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懷寧縣

鎖定
懷寧縣,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位於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下游,東部與安慶市宜秀區為鄰,東南部與池州市東至縣隔江相望,西部與太湖縣接壤,西北部與潛山市毗連,南部與望江縣交界,北部與桐城市隔河為鄰,總面積1276平方千米 [1-2]  。截至2023年6月,懷寧縣轄15個鎮、5個鄉。 [47]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總户數206576户,户籍人口696119人。 [52] 
懷寧縣自東晉建縣至今有1600多年曆史,府、縣同城而治690餘年,省、府、縣同城而治178年,史稱懷寧為安徽的首府首縣。懷寧誕生了有書法大師鄧石如、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陳獨秀、教育家王星拱、“兩彈元勳”鄧稼先、著名青年詩人海子等著名人物。懷寧是東漢古詩《孔雀東南飛》的故事發生地,是黃梅戲的發源地、京劇前身徽劇的發祥地,素有“戲曲之鄉”、“教育之鄉”的美譽。有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獨秀山、普陀寺等景點,特產有懷寧貢糕龍池香尖茶等。 [1] 
2023年,懷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三次產業結構佔比(%)為7.5:49.5:43。 [52] 
中文名
懷寧縣
外文名
Huaining County
行政區劃代碼
340822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安徽省安慶市
地理位置
安徽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北岸,皖河下游
面    積
1276 km²
下轄地區
15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高河鎮
電話區號
0556
郵政編碼
246121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696119 人(2023年末户籍人口)
火車站
安慶西站懷寧站
車牌代碼
皖H
地區生產總值
353.4 億元(2023年)

懷寧縣歷史沿革

屬揚州之域。
屬皖、桐二國之地。
為楚、吳屬地。
統一中國後,實行郡縣制,縣境屬九江郡皖縣地。
高祖五年(前202年),廢衡山王國置淮南王國,屬淮南王國。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淮南王國置衡山王國,屬衡山王國。
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又廢衡山王國為廬江郡,屬廬江郡,隸揚州。
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設樅陽郡,後為廬江郡,皖、樅兩縣分領。
新莽
王莽新朝時,歸屬如故。
沿前制,為揚州刺使部廬江郡之舒、皖縣地。
建武初年,皖縣復為侯國,後復為縣。
元和二年(85年),改屬六安國。
章和二年(88年),復屬廬江郡。
仍為廬江郡。舒、皖二縣地為魏、吳兵爭之地。
建安十九年(214年)前屬魏,後屬吳。
復漢制,屬廬江郡舒、皖及龍舒縣地。
永嘉亂後,皖縣廢。
安帝義熙年間(405—418年),劉裕平桓玄之亂後,分廬江郡置晉熙郡及懷寧縣於皖縣故地,屬晉熙郡。
宋武帝割揚州大江以西為豫州,晉熙郡懷寧縣屬之。
南齊沿宋制,懷寧縣屬豫州晉熙郡;其後分屬梁之晉州、北齊之江州及陳之熙州。
初廢郡置州,改晉熙郡為熙州,懷寧縣屬熙州。
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為郡,屬同安郡。
武德四年(621年),改同安郡為舒州。
懷寧縣洪鋪鎮 懷寧縣洪鋪鎮
武德五年(622年),分懷寧縣為皖城、梅城、皖陽、安樂四縣,屬舒州。
武德七年(624年),仍恢復為懷寧縣。
武德九年(626年)後,州郡屢經變更。天寶元年(742年),改舒州為同安郡。
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郡為盛唐郡。
乾元元年(758年)改盛唐郡為舒州,懷寧縣亦隨改屬之,隸歸淮南道。
仍為舒州,先屬十國吳,後屬十國南唐及後周。
前期仍屬舒州同安郡。
至道三年(997年)後,屬淮南路
熙寧五年(1072年)後,屬淮南西路。
政和五年(1115年),置德慶軍,屬德慶軍。
紹興十七年(1147年),改德慶軍為安慶軍。
慶元元年(1195年),升安慶軍為安慶府,懷寧縣均屬之,仍隸淮南西路。
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安慶府為安慶路總管府,隸蘄黃宣慰司。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置宣慰司,直屬江南省。
至治三年(1323年),始析西部清朝、玉照二鄉分置潛山縣,至此,今懷寧縣境大體己定。
初改安慶路為寧江府。
洪武六年(1373年),改寧江府為安慶府,懷寧縣先後屬之。
懷寧縣政區圖 懷寧縣政區圖
順治二年(1645年),屬江南省安慶府。
順治十八年(1661年),屬江南左布政使司安慶府。
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為安徽布政使司。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寧移治安慶府,懷寧屬安慶府。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道,實行省、縣兩級制,懷寧縣直屬安徽省。
民國三年至十七年(1914年—1928年),屬安慶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8月,復廢道,直屬安徽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建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屬第一專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一度改屬安慶專區。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直至解放前夕,仍屬第一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國初期,設皖北、皖南行署,屬皖北行署。
1952年7月,撤銷行署,成立安徽省,下設專區,屬安慶專區。
1970年,改專區為地區,屬安慶地區。 [3] 

