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

鎖定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位於安徽省懷遠一中內,牆體灰牆、紅圈、白色凸縫,色彩對比強烈,牆體施工精道,窗台、窗口歐式方塊型,飾有花崗岩淺浮雕雕花。室內門門相通,樓梯木地板花紋起邊,線條粗獷,體現西方建築特徵。屋面布瓦飛檐,木石結構地下室,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特色。懷遠教會建築是圍繞“”這個主題,是把西方建築美學和東方建築美學,實用性藝術性結合的建築典範,具有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1] 
中文名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
地理位置
安徽省懷遠縣衙后街西門崗
所處時代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741-5-134
批准單位
國務院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歷史沿革

懷遠縣懷遠教會建築舊址 懷遠縣懷遠教會建築舊址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位於懷遠縣衙后街西門崗。懷遠教會建築舊址是指由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分別於1903年和1909年創辦的含美學校,以及民望醫院、民康醫院3處教會建築舊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柯德義來懷遠傳教,在懷遠衙后街北側創辦含美學校。教會學校學子讀書的地方。現存西式建築小西樓、中樓2棟、中式建築花廳1棟,均為光緒二十九年建造。小西樓是美籍校長柯德義辦公住宿之所,中樓為學生教室,花廳是接待廳。 [2] 
清宣統元年(1909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牧師羅路南之父維廉先生,在衙后街西門崗南側創辦民望醫院、民康醫院。分東西兩部分,有天橋可通。民望、民康醫院現存樓房7棟,西式建築,均為宣統元年建造。 [2] 
新中國成立後,原含美學校古樓羣為懷遠一中所有。民望、民康醫院古樓建築羣1949年12月至1952年為上海東南醫學院教學,辦公樓。1952年東南醫學院遷合肥後,為安徽水利電力學校使用。2000年安徽水利電力學校遷往合肥後,其建築羣歸懷遠一中所有。 為保護和利用好古建築羣,1999年以來,懷遠一中按照修舊如舊,保持原貌的原則,對該建築羣進行了保護性搶修維護,現已修復8棟。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建築格局

教會醫院主體建築為磚木和石木混合結構。外牆白色凸縫,窗台、窗口歐式方框形,飾有歐式淺浮雕雕花。室內門門相通,設有壁爐,壁爐上、左右三面雕有花飾,木樓梯扶手上設有燈盤,木地板花紋起邊,線條粗獷,體現了西方建築的特徵。1~4號辦公醫務樓均設地下室,冬暖夏涼、通風、防潮。屋面布瓦,大脊、歇山、飛檐翹角,十分氣魄,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築的特色。5號醫務樓為四合院,其主樓和民望、民康住院樓,牆體均用當地花崗岩,經過精細加工壘砌而成,又具有地方的建築特色。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所獲榮譽

1999年6月、2000年10月經縣人民政府批准分別列為第三批、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0月28日被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2013年3月5日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5]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作用價值

懷遠教會建築從選址、規劃、建築設計都是以"人"為根本,是皖北地區保存完整的實用與藝術相結合的教會建築。懷遠教會建築是西方建築美學和東方建築美學相結合的典範,其窗台、門頭、腰線雕飾,室內門門相通,無不體現西方建築特徵,飛檐翹角、磚木結構又充分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厚重和恢宏的氣勢。有機組合的建築羣在古松柏、銀杏等的掩映下,具有獨特的文化韻味。 [4]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懷遠教會建築舊址位於懷遠縣衙后街西門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