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成湯廟山門

鎖定
成湯廟山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井店鎮井店村。成湯廟始建於金大定四年(1164年),明嘉三十四年(1555年)維修。現僅存成湯廟山門。 [1]  [3] 
成湯廟山門坐西南朝東北,位於一個高5米的上台上。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高7.6米,東西長10.11米,南北寬9.25米,建築面積為93.52平方米。為單檐懸山布瓦頂,琉璃瓦剪邊,樑架大木徹上露明造,前、後檐下施五鋪作雙下昂斗栱。前後檐柱均為抹八角石柱。成湯廟山門的做法基本保存了金代建築特徵,是研究該地區建築歷史演變過程的重要的實物例證。 [1] 
2006年5月25日,成湯廟山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成湯廟山門
地理位置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井店鎮
所處時代
金代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6-0327-3-030

成湯廟山門歷史沿革

成湯廟始建於金大定四年(1164年),明嘉三十四年(1555年)維修。現僅存成湯廟山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0月27日,日本侵略軍掃蕩井店村時把成湯廟正殿燒燬了,僅山門保存到現在。 [1] 

成湯廟山門建築特色

成湯廟山門坐西南朝東北,位於一個高5米的上台上。山門面闊三間,進深兩間,高7.6米,東西長10.11米,南北寬9.25米,建築面積為93.52平方米。為單檐懸山布瓦頂,琉璃瓦剪邊,樑架大木徹上露明造,前、後檐下施五鋪作雙下昂斗栱。前後檐柱均為抹八角石柱,每間一朵補間鋪作,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都是五鋪作雙假昂重栱計心造,裏轉五鋪作雙抄,耍頭後尾出壓跳,屋架為四椽檐栿通搭前後檐,中間增加了跟內柱,蜀柱承託平梁。 [1] 
成湯廟山門柱頭鋪作與補間鋪作都是四鋪作雙假昂,但柱頭鋪作第一跳用插昂,補間鋪作不用,補間鋪作後尾以垂花柱抵下平槫,這種作法從明代開始應用較多。所有耍頭均刻為捲雲形,橑風槫下使用等長的長替木,平梁出頭亦卷刻等等,都是明代特徵,平梁以上蜀柱、叉手等也皆為晚期特徵。
成湯廟山門整體建築中規中矩,是標準的“四梁八柱”。斗拱較為雄壯,正間和次間各有一朵補間鋪作,應該是金元手法無疑。部分木構建如散鬥等為新換。山門的整體結構應該在清代動過,柱頭鋪作內跳的雀替和往上的梁栿形制都顯示出了後代的特點。
成湯廟山門以南原有一座戲樓,已塌毀,原址已新建起其他建築。
成湯廟山門

成湯廟山門文物遺存

成湯廟山門前檐柱上有金、明、清題刻六處,有金、明、清時期題刻6處,記錄了山門所經歷的包括地震、暴雨、山洪在內的各種重大災害。其中一處記述了清康熙年間大地震後當地災情,是研究古地震的重要資料。附屬文物有石刻5處,歷代重修碑刻11通,其中兩通鑲嵌于山門內牆壁上。碑主要記載明、清、民國等時期重修山門的內容。 [1]  [3]  另有一塊民國年間“成湯聖王”牌匾。

成湯廟山門歷史文化

成湯廟山門相關人物

成湯王,子姓名湯,原名履,又稱武湯、成湯、商湯、天乙湯、成湯帝等,史稱“湯有七名”。 [4]  他是契的十四代孫,前16世紀,他滅夏建立了商朝,在位13年,廣施仁政,選賢任能,是位善、誠、仁、孝,愛民如子的明君。

成湯廟山門傳説軼事

傳説商朝建立不久,遭遇連年大旱,整整七年滴雨未下。人們生活艱難,叫苦連天,求助於神鬼無果,後巫吏卜卦,顯示用人作祭品,老天才會下雨。湯王將人民生命置於第一位,獻身求雨,他肅立柴堆上,巫師點火後烈焰騰空,這時一陣狂風吹來,霎時烏雲密佈,電閃雷鳴,大雨傾盆,潑滅了煙火,澆透了大地,人們把湯王從火堆上扶下來,唱着讚歌歡送地重返王宮。後人為感念成湯王此舉,將成湯王敬為雨神。全國各地有很多用來祈雨的湯王廟。

成湯廟山門文物價值

成湯廟原為乾旱之年祈雨所用。成湯廟山門的做法基本保存了金代建築特徵,是研究該地區建築歷史演變過程的重要的實物例證。 [1]  [3] 

成湯廟山門文物保護

2006年5月25日,成湯廟山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 
成湯廟山門 成湯廟山門

成湯廟山門旅遊信息

  • 地址
成湯廟山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井店鎮井店村。 [3] 
  • 交通
乘坐涉縣公交107路可直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