懷寧縣行政區劃

截至2023年6月,懷寧縣轄15個鎮、5個鄉。 [47]  懷寧縣人民政府駐高河鎮 [4]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40822100000
高河鎮
340822101000
石牌鎮
340822102000
月山鎮
340822103000
馬廟鎮
340822104000
金拱鎮
340822105000
茶嶺鎮
340822106000
公嶺鎮
340822107000
黃墩鎮
340822108000
三橋鎮
340822109000
小市鎮
340822110000
黃龍鎮
340822111000
平山鎮
340822112000
臘樹鎮
340822113000
洪鋪鎮
340822114000
江鎮鎮
340822200000
涼亭鄉
340822201000
石鏡鄉
340822202000
秀山鄉
340822203000
清河鄉
340822204000
雷埠鄉

懷寧縣地理環境

懷寧縣位置境域

懷寧縣位於長江下游北岸,大別山南麓前沿,安徽省西南部。東部以大龍山麓、集賢關口與安慶市宜秀區為鄰;東南部的培文洲、海口洲與東至縣隔江相望;西部以茶棚嶺、白石橋與太湖縣接壤;西北部以育兒、太廟、檀橋、小市港、小畈、大窪、山湖均與潛山市毗連;南部李店、大漳湖、湖滄與望江縣交界;北部以泥河、人形河、雙車與桐城市隔河為鄰。介於東經116°28′—117°03′,北緯30°20′—30°50′之間,東西寬54.48千米,南北長51.48千米,總面積1514.6平方千米,佔安徽省總面積的1.14%。 [3] 

懷寧縣地形地貌

懷寧縣處於長江平原區的低山、丘陵、崗地、平原、湖泊亞區。長江東臨,大沙河界北,皖河貫穿西南。大別山南麓餘脈分兩支進入縣境:一支由潛山縣公蓋山進入縣境東部,經新安嶺、公共嶺逶迤於高樓嶺處拔地而起,為獨秀山(海拔390米),再向東南延伸,構成以橫山(海拔227米)、桑山、花山、黃山(海拔216米)、官山(海拔264米)、金山(海拔433米)、獅山(海拔255米)、俚子尖(海拔253米)、大雄山、百子山(海拔437米)、瘌痢尖(海拔247米)、張鬥嶺、石鏡山、月形山、西馬鞍山(海拔169米)、東馬鞍山(海拔164米)、犁頭尖(海拔295米)、烏禿嶺、大龍山、磨山(海拔297米)、寨基山、硤山和泉水山等為主體的淺山地區;另一支由太湖、望江縣交界處的香茗山入縣境西部,形成以龍王山(海拔213米)、王居山(海拔266米)、騰雲山、大塘山脈組成的丘陵地區。因而形成縣境東部是羣山逶迤的淺山地區,最高峯為大龍山三縣尖,海拔697米;中部是崗巒起伏的丘陵地區,一般海拔在30—400米之間;西南部是沿江、沿河圩畈平原區,海拔最低的紅星鄉、巨網鄉只有10—20米左右,東北高於西南,中間高於兩側的地勢。其自然區域大致分為三類:
淺山地區:分佈於縣境東部和中部,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9.5%。 [2] 
崗地丘陵地區:分佈於縣境中部和西北部,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62%。 [2] 
圩畈平原區:分佈於沿江、皖河、皖水、珠琉河以南和大沙河以北的平原地區,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8.5%。區域內地勢平坦、低窪,河湖交錯,圩洲相間。 [2] 

