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應家村

(江西省鄱陽縣蘆田鄉應家村)

鎖定
江西省鄱陽縣蘆田鄉應家村,古稱“蘆田”(傳承千年的家譜一直記載此村名。上世紀7、80年代,稱“蘆田應家”,後簡稱“應家”)。歸屬上饒市鄱陽縣管轄,鄱陽縣南大門。臨近鄱陽湖-鄱陽湖濕地公園40公里。應家屬家族聚居古村落。一、根據族譜記載,早在唐代以前,該村就有應氏族人居住。唐朝末年,(約公元900年)村莊遭黃巢兵掠,十室九空,村落遂廢,惟有十八世散騎常侍騰公二子有傳。二、南宋時期,應氏廿八世祖,伯十一昌運公(1148-1210),於慶元庚申年(1200年)從廣石城子裏(今本鄉老屋場村附近)復遷至蘆田(應家)村祖基側居住,後村落再次無人居住;三、明朝成化八年(1472),農曆四月二三卯時,應氏三十七世祖,徵一公應長述,因房屋被火燒燬,再次從廣石槐樹下(今老屋場村)搬遷至該村,其後人歷經明、清、民國,共和國五百五十餘年。四、歷史上,應氏族人幾次遷入該村。人口從1949年的300多人,發展到現如今近千人,自明朝復遷蘆田(應家)村後,應氏後裔子孫一直居住此地,人丁興旺。明朝(1472年)37世開基祖應長述復遷蘆田(應家)村(2023年)552年曆史,已繁衍至58世,在本村共延22代子孫。經過近六百年繁衍生息,蘆田(應家)村終成家族聚落古村,屬鄱陽應氏祖居地之一,也是鄱陽“九應”之一。
外文名
Yingjia Village
別    名
蘆田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江西省鄱陽縣
地理位置
116°56'13'',28°57'39''
面    積
2 km²
下轄地區
應家隊,聯明隊,聯興隊,聯合隊
政府駐地
應家村
電話區號
0793
郵政編碼
33313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843人(常住人口650)
著名景點
老虎山,印墩山,先鋒嶺,羅磨山,應氏祠堂
機    場
距景德鎮機場80公里,昌北機場140公里
火車站
距樂平火車站30分鐘
車牌代碼
贛E
方    言
贛語鷹弋片
特 產1
麻餈,包子,年粑,鹼水米粑
特 產2
芝麻糖,葛粉,鯰魚餃,餈粑

應家村地理位置

應家村位於鄱陽縣東南部,新農村建設村點,鄱陽縣蘆田鄉應家村委會所在地,屬於行政自然村,毗鄰鄱陽蘆田工業園區,緊靠鄱陽水泥廠、洪門口煤礦,景鷹高速公路、X707縣級公路穿村而過,距鄱陽縣城23公里,樂平火車站20公里。全村處處通公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2022年,村後山地被國家徵收200畝。
應家村村貌(根生攝) 應家村村貌(根生攝)
應家村衞星定位圖 應家村衞星定位圖

應家村管轄地界

一、村東偏北馬路上,上至土地塘、上柳樹壋、汪家源水庫下的重陽闊,下至村南徐家下的雙溪口,歸我村管轄
二、汪家源水庫的建成,本村已劃出十八畝水田,為此該水庫是本村和店上楊家共有,水庫內一塊山地,面積約十多畝屬於我村管轄
三、村東北方向,由洪門口直往蘆田鄉方向,以及往水泥廠的公路屬於我村管轄
四、村東以北馬路上有塊甘蔗田,屬我村轄內
五、村西,嶺貝村前,上至鴉鵲橋,下至藕塘壩腳,以及羅磨山均屬我村管轄
六、年灣村口,有幾塊稻田,面積共有五畝五分屬於我村管轄
七、聯合隊蒸皮山東北,靠近中莊山的山皮,2013年5月被都邦實業公司徵用四十一畝辦廠 [1] 
應家村地形(應子泉繪) 應家村地形(應子泉繪)

應家村人口文化

全村轄4個村民小隊(應家、聯興、聯合、聯明),人口843人(2013年修譜統計人丁數),居民99%以應姓為主,屬家族聚居村。全村有水田640畝、旱地300畝,山林650畝、水庫3座(上頭沖水庫、扁擔沖水庫、官山水庫)、水塘4口(石家塘、門口塘、衝傘嘴、藕塘背)。村民崇尚勤勞、樸實,節簡的生活,其中90歲以上人口4人,80歲以上10人,是附近村莊少有的“長壽村”。村民歷來重視教育,重學愛才,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傳統。在人口構成中,大專學歷以上有近百餘人,其中博士博士後3人(前房後堂),碩士研究生17人(前房後堂12人,前房前堂2人,八字裏2人,西房1人),二本以上46人,大專中專師範40餘人,大學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居全鄉前列。重文之風盛行,素有“載秀村”的美譽,很好的體現了歷代汝南應氏先祖崇文之遺風。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不足九百人的蘆田應家村,有91名大學文化畢業生。現有處級副處級幹部4人,科級副科級幹部8位;大學/科研院所教授副教授3位,大型公司任職高級工程師10人;自主創業成功的企業家數10位之多。2013年,應家村長老順應時代需要,貼切晚輩心願,重修了本村《汝南應氏族譜》。
應家村村民樓房 應家村村民樓房

