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愛新覺羅·延壽

鎖定
愛新覺羅·延壽(1670年11月30日—1715年7月10日),又作延綬 [10]  ,清朝宗室大臣。 [1] 
全    名
愛新覺羅·延壽
別    名
延綬
封    號
多羅温郡王→貝勒
所處時代
清朝
民族族羣
滿族
出生日期
1670年11月30日
逝世日期
1715年7月10日
最高官職
宗人府右宗正

愛新覺羅·延壽人物生平

康熙九年十月十八日(1670年11月30日),愛新覺羅·延壽出生。 [1] 
康熙十七年四月十二日(1678年5月31日),愛新覺羅·延壽襲封多羅温郡王。 [2] 
康熙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1684年8月1日),康熙帝令愛新覺羅·延壽在馬廄中選取二匹良馬。 [3] 
康熙三十七年四月二十五日(1698年6月3日),愛新覺羅·延壽被革去王爵,授為貝勒。 [4] 
康熙三十九年四月十七日(1700年6月4日),康熙帝巡視永定河堤,愛新覺羅·延壽在隨從之列。 [5] 
康熙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1701年3月8日),愛新覺羅·延壽擔任宗人府右宗正。 [6] 
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八日(1711年12月17日),愛新覺羅·延壽的庶子愛新覺羅·揆慧被任命為奉恩將軍。 [7] 
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1715年3月4日),愛新覺羅·延壽被停俸。 [8]  三月二日(4月5日),愛新覺羅·延壽被革去官職。 [9] 
康熙五十四年六月十日(1715年7月10日),愛新覺羅·延壽去世。 [1] 

愛新覺羅·延壽歷史評價

愛新覺羅·玄燁:①宗人府、多羅温郡王延壽,行止不端,並不思效力行走,甚屬負恩。 [4]  ②貝勒允祀、延壽行止卑污,凡應行走處,俱懶惰不赴。 [8] 

愛新覺羅·延壽軼事典故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愛新覺羅·延壽得疑難雜症,邀請巴巴寺太師祖前去北京醫病,太師祖立即啓程,帶領官府太爺趕往京城,用精湛的醫術治好了皇親疾病,於是太師祖被宗人府各位官員尊稱為神醫,贊為扁鵲在世。返回時,皇親賜以厚禮,他謝絕説:“出家人要黃白之物何用,但求賜匾以光寺院足矣。”宗人府右宗正多羅貝勒王看到太師祖如此淡泊修身,品行高潔,就書寫了“清修”二字鐫匾相贈,表示太師祖淡泊省修,清淨素行的高尚美德。至今此匾仍掛在巴巴寺久照亭內。 [1] 

愛新覺羅·延壽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曾祖父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清朝第二位皇帝
祖父
清太宗皇太極長子,滿洲正藍旗,順治五年(1648年)三月被多爾袞構陷致死
父親
肅武親王豪格第五子,順治十四年(1657年)被封為温郡王,諡號良
母親
瓜爾佳氏
嫡福晉,護軍參領蘇伯赫之女 [10] 
哥哥
愛新覺羅·佛永輝
順治十四年(1657年)襲封多羅温郡王,諡號哀
弟弟
猛峨第三子 [13] 
嫡福晉
納喇氏
大學士明珠之女 [10] 
繼福晉
伊爾根覺羅氏
頭等侍衞雅爾之女 [10] 
庶福晉
江氏
江正雪之女 [10] 
項氏
項興隆之女 [10] 
浩氏
浩文興之女 [10] 
趙氏
噶爾薩之女 [10] 
錢氏
錢國俊之女 [10] 
高氏
高載之女 [10] 
納喇氏
尼雅漢之女 [10] 
興氏
武格之女 [10] 
崔氏
福祿之女 [10] 
兒子
愛新覺羅·揆惠
已革輔國公 [10] 
愛新覺羅·揆良
奉恩將軍 [11] 
愛新覺羅·揆受 [11] 
-
愛新覺羅·英永
早卒無嗣 [11] 
愛新覺羅·智永
早卒無嗣 [11] 
愛新覺羅·揆至 [11] 
-
愛新覺羅·玉翰
早卒無嗣 [11] 
愛新覺羅·揆素
早卒無嗣 [11] 
愛新覺羅·揆顯 [11] 
-
愛新覺羅·揆佔
早卒無嗣 [12] 
參考資料: [1]  [7] 

愛新覺羅·延壽史料索引

《清實錄》 [2-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