懷寧縣氣候特徵

懷寧縣屬於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霜雪期短的特點。
春季始、終日分別為每年3月16日和5月20日,歷時66天。回暖較快,但冷暖氣流交替頻繁,常有倒春寒天氣出現。季平均氣温為15.9℃,極端最高氣温為34.3℃(1980年5月20日),極端最低氣温為—0.4℃(1976年3月20日),變幅35℃左右。本季內風向多變,但常以東北風為主。全年月平均雨日11天,本季月平均15天。
夏季始、終日分別為每年5月21日和9月25日,歷時128天。5月下旬至6月下旬,為孟夏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入梅,7月中旬出梅。這一時期,雨量集中,大雨、暴雨多,時有洪澇發生。濕度大,衣服、食品易於上“黴”。7月上旬至8月上旬為仲夏期,常受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多晴熱天氣,局部有雷陣雨,温度高,日照強,蒸發量大,是一年中的最乾熱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為季夏末期,時受颱風影響,伴有強度不等降雨過程及大風。
秋季始、終日分別為每年9月26口和11月20日,歷時56天。秋高氣爽,晝夜温差大,少雨、始霧,是本季的主要特徵。由於北方冷空氣影響逐漸明顯,氣温緩慢下降,至季末漸冷,偶有霜雪出現。
冬季始、終日分別為每年11月21日和次年的3月15日,歷時115天。小雪之後,即進入冬季,盛行北至東北風。季平均風速3.3米/秒,最大風速20米/秒,由於北方強盛冷空氣頻繁南下,氣温急劇下降,多晴冷天氣。季平均氣温4.6℃,極端最低氣温-15℃,多年日最低氣温≤0℃的平均天數約41天。 [5] 

懷寧縣自然資源

懷寧縣植物資源

懷寧縣野生植物計有322種,分屬62科。其中,菊科48種,禾木科14種,薔薇科122種,百合科16種,茄科、蓼科、傘形科、唇形科、石竹科十字花科、木犀科、葫蘆科、毛茸科等122種。 [6] 

懷寧縣動物資源

禽類
懷寧縣境內飛禽主要有:豆雁燕子、野雞、雉、鵪鶉、鴿、竹雞、麻雀(有山、家之分)、斑鳩(俗稱鵓鴣)、大杜鵑(亦稱布穀)、杜鵑(又名杜宇)、鴝鵒(亦稱八哥)、畫眉、白頭翁、小鸊鷉(俗稱水葫蘆)、鷺(有池鷺、蒼鷺之分)、鸕鷀、翠鳥(俗稱拖魚鳥)、黃胸鵐(俗稱黃春)、黃鸝(俗稱黃鶯)、啄木鳥、烏鴉、寒鴉(俗稱麥子老鴉)、喜鵲、鵲鴝(又名四喜)、草鴉(猴面鷹)、鷹(有蒼鷹、鵟、雀鷹、鳶4種)、長耳鴞(俗稱大貓頭鷹)、鵂鶹(俗稱小貓頭鷹)、夜鷹(亦稱蚊母鳥)、十姐妹、棕背白勞、柳葉鶯(俗稱竹葉青)、山和尚、白鷺、丘鷸(俗稱聾龐鳥)、長尾蘭鵲、鴛鴦、白骨頂、丹頂鶴、雁鵝、天鵝等。
獸類
懷寧縣境內獸類主要有:(甚少)、狐、狼(稀少)、豪豬、野豬、豬獾、貉、黃鹿(亦稱黃獐)、豹貓(亦稱山貓)、香靈貓、果子狸、山獾、南狐(亦稱竹狗)、短耳兔(亦稱華南兔、山兔)、刺蝟、褐家鼠、小家鼠、黑線姬鼠、松鼠、黃鼬(俗稱黃鼠狼)、水獺(罕見)、穿山甲(有銅色、鐵色兩種,今甚少)、蝙蝠(遍及全縣)、虎(今基本無)等。
魚類
懷寧縣境內魚類品種86種,分屬22科。主要有青、草、鰱、鯉、鯽、鯿、鰣、鱭、鱤鱖、鯰、鱅、中華鱘、白鱘、團頭魴、刀魚、桃花魚、螃鮍、唇骨、赤眼鱒、麻吉釣、麻軲轆、黃鱔、甲魚、河蟹。 [6] 

