-200米長,15-20米高,佔地面積達到了38,000 平方米,行宮的水源則從亞德羅源泉通過引水渠輸送到行宮,豪華的宮殿和它的周圍在當時可以容納8,000 到 10,000 人,行宮內有花園和娛樂場所,戴克裏先還在馬裏揚山建立了户外運動場。305年宮殿完工,這時戴克裏先主動從羅馬帝位上退下,成為羅馬史上第一位自動隱退的皇帝,幾年後,一羣羅馬參議員來到戴克裏先宮要求前任皇帝重登帝位並幫助羅馬帝國克服眾多的政治危機,戴克裏先拒絕了參議員們的請求,帶他們參觀了行宮,表示自己不會離開自己雙手設計創造的美麗花園,這個態勢表明了他在統治羅馬帝國21年後已經毅然決然不再回到政治旋渦的中央。
宮城內有十字大道交於中心,道南是寢宮和陵墓,道北是賓館和兵營。大道兩旁築有拱廊,中央大道通寢宮處還設有大拱門,氣勢威嚴。該宮於 7 世紀外族入侵時遭嚴重破壞,但中央大拱門猶存於斯普利特市內。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