應家村歷史沿革

據1683年《鄱陽縣誌》載,應家村屬文北鄉五十七都二圖管轄。原本叫“蘆田”,後稱“蘆田應家”,上世紀改叫“應家”。據應家村保存的傳世族譜《汝南應氏家譜》記載,應家村始祖韜公,河南南頓人(今河南汝南),西晉黃門侍郎應紹之子。明朝成化壬辰老譜載,唐朝末年(約900年),應氏十七世祖光公字宗聖者居住在蘆田村,後因黃巢兵變,光公後代多死,村落遂廢,唯常侍二子有傳。
“成化壬辰老譜紀雲,謂公因燧而卜居,竊以為非也。盍蘆田,自參軍韜公,由浙省金華宦遷蘆田,而後歷居一十七世,以至元公宗聖者,唐僖宗乾符末,為歙州刺史陶雅舉起為武勇先鋒將軍,因黃巢兵變,公幸宦遊,綿現世系,至叔興寧一公,始遷廣石老屋場之山嘴頭,居住七世。而公復遷蘆田何之?公之遷,非為田地膏腴,而卜也;非為山水秀麗,而遷也。蓋公之所以卜居於斯者,重念祖之孝也。故公之孝行,傳文詳焉,用志之聊,以傳公所不傳之隱耳。十三世孫謹記”(應武星提供)
明朝成化八年(即公元1472年),農曆四月二十三,應氏三七世祖徵一公應長述(1413-1485)攜其二子從槐樹下(今老屋場村)復遷蘆田村。距今(公元2020年),已繁衍至五十八世,共延二十二代子孫,復遷已有549年的歷史。應家村的應氏後裔共分二支,西房,前、後房。西房為節六公後裔,啓明公後裔分前、後兩房,其中前房分支又包括“前房前堂”、“八字裏”,“前房後堂”。全村有10個“”至親屋裏(本家)”支脈,西房1個,後房1個,前房前堂4個本家,前房-八字裏1個本家,前房後堂3個本家。前房後裔人數居多,佔全村總人口三分之二。
古楓樹、應氏祠堂 古楓樹、應氏祠堂
蘆田應家村開基祖37世應長述描像 蘆田應家村開基祖37世應長述描像

應家村經濟發展

村內建有古戲台,籃球場,村民活動中心,村後山公益性公墓。全村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出產稻穀、大豆、花生、芝麻、油菜等糧油作物。大多數年輕人都塌實、低調努力的工作,有魄力的後生選擇在外做生意開公司,懂技術的到工業園上班,有膽識的在家自主創業,做到人人在努力,天天在進步,努力使自己早日奔小康。村民的勤快、樸實的作風,使他們在外工作受到很多企業青睞,也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極大的改善。走進村,一幢幢別墅式的樓房拔地而起,呈現一副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應家村經濟發展 應家村經濟發展
在各級政府的領導下,全村上下依託鄱陽工業園的開發建設,策應村委會構建“園企村”的思路。2011-2013年,爭取數十萬建設資金,用於改造村容村貌,共澆水泥公路2.8公里,改造村中池塘-門口塘,安裝健身器材,修建籃球場,乒乓球枱等多項活動設施,極大的豐富了村民健身娛樂活動。應家村的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城鎮化的應家村正在逐步實現。

應家村歷代男丁數據

本人口統計從應家村開基祖應長述出生年(1413)開始,至2013年12月,本村《汝南應氏宗譜》圓譜時截止,數據源自族譜記載,由於年代久遠,人數繁多,難免遺漏,望歷代先祖泉下體諒,叩首。
歷代男丁(應根生統計) 歷代男丁(應根生統計)

應家村歷代祖先描像

蘆田應家村歷代祖先功名繪像名單:
29世:應克中,南宋1214-1240年間,重修家譜。創立105個字的字輩排行,子孫沿用,800餘年歷史。
31世:應叔興(1241-1301),元成宗明經進士出身,京諭典教
34世:應必升(1317-1390),1365年,饒州知府陶然,舉起為郡教授
35世:應誠祖(1367-1413),爐田村親房祖,明朝兵部職方司郎中轉升奉議大夫,(鄱陽縣誌、饒州府志、江西通志均有記載)。
36世:應炳文,愷七,於1439年農曆8月22,重修家譜,傳世。
37世:應長述(1413-1485),徵一公,爐田村開基祖,1472年從槐樹下復遷爐田。
後房41世:應文釗(1530-1589),後房祖
前房41世:銑公,前房祖。
後房43世:應明鑑(1605-1689):明朝團練把總,後擢升為都司,轉升遊擊職御改印。
前房45世:應觀佑(八字裏祖),佛佑,祖佑(1702-1753,前房後堂祖)
前房後堂46世:應虞生(1732-1813)
前房後堂49世:應敬行(1814-1878),授登仕郎
前房後堂49世:應玉成(1836-1891),字達璋,鄉飲正賓,邑庠生
前房後堂49世:應達遠之妻,同治九年,縣誌記載“孝節”
後房49世:應有春,光緒二十八年壬寅(1902),例授單恩九品冠帶
前房前堂50世:應兆鰲
前房前堂50世:應兆華
前房前堂50世:應兆依,鄉耆大賓
前房後堂50世:應秀文,字克章,鄉耆大賓,邑庠生
後房50世:應官香
西房50世:應學劭,清嘉慶13年(1808)考取案元,14年(1809)邑庠生
前房前堂51世:應豔開
前房後堂51世:應長富,字鶴齡,號鑑官,鄉正八品冠帶
前房51世:應寶宗
參考資料
  • 1.    劉漢豔,李炳才.江西省波陽縣地名志:江西波陽報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