懷寧縣礦產資源

懷寧縣礦藏資源比較豐富,種類比較多,共計27種。
金屬礦產:銅礦鐵礦金礦銀礦鉬礦鈷礦、鉛礦、鋅礦等8種:
非金屬礦產:水泥石灰岩、白水泥石灰岩、大理石白雲石硅灰石、玻璃石英岩、電石石灰岩、温石棉磨石、含鉀岩石、石墨重晶石、玻璃硅質原料等13種;
能源礦產:煙煤無煙煤石煤泥炭鈾礦等5種;
化工原料礦產:硫鐵礦 [7] 

懷寧縣政治

懷寧縣領導正職
縣委書記
餘學峯
縣委副書記,縣長
陳宏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邵偉民
縣政協主席
袁維錫
更新於2024年5月 [8]  [28-29]  [38]  [45]  [53] 

懷寧縣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懷寧縣常住人口為49.6683萬人,與2010年懷寧縣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9.275萬人相比,減少96067人,降低16.21%,年平均降低1.75%。 [50]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總户數206576户,户籍人口696119人。其中,男性人口361058人,女性人口335061人。人口出生率5.3‰;死亡率5.67‰;自然增長率-0.37‰。 [52] 

懷寧縣經濟

懷寧縣綜述

2020年,懷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12.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5.2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160.2億元,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126.9億元,增長3.1%。第二、第三產業對縣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6.3%和29.3%。三次產業結構為8.1:51.3:40.6。 [49] 
2021年,懷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30.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6億元,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170.5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增加值133.8億元,增長7.9%。第二、第三產業對縣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39.1%和51.9%。三次產業結構為8.1:51.5:40.4。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6445元。 [48] 
2022年,懷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7.2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80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137.7億元,增長2.8%。第二、第三產業對縣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1.7%和30.1%。三次產業結構為7.9:52.2:39.9。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69818元。 [46] 
2023年,懷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53.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6.4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175.1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151.9億元,增長5.5%。三次產業結構佔比(%)為7.5:49.5:4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為72418元。 [52] 
2023年,消費品市場價格增長平穩。全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2%,分類別看,食品煙酒(類)價格下降0.3%,衣着(類)價格上漲0.6%,居住(類)價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2%,交通通信(類)價格下降1.9%,教育文化娛樂(類)價格上漲2.8%,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1.3%,其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2%。 [52] 
固定資產投資
2023年,懷寧縣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4.5%。從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1.1%;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2.3%,其中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2.3%;第三產業投資同比增長6.1%。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34.7%。其中住宅投資同比下降26.5%。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43.8%;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51%。全年50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12個,比上年減少39個,同比下降15.5%。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32.2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46.7萬平方米;房屋新開工面積12.3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4萬平方米。 [52] 
財税收支
2023年,懷寧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7.25億元,同比增長4.1%。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9.82億元,同比增長7.5%。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8.94億元,同比增長4.6%;衞生健康支出4.77億元,同比增長10.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8.89億元,同比增長4%。 [52] 
人民生活
2023年,懷寧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9元,同比增長6.9%。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13元,同比增長5.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1元,同比增長7.7%。 [52] 

