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我勸天公重抖擻

鎖定
“我勸天公重抖擻”,出自《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該詩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作者是清代的龔自珍
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廷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才,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己亥,是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法來標記的年月,在詩中實為一八三九年。這年龔自珍辭官南歸,後又北上接取家屬,在南北往返的途中,《己亥雜詩》應運而生了。
作品名稱
我勸天公重抖擻
作    者
龔自珍
創作年代
作品出處
《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
文學體裁
拼    音
wǒ quàn tiān gōng chóng dǒu sǒu
注    音
ㄨㄛˇ ㄑㄩㄢˋ ㄊㄧㄢ ㄍㄨㄥ ㄔㄨㄥˊ ㄉㄡˇ ㄙㄡˇ
類    型
政治詩

我勸天公重抖擻時代背景

龔自珍的詩句述寫其平生出處、著述、交遊等,題材廣泛;或記事,或抒情等,內容複雜而富有內涵,大多借題發揮。其生活在鴉片戰爭前夕,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主張改革內政,抵抗外國侵略。《己亥雜詩》中的批判、呼喚、期望,集中反映了詩人高度關懷民族、國家命運的愛國激情。寫出了對清朝政府不重視籌劃關係到國計民生的鹽鐵生計感到堪危。龔自珍《己亥雜詩》多用象徵印喻,想象豐富、奇特,運用意象手法創景抒情。

我勸天公重抖擻創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9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有感於清朝朝廷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己亥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願望!

我勸天公重抖擻作品原文

《己亥雜詩·其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註釋】
九州:中國的別稱之一。
生氣:生機勃勃的局面或指發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這裏指生機勃勃的局面。
恃(shì):依靠。
風雷:風、雷一般的樣子
喑(yīn):啞。
萬馬齊喑:所有的馬都沉寂無聲。舊時形容人民不敢講話,現也比喻沉悶的政治局面。語出蘇軾《三馬圖贊序》:“振鬣(馬鬃)長鳴,萬馬皆喑。”
究:終究、畢竟。
天公:造物主,這裏指皇帝。
重:重新。
抖擻: 振作精神。
降:降生。

我勸天公重抖擻譯文

國家要想生氣勃勃就需要風雷激盪,這種萬馬齊喑的局面實在令人悲哀。 [1] 
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侷限於一種規格或方式去選用治國的人才。 [1] 

我勸天公重抖擻賞析

【賞析】“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於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徵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詩的前兩句用了兩個比喻,寫出了詩人對當時中國形勢的看法。“萬馬齊喑”比喻在腐朽、殘酷的反動統治下,思想被禁錮,人才被扼殺,到處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現實狀況。“風雷”比喻新興的社會力量,比喻尖鋭猛烈的改革。從大處着眼、整體着眼、大氣磅礴、雄渾深邃的藝術境界。詩的後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傳誦的名句。詩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現了他熱烈的希望,他期待着優秀傑出人物的湧現,期待着改革大勢形成新的“風雷”、新的生機,一掃籠罩九州的沉悶和遲滯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現實,更憧憬未來、充滿理想。它獨闢奇境,別開生面,呼喚着變革,呼喚未來。
龔自珍具有比較進步的政治理想和主張,對於後來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的形成起了先驅作用。他在文學上的成就主要在詩歌方面。他善於把詩歌作為武器,大膽地揭露封建社會的黑暗和危機、統治集團的專制和腐朽,熱情地歌頌理想和個性的解放,發出強烈的要求改革的聲音。

我勸天公重抖擻典故

清朝思想家龔自珍面對腐敗的清政府,主張改革,提倡禁煙,得不到朝廷重用。48歲毅然辭官歸隱,在路過鎮江時看到當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詩一首:“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勸天公重抖擻作者簡介

龔自珍
龔自珍(4張)
龔自珍(1792-1841),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號定庵;後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庵,又號羽(王岑)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父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中國清代經學家、文字音韻訓詁學家段玉裁之子,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龔自珍出身於一個世代儒學的官僚家庭。少年時期即鄙薄時文制藝,愛好經世致用之學和詩詞。38歲考取進士。前後在內閣中書做了二十年無關輕重的下級官吏。後來藉故辭職南歸。在丹陽雲陽書院擔任講席時猝然離世。
參考資料
  • 1.    劉蘭英等編著. 中國古代文學詞典 第5卷[M].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1989.07. 第3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