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綿恩

鎖定
愛新覺羅·綿恩(1747年9月18日-1822年7月18日),清朝宗室,大臣,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之孫、定安親王愛新覺羅·永璜次子 [6] 
綿恩生於乾隆十二年,乾隆三十四年,授右翼前鋒統領。四十一年,襲封定郡王。五十八年,晉爵定親王。嘉慶帝即位後,官至領侍衞內大臣、閲兵大臣,管理宗人府事務。
道光二年,去世,享年七十六,諡號為恭。
別    名
定恭親王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747年9月18日
逝世日期
1822年7月18日
主要成就
大清朝定恭親王
本    名
愛新覺羅·綿恩

愛新覺羅·綿恩人物生平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八月十四日辰時生,母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七品官明泰之女。 [3]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四月,純惠皇貴妃病逝。皇次孫綿恩與三阿哥永璋、六阿哥永瑢、八阿哥永璇、及固倫和敬公主和碩和嘉公主夫婦等人一同為皇貴妃穿孝 [4]  。七月,三阿哥永璋病逝,追封循郡王,綿恩阿哥與永璋福晉姻戚、純惠皇貴妃姻戚和其他皇子王公大臣等為其穿孝。值得一提的是,綿恩的孝期在穿孝眾人中最長,史料記載:“皇孫綿恩阿哥成服,二十七月內鹹素服。皇子福晉姻戚、純惠皇貴妃姻戚俱成服,至大祭日除服。派出成服之皇子王公等,於初祭日除服。”為永璋成服者分三檔,第一檔是綿恩一人,次一檔是大祭日除服,再次是初祭日除服。後面兩檔分別是大祭和初祭,按清宮制度,為父母要成服百日,二十七月內素服,説明綿恩很可能是以永璋嗣子的身份為永璋和純惠皇貴妃穿孝。乾隆四十一年正月,皇長孫綿德因結交官員被削爵,綿恩歸宗生父永璜,承襲定郡王爵位。五月,十一阿哥永瑆次子綿懿過繼永璋為嗣 [5] 
乾隆三十四年(1769)九月授右翼前鋒統領,十一月管理火器營事務起,在乾隆朝擔任過都統、步軍統領、閲兵大臣、宗人府左右宗正,管理過嚮導處、健鋭營、虎槍營、圓明園八旗、內務府三旗、兩翼宗學、欽天監算學事務。
乾隆四十一年(1776)正月襲定郡王,五十八年(1793)十二月晉封定親王。嘉慶即位後,除了上述職任外,擔任過玉牒館副總裁、武備院卿內大臣御前大臣正黃旗領侍衞內大臣鑲黃旗領侍衞內大臣、正白旗領侍衞內大臣,還管理過善撲營、御槍處、武英殿御書處。嘉慶二十四年(1819)閏四月被解去御前大臣等職。十月再授閲兵大臣,十二月調任都統。道光元年(1821)十月授宗人府宗令道光二年(1822)六月初一日辰時薨,年七十六歲。道光帝賜喪銀五千兩,諡曰“恭”。

愛新覺羅·綿恩軼聞典故

綿恩聰敏恭謹,頗得乾隆帝喜愛。據軍機章京趙翼記載“一日至張三營行宮,上坐較射,皇子皇孫以次射。皇次孫綿恩方八歲,亦以小弓箭一發中的,再發再中。上大喜,諭令再中一矢賞黃馬褂。果又中一矢,輒收弓跪而不言。上大笑,趣以黃馬褂衣之。倉促間不得小褂,則以大者裹之,抱而去。”由此可知綿恩受賜黃馬褂要比諸如綿慶、綿寧等孫輩早得多。
綿恩是最早晉封親王爵位的綿字輩皇孫第一人。乾隆四十一年,其兄愛新覺羅·綿德犯事被奪爵,定郡王一職由綿恩補上。乾隆五十八年,進封親王。綿恩是“長房長子次孫”,但乾隆帝實際上是把他當長孫看的。乾隆帝對長子有一份歉疚,因此將孫子封為親王,封親王的時候乾隆帝的兒子還沒有全部封王。
綿恩身材魁梧,儀表出眾,武功超羣,長期擔任京師禁衞軍的領導,負擔保衞北京的重擔。當時,朝鮮王朝使臣來訪回國後認為,清朝皇帝繼承人將在十五子永琰和皇次孫綿恩之間產生,綿恩的可能性更大。 [1]  綿恩比他的叔叔永琰還大十四歲。但是乾隆帝曾批評過明太祖朱元璋將皇位傳給孫子,埋下了後來骨肉相殘的禍根 [2]  。因此沒有立孫子的打算。
禮親王昭槤《嘯亭續錄》卷五上説:恭太王“貌頎秀,猿臂,善射, 馬矯捷如飛。舉止詳瞻,趨蹌有節,高宗愛之,弱冠即領火器營總統,凡50餘年,年七十六薨。仁宗震悼,親往奠醊。然外美而內昏,不習政體,遇屬吏稟事莫能剖析是非,頷首畫諾而已”,“積財盈庫,莫肯揮用,每展入朝,惟啖雞子糕二枚”。《清朝野史大觀》卷十二記述這位恭太王鬧的一個笑話:“一日正陽門火,延及居民,王馳救之。有娼家避火,羣立巷口,粉白黛綠者數十人。王不識,詫曰:‘是家女子,何若是之多也?’”嘉慶八年(1803年),皇宮神武門內突發失業差役陳德謀刺嘉慶帝案,綿恩因護駕擒兇有功,賞穿御用補褂,並加封其子奕紹為貝子