懷寧縣第一產業

農業
2023年,懷寧縣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55661公頃,比上年增加18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面積43709公頃,比上年減少77公頃,小麥種植面積2824公頃,比上年增加77公頃。全年糧食產量33.15萬噸,同比增長1%;其中,夏糧1.07萬噸,同比增長3.9%。油料產量3.84萬噸,同比增長11.2%;棉花產量0.17萬噸,同比下降8%。 [52] 
畜牧業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縣生豬存欄13.7萬頭,較上年減少0.4萬頭;全年生豬出欄28.91萬頭,同比增長1%。肉類總產量4.67萬噸,同比增長2.2%;禽蛋產量4.21萬噸,同比增長12.3%;水產品產量3.01萬噸,同比增長2.7%。 [52] 
生產條件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農業機械總動力74.32萬千瓦,同比增長4.02%。農用拖拉機16378台,同比增長1.87%;農業收穫機械559輛,同比增長4.29%。全年化肥施用量1.19萬噸,比上年略有下降。 [52] 

懷寧縣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96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6%。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3.5%,規模以上工業農產品加工增加值同比下降32.5%。全縣規模以上工業涉及28個工業行業,生產保持穩定增長的有7個,其中增速超過10%以上的有6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12.6億元,同比下降18.7%。
建築業
2023年,懷寧縣建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1%。房屋施工面積223.4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1.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4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0萬平方米。 [52] 

懷寧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3年,懷寧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1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5.8%。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10.3億元,同比增長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0.8億元,同比增長9.6%。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35.3億元,同比增長6.8%;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15.7億元,同比增長15%。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同比增長13.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同比增長15.5%;日用品類同比增長11.5%;化妝品類同比增長12.5%,體育娛樂用品類同比下降2%。 [52] 
對外經濟和旅遊
2023年,懷寧縣進出口總額14096萬美元,同比下降45.6%。其中出口13976萬美元,同比下降45.8%;進口120萬美元,同比下降7.1%。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181萬美元,同比增長104.8%。2023年旅遊總人次475萬人次,同比增長5.1%。旅遊綜合收入30.5億元,同比增長3.7%。2023年末,全縣共有A級旅遊景區4個,文化保護區2個。 [52] 
交通和郵電
2023年,懷寧縣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2.22億元,同比增長3.2%。全年郵政業務總量3.29億元,同比增長7.28%;電信業務總量10548萬元,同比增長12.86%。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户3.63萬户,移動電話用户43.81萬户,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户20.62萬户。 [52] 
金融和保險
2023年,懷寧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603.5億元(本外幣口徑,下同),同比增長11.2%;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46.1億元,同比增長21.6%。全年財產保險公司(人保)保費收入9345.62萬元,賠付款5510.68萬元;人壽保險公司保費收入9953.72萬元,業務賠款和給付金額總計2936.73萬元。 [52] 

懷寧縣交通運輸

合九、合安鐵路,滬蓉、濟廣、合安高速公路穿越境內,206、318國道,省道安石太公路、212、209省道過境,安慶火車西站、石門湖碼頭坐落境內。距天柱山民航機場、長江貨運碼頭不到1個小時的車程。 [9]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公路通車裏程2505.74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1.247公里(滬渝30.3公里,合安16.162公里,濟廣13.1公里,嶽武東延線11.685公里);國、省道212.958公里;縣、鄉、村道2221.542公里。汽車保有量(不含農用運輸車)48705輛,摩托車保有量9196輛。 [52] 

懷寧縣社會事業

懷寧縣科技事業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116人,同比減少0.12%。全年全縣科學技術支出15022萬元,同比增長93.2%。全縣年末擁有高新技術企業83家。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5家,獲批25家。全縣申請發明專利359件,發明專利授權110件。 [52] 

