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素秋興八首

鎖定
《懷素秋興八首》是指懷素創作於752年(壬辰年)的草書作品,其書法內容是杜甫詩篇。2024年學者黃錦祥通過詳實考證,證實草書《秋興八首》為懷素16歲所寫,是懷素現存最早的書法作品。通篇草勢連綿,圓轉遒逸,線條奔放流暢,筆走龍蛇變幻莫測,法度嚴謹而不亂。此時朱逵為其寫《懷素上人草書歌》,高度讚揚懷素的草書妙絕古今。 [1-2] 
草書《秋興八首》不僅體現少年懷素的狂草天賦,而且字裏行間彷彿見到懷素“芭蕉練字”的艱辛背影,這種寫到“盤板皆穿”的治學精神值得後人發揚和學習,懷素終成草書大家。 [1] 
中文名
懷素秋興八首 [1] 
作    者
懷素
創作年代
唐代
分    類
草書
創作日期
752年3月2日 [1] 
創作地點
零陵天台山房 [1] 

懷素秋興八首作品簡介

懷素《秋興八首》草書拓本,原裝舊裱,每頁縱25釐米,橫13.8釐米;共28頁83行(為杜甫詩篇),全卷467字,是唐代懷素罕見的早期作品。現為學者黃錦祥所藏。此帖完整反映出懷素“少年時期”的書法面貌,是研究懷素早期草書發展的重要版本。通篇用筆以中鋒為主,少兼側鋒。筆畫圓轉遒逸,或蛇盤如繞,或蛇驚入草,收筆出鋒,鋭利如鈎斫,表現出“鐵畫銀鈎”力透紙背之感。此作初步形成懷素“筆畫瘦勁、迴環線條”的個人特徵。 [1-2] 
懷素草書《秋興八首》 懷素草書《秋興八首》

懷素秋興八首書法特點

草書《秋興八首》是懷素青年時代的作品(時年16歲)。其筆跡與懷素中年作品《神蹟帖》和晚年作品《小草千字文》紙本真跡略有不同,但是整體的書寫風格和神韻是一致的,從中可以窺探懷素從少年到中年,以及其晚年的筆跡流變過程,這三件作品貫穿了懷素整個藝術生涯,對研究懷素的草書發展有重要參考價值。 [2] 

懷素秋興八首創作背影

唐天寶十一年(752年),16歲少年懷素獲知杜甫《秋興八首》詩篇後,觸發悲憫之情,隨即創作草書《秋興八首》。懷素此時書風還未發育成熟,正處於“芭蕉練字”苦學階段,而技法水平卻超越常人。
懷素書寫《秋興八首》的地點 懷素書寫《秋興八首》的地點
據地圖顯示,距離懷素“綠天庵”不遠處有一座山,名曰“天台山”,與“綠天庵”相隔十多公里,年輕的懷素常奔走於此與僧友相聚,據説天台山的靈秀與壯美讓人流連忘返。公元752年三月二日,懷素離開綠天庵去找好友喝酒,藉着幾分酒意,在“天台山房”寫下精妙絕倫的草書《秋興八首》,當時的他年僅16歲。 [2] 

懷素秋興八首藝術鑑賞

草書《秋興八首》是少年懷素留下的珍貴作品,創作於壬辰年(752年)三月二日(日期非常明確);書寫地點是“天台山房”,署名“懷素”。懷素能夠把杜甫的《秋興八首》以大草書表現得如此淋漓盡致,無不得益於其深厚的書法基礎與佛學文化底藴。吏部尚書韋陟稱讚懷素:“此沙門札翰,當振宇宙大名。” [2] 
懷素草書《秋興八首》作品
學者黃錦祥在研究中發現,前人所收錄杜甫詩篇《秋興八首》的個別文字有舛誤。比如“新秋燕子故飛飛”一句,並非“清秋燕子故飛飛”,把“新秋”誤作“清秋”,雖然大意相近意指初秋或明淨爽朗的秋天,但在詩中的意境卻完全不一樣。又例如這句“同學少年都不賤”,被誤傳為“同學少年多不賤”,“多”字與原作“都”字混淆,往往一字之差,就會謬以千里。詳見懷素《秋興八首》草書內容(右圖所示),其真實反映了杜甫原作的真實性。 [1] 
“朱逵”詩歌《懷素上人草書歌》正好記錄了少年“懷素”的真實生活,而“懷素”這篇草書又記載了“杜甫”詩篇《秋興八首》的真實內容,三者之間存在着相互依存引證關係。 [2] 
懷素草書《秋興八首》局部圖
懷素草書《秋興八首》局部圖(2張)
2022年,湖南美術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懷素草書秋興八首》作品集,書中同樣指出此作是懷素青年時期作品(見圖所示)。書中介紹説:懷素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書法大師,他的草書如蛟龍入海,天馬行空,精妙絕倫,獨步古今,世稱“草聖”。一千多年來,懷素的草書藝術一直影響着中國乃至世界書壇。懷素的書法傳世作品不多,草書《秋興八首》也考證為懷素青年時期所作。 [2] 

懷素秋興八首書法內容

《秋興八首》
(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其二)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聽猿實下三聲淚,奉使虛隨八月槎。畫省香爐違伏枕,山樓粉堞隱悲笳。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其三)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新秋燕子故飛飛。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都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其四)聞道長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勝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直北關山金鼓振,徵西車馬羽書遲。魚龍寂寞秋江冷,故國平居有所思。
懷素草書《秋興八首》局部圖
懷素草書《秋興八首》局部圖(4張)
(其五)蓬萊宮闕對南山,承露金莖霄漢間。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一卧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
(其六)瞿塘峽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花萼夾城通御氣,芙蓉小苑入邊愁。珠簾繡柱圍黃鵠,錦纜牙檣起白鷗。回首可憐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其七)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關塞極天唯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其八)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閣峯陰入渼陂。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佳人拾翠春相向,仙侶同舟晚更移。彩筆昔曾幹氣象,白頭吟望苦低垂。
(右壬辰三月二日 懷素書於天台山房) [2] 

懷素秋興八首作者簡介

懷素(737~799),唐代傑出書法家,史稱“草聖”。字藏真,僧名懷素,俗姓錢,漢族,永州零陵(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 [1] 
懷素草書,瘦勁有力,使轉如環,奔放流暢,一氣呵成,與張旭齊名。後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説,懷素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家,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他能做詩,與李白、杜甫、錢起、陸羽、顏真卿、徐浩、戴叔倫、盧象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牆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傳世作品有《自敍帖》、《小草千字文》紙本、《神蹟帖》、《聖母帖》、《苦筍帖》、《秋興八首》和《論書帖》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