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戰士劇社

鎖定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著名的劇團之一。1930年冬由肖華、羅瑞卿、李克農等發起,以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隊為基礎,組成於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初為業餘劇團。曾創作演出了話劇《父與子》、《打土豪、分田地》、《廬山之雪》、《活捉張輝瓚》、《南昌暴動》、《殺上廬山》以及歌劇《血汗為誰流》、《亡國恨》等。 [1] 
中文名
戰士劇社
成    立
1930
地    區
江西蘇區

戰士劇社劇團介紹

戰士劇社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著名的劇團之一。1930年冬由肖華、羅瑞卿、李克農等發起,以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隊為基礎,組成於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
初為業餘劇團。曾創作演出了話劇《父與子》、《打土豪、分田地》、《廬山之雪》、《活捉張輝瓚》、《南昌暴動》、《殺上廬山》以及歌劇《血汗為誰流》、《亡國恨》等。起了較大的宣傳教育作用。其中由李卓然編劇的《廬山之雪》和由李伯釗、錢壯飛、李克農、胡底等編劇的《殺上廬山》,均由羅瑞卿導演。並由羅瑞卿、童小鵬、李卓然分演蔣介石、宋美齡、德國顧問,聶榮臻、林彪、羅榮桓各按自己實際職務登台演出,轟動全蘇區。這種“兵演兵、將演將”的活動,密切了官兵關係,極大地鼓舞了軍民的士氣。為“紅色戲劇”留下了光輝的一章。
1935年隨軍長征到陝北。1937年8月紅一軍團改編為八路軍115師,該劇社亦隸屬於八路軍115師。1939年轉戰山東曾經過多次整編。
曾多次參加戰勤工作,並於1939年和1941年共辦了兩期魯迅藝術大隊,培訓文藝骨幹近百人。1945年與山東省文協實驗劇團合編為山東軍區文工團。 [1] 

戰士劇社主要成員

正副隊長先後為張國華、劉金山、朱明、胡德、高鵬、王力、孫曉風、朱明等。
成員有劉文清、樊大烈、楊正選、楊立羣、楊林祥、井全濤、蘇理、那沙、那狄、龍實、倪康華、張北遠、丁治華、高勵、高勉、劉真、鄧婉如、鄧劍、胡立夫、江川、任賢章、仇戴天、文銘、夏桐、布加里、張自鷹、左宗岫、郝義、潘令席、王化南、陳薌、秉柯等。 [1] 

戰士劇社演出作品

抗日戰爭時期演出各類劇目百餘部。以話劇為主,兼演其他戲劇。除演出《三江好》、《農村曲》、《打鬼子去》、《人命販子》、《流寇隊長》、《馬百計》、《李闖王》以及《雷雨》、《日出》、《前線》等20餘劇目外,還創作演出了《鐵牛與病鴨》、《三階段》、《木頭人》、《喜酒》、《雙喜臨門》、《過關》、《張大疤》、《聖戰的恩惠》、《馬縣長》、《打城隍》、《十字街頭》等五十餘劇目。另外創作演出了河南梆子戲《婆婆的覺悟》、《王二懶春耕》;山東梆子《翻身》;眉户戲《查路條》;歌劇《打砂鍋》、《老鄉上冬學》、《新舊光景》等。 [1] 
參考資料
  • 1.    章紹嗣 主編.中國現代社團辭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第596-5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