懷寧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共有各類學校143所,在校學生72258人,專任教師5500人;當年招生19366人,畢業生19259人。其中,普通中學32所,專任教師2439人,在校學生23713人;職業中學3所,專任教師388人,在校學生7750人;小學36所,專任教師1819人,在校學生29312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52] 

懷寧縣文化事業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共有縣級藝術表演團體29個(其中國有院團1家,民營28家),文化館、文物保護中心(博物館)、公共圖書館各1個,鄉鎮文化站20個。文化保護區2個:古鎮石牌和古鎮小吏港。縣黃梅戲演藝中心全年外出演出約200場次,觀眾約60000人次。年末全縣擁有縣級廣播電視台1個,鄉(鎮)廣播電視站20個,電視轉播發射台1座。全年製作電視節目時長365小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9.67%,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9.52%。 [52] 

懷寧縣體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擁有縣級體育活動中心1個,擁有全民健身公園、廣場23個。 [52] 

懷寧縣衞生事業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機構344個,其中,醫院11個、衞生院20個。衞生機構牀位3008張。衞生技術人員3333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332人,註冊護師、護士1406人。 [52] 

懷寧縣社會保障

2023年,懷寧縣企事業單位職工基本養老參保人數為78117人(含機關、事業單位參保人數15522人),同比增長4.3%;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為394692人,同比下降0.93%。年末全縣參加城鄉居民醫療保險560248人,同比下降3.26%。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39405人,同比增長4.8%。年末全縣共有各種社會福利收養性機構21個,擁有牀位3698張;收養各類人員1078人。年末857個城鎮居民、11773個農村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52] 

懷寧縣環境保護

截至2023年末,懷寧縣共有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和生態環境監測站各1個,污水處理廠18座。全年環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資達2.19億元,同比增長65.9%。 [52] 

懷寧縣歷史文化

懷寧是戲曲之鄉、教育之鄉、文化之鄉,是“京劇之父”徽劇的發源地,京劇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中國“長詩之聖”、千古愛情絕唱《孔雀東南飛》的故事也發生在這裏。
黃梅戲又名“黃梅調”,源自湖北省黃梅縣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融合,逐漸發展為一個戲曲劇種。黃梅戲是由山歌、秧歌、茶歌、採茶燈、花鼓調,先於農村,後入城市,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一個劇種。它吸收了漢劇、楚劇、高腔、採茶戲、京劇等眾多劇種的因素,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 [37] 
2018年1月,安徽省公佈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懷寧縣的“懷腔”、“懷寧中醫骨傷療法”兩個項目成功入選。 [10] 