愛新覺羅·綿恩親屬成員

愛新覺羅·綿恩母親

伊爾根覺羅氏,七品官明泰之女

愛新覺羅·綿恩妻子

嫡福晉:富察氏副都統福敬之女;
側福晉:尤佳氏,員外郎長齡之女;
側福晉:李氏,佛保之女;
側福晉:完顏氏筆帖式慶恩之女。

愛新覺羅·綿恩兒子

第一子,早夭,未命名。
第二子,和碩定端親王愛新覺羅·奕紹,母為側福晉尤佳氏,員外郎長齡之女。(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主事太倫女;繼福晉楊佳氏,主事楊奎之女)
第三子,早夭,未命名
第四子,奕紱。
參考資料
  • 1.    《李朝實錄》乾隆五十九年: 皇子見存者四人, 八王、十一王、十七王, 俱無令名, 唯十五王, 飭躬讀書, 剛明有戒, 長在禁中, 聲譽頗多。 皇孫中皇長子永璜之子定郡王 綿恩, 才勇過人, 自八歲已能騎射, 命中派管旂營, 最承恩寵。 今年正月諭旨, 褒嘉晉封親王。 彼中物議皆以為, 來頭屬意者, 尙不出此兩人中雲。 ........歸政旣有定期, 皇意必有所屬, 而至嚴至秘, 無論朝士賤人, 不敢開口, 故無以探知, 而皇子四人中, 第八王則沈湎酒色, 又有腳病, 素無人望。 第十二王、十五王、十七王三人中, 十五王長在禁中, 勤於學業雲, 而人望所在, 亦無以的知。 皇孫定郡王 綿恩, 卽皇長子永璜之子, 而最被恩眷
  • 2.    乾隆為何選擇在執政六十年時禪讓皇位  .中國戰略網[引用日期2014-11-27]
  • 3.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八月十四日辰時生,母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七品官明泰之女。
  • 4.    《乾隆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多羅質郡王永瑢奏為皇貴妃母之事令十五阿哥剪髮等事折》 二十九日奏明:查,為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十九日純惠皇貴妃母之事啓奏:著八阿哥、綿恩阿哥與三阿哥、六阿哥一同穿孝,三阿哥福晉、六阿哥福晉穿孝,三阿哥、六阿哥剪辮,阿哥福晉剪髮,皆在大七禮祭後釋服。至於以百日禮祭之事,因將赴熱河行宮,遂到六月二十九日祭奠後,剃頭、戴耳環。 又以特旨命八阿哥、綿恩阿哥、和嘉和碩公主、和碩額駙福隆安於滿月禮祭後釋服,百日禮祭後,剃頭、戴耳環。命和敬固倫公主、固倫額附色布騰巴勒珠爾,於純惠皇貴妃金棺移至靜安莊後,釋服、剃頭、戴耳環。 現皇貴妃母事出,命十五阿哥剪辮,福晉亦剪髮。因十七阿哥出痘,尚未過百日,毋庸議論外,另因和恪和碩公主已下嫁額駙,按例不剪髮。
  • 5.    《乾隆嘉慶年添減底檔》:乾隆四十一年五月十四日,總管王、王、鄭遵前例,綿懿阿哥給循郡王福晉為子,十一阿哥四子給十二阿哥福晉為子。此二位太監值房煤炭不必添給。
  • 6.    綿恩地宮、弘晝、永璜園寢考察記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