懷寧縣風景名勝

普陀寺
位於洪鋪鎮冶塘村女兒嶺西側,雪山洞為天然石灰岩溶洞,作為佛教勝地置佛像一尊,洞門面北,高4米,三層磚制斗拱,正中橫額楷書“巖脱金身”四字。普陀寺依洞而建,約三百平方米,為硬山式建築。南北合面,兩個三開間的佛殿,中隔天井,正殿背後直通山洞,寺門在兩殿之間轉折向西,門頭橫額“普陀寺”。 [11] 
金雞碑
坐落於懷寧縣洪鋪鎮金雞村東部,高1.1米,寬0.75米,由白色石料刻成;碑的正文為“金雞社令正直之神位”,兩側分別冠以“日”、“月”二字;上款題為“庚戌歲冬月吉旦眾生祀奉”,下款是立碑人“本社”、“信官”、“信士”、“生堂”楊文堂等25人姓名;碑邊刻纏枝花紋,碑文楷書陰刻。“正直”者,“正值”也,《周禮·注》雲:“更相代直月”,即為“值日”、“值月”的意思。“日”、“月”為“明”,言及“神明”。金雞碑是戲神碑,是研究中國戲曲史的一項重要資料。 [12] 
獨秀公園
位於懷寧新縣城高河城內。整個公園的設計和建築風格以紀念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陳獨秀和彰顯懷寧地方文化特色為主題,是一所融紀念、教育、研究、生態、旅遊、休閒等各種服務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林園。公園佔地12萬平方米,園內水面、綠地、廣場、拱橋等相間交錯。園內設有新青年雕塑、鐵筆丹心雕塑、繼往開來雕塑、陳獨秀史料館、仿製南湖遊船、黃梅閣等景觀。仿“一大”會議建造的陳獨秀史料館,珍藏有關陳獨秀的許多史料和文物。 [13] 
獨秀山風景區
位於懷寧縣境中部,距安慶僅20千米。獨秀山孤峯兀立,笑傲天穹,舊《懷寧縣誌》形容其“西看如卓筆,北望如覆釜,為縣眾山之祖,無所依附,故稱獨秀。”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因仰慕家鄉獨秀山,而取筆名“獨秀”。山下觀音洞水庫碧波盪漾、風景宜人,有神秘莫測的觀音洞、神仙洞、天洞、地洞等溶洞羣。 [14] 
孔雀東南飛影視基地
位於小市鎮,有焦劉合葬墓、孔雀台、望雀亭、永鎮寺等多處遺蹟,是漢樂府敍事長詩《孔雀東南飛》故事發生地,列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安徽省文化產業示範基地。景區佔地300餘畝,建築面積2萬多平方米,在前後城樓之間匯聚漢代建築118幢,多處景點再現了焦仲卿、劉蘭芝愛情故事的動人場景。2008年,36集電視連續劇《孔雀東南飛》在景區完成拍攝,次年在中央電視台播出。 [15] 
觀音洞
獨秀山腳東北1千米,觀音洞水庫大壩下,有一個岩溶洞穴——觀音洞。民國四年(1915年)《懷寧縣誌》載:“觀音庵觀音洞口有天生觀音石像”,“洞在山底,有水,冬不涸,夏不溢,潮汐應時子午,未知其江脈海脈也”。在近1公里的洞段中,有深廣寬敞的廳堂,有寬窄不一的石巷,有齊膝深淺的小河,有廣盈百畝的水塘,有曲折隱現的溪流……傳説遠古時代,這裏是一片浩瀚的西海,海底有座仙山和仙洞,西海觀音菩薩就住在這仙山仙洞裏,後來秦始皇鞭山填海,西海枯竭,仙山仙洞便托出了地平線。 [16] 

懷寧縣著名人物

劉若宰:明代有被譽為“文武雙雄”的文狀元
王來聘:中國明朝第一個武狀元 [51] 
鄧石如:清代書法篆刻大師
陳獨秀:近現代有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中共一大”到“中共五大”總書記
王星拱:著名教育家、化學家、哲學家,被陳毅元帥譽為“一代完人”
鄧稼先:“兩彈元勳”,九三學社社員,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 [17] 
陳延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革命烈士。陳獨秀長子。 [30] 
陳喬年:中國共產黨第五屆中央委員、革命烈士。陳獨秀次子。 [31-32] 
劉文典:祖籍懷寧,當代傑出的文史大師、校勘學大師和研究莊子的專家。先後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安徽大學、西南聯大、雲南大學任教,在學術研究上成就卓著。 [33-34] 
蔣作君: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44]  ,中國致公黨中央主席 [43] 

懷寧縣榮譽稱號

2018年9月25日,懷寧縣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18] 
2019年01月25日,入選2018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
2019年0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19] 
2019年9月21日,入圍安徽省製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市)榜單。 [20] 
2019年11月,獲得“‘七五’普法中期先進縣”稱號。 [21] 
2020年3月19日,入選第一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2]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屆安徽省文明城市”稱號。 [23]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4]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名單。 [25]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6] 
2021年4月1日,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 [27]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35] 
2021年11月,擬命名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 [36] 
2022年2月,入選安徽省衞生縣城(區)名單。 [39] 
2022年5月,入選2022年安徽省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試點縣推薦公示名單。 [40] 
2022年11月,入選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擬命名名單。 [41] 
2022年11月18日,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六批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4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