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意大利王國

(1805年在拿破崙的扶持下誕生的王國)

鎖定
意大利王國(1805年—1814年4月6日),是在拿破崙的扶持下誕生的王國,法蘭西帝國的附庸。
在拿破崙14年的統治下,意大利的封建制度被不斷衝擊:《拿破崙法典》的強制施行,使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得到了平等;拿破崙對意大利士兵的訓練也使得意大利的青年們一定程度上擺脱了以往羸弱的形象,有了自豪感;而一個國家的建立也使得人民開始將自己視為意大利人,而不是威尼斯人、托斯卡納人,民族自覺性初現輪廓。但作為法帝國的附庸,意大利王國所遭遇到的拿破崙殘暴統治,以及自身不斷髮展的民族自覺,都導向了意大利民族的進一步覺醒:意大利人必須驅逐外國統治者,管理自己的國土。 [1] 
中文名
意大利王國
所屬洲
歐洲
首    都
米蘭
國慶日
1804年
國家領袖
拿破崙·波拿巴(國王) [1] 
歐仁·德·博阿爾內(總督) [2] 
主要民族
意大利人
滅亡時間
1814年4月6日
前    身
意大利共和國

意大利王國歷史沿革

羅馬帝國滅亡後的長達十多個世紀裏,意大利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直到19世紀,在拿破崙的扶持下,意大利王國誕生,意大利有了短暫、小範圍的統一。
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立,拿破崙加冕為帝,緊接着1805年3月17日,拿破崙在巴黎宣佈繼位為意大利國王,同年5月26日,拿破崙來到米蘭,在米蘭大教堂以鐵王冠為自己加冕,他的頭銜是“法國皇帝和意大利國王”,顯示了意大利王國對他的重要性。
但拿破崙意大利王國的統一也並非一蹴而就,早在1802—1805年間拿破崙就已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了共和國,隨着共和國勢力範圍的擴張,威尼斯等地也在1805年被統合,成為意大利王國的一部分。統合後的意大利共和國包括了今意大利的北部及中東部地區,首都位於米蘭。但隨着拿破崙在歐洲戰事失利,1814年4月6日,拿破崙宣佈退立,隨後意大利王國滅亡。 [1] 

意大利王國國家象徵

作為一個短暫存在的王國,作為法蘭西帝國的附庸,意大利王國的國徽難以避免地充滿了拿破崙的個人元素:紋章頂部的冠冕、拿破崙之鷹、代表皇帝陛下的字母N(Napoleon)以及法國榮譽軍團勳章等。
意大利王國國徽(1805—1814年) 意大利王國國徽(1805—1814年)
拿破崙之鷹正是起源於古羅馬帝國之鷹。值得注意的是,在拿破崙一世的紋章中,鷹的頭部轉向左側(觀察者的右側),而意大利王國的紋章中則轉向右側,在1808年之後的意大利國徽中鷹的頭部被改成轉向左側,與拿破崙一世的紋章保持一致。起源於意大利這片土地上的古羅馬帝國之鷹,在分裂中輾轉幾個世紀,終於再次被繪製於王國的國徽之上,雖然這並不是意大利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在鷹圖案中部環繞盾徽的即是法國榮譽軍團勳章,是法國政府頒授的最高榮譽勳位勳章,表彰對法國做出特殊貢獻的軍人和其他各界人士,該勳章1802年由拿破崙設立,分六個等級。意大利王國國徽中出現的是特等勳位——軍團長勳位,現在該級別的勳章只由巴黎榮軍院院長授予新任的法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蒞任的象徵。
勳章綬帶中部是盾徽。與拿破崙一世紋章相比,意大利王周圍徽中盾徽內容十分豐富:盾徽的左上方是一隻長着翅膀持着劍的獅子,代表威尼斯。獅子圖案在歐洲紋章中十分常見,中世紀保存下來的100萬個紋章當中有近15%都使用了獅子圖案。這一圖案在威尼斯城中則幾乎隨處可見。相傳828年,兩個威尼斯商人從埃及將基督教聖徒馬可的遺骨偷運到威尼斯,並在同一年為聖馬可興建教堂。聖馬可是《聖經》中《馬可福音》的作者,威尼斯人將他奉為主保聖人,從此聖馬可便成為了威尼斯的保護神。聖馬可的象徵是帶有翅膀的獅子,因此這個金獅也就成了威尼斯的象徵。但國徽上的獅子與金獅本身略有差別——國徽上的獅爪不再持有《聖經》,獅子頭頂則增加了一頂象徵自由的弗裏吉亞帽,這樣的變動或許從側面反映出拿破崙一世對宗教與世俗的思考。金獅下方是皮埃蒙特(Piedmont)地區紋章,該地區位於今意大利的西北角,曾在1801年被法國控制並於1802年被法國完全吞併,成為法國在意大利傀儡王國的一部分。該紋章的左下角還疊加了代表小城邦羅維戈( Rovigo)和費爾特雷(Feltre)的銀塔。
位於盾徽中部的噬人之蛇形象是維斯康蒂(Visconti)家族的紋章(部分被中間的小盾覆蓋)。維斯康蒂家族紋章的起源相傳與十字軍東征期間發生的事件有關:奧索·維斯康蒂(Otho Visconti)前往聖勞德(Holy Laud),在那裏他擊敗並殺死了撒拉遜人的首領沃爾烏斯(Volueius),這是一位身強體壯且非常有名望的首領,奧索殺死他後,拾起他的頭盔,頭盔頂部是一條吞噬兒童的蛇的形象。之後意大利的一些作家也將維斯康蒂家族比作這條名為比內修(Biscione或Bissa,也被稱為蝰蛇)的毒蛇:“維斯康蒂用專用於紋章的語言,把銀裝在天藍的蛇身上,上面加了金冠……”“維斯康蒂蛇吞噬了最薄弱的國家,或將毒藥傳播給其他國家,讓他們倒下”。該紋章較常見的形象是比修內正在吞噬一名孩童,有時圖案上方也會配戴皇冠,代表維斯康蒂家族統治的正當性。直到文藝復興早期維斯康蒂家族一直都是米蘭的統治者,因而該紋章也被視為米蘭的象徵。
維斯康蒂家族紋章上方疊加的小盾即倫巴第鐵冠,是歐洲最古老的王室象徵物之一。倫巴第大區的阿吉爾夫(Agilulf,約555-616年)是第一個用鐵王冠加冕的人。公元774年,查理大帝征服倫巴第王國戴上此冠,成為倫巴第的統治者。公元800年,查理在羅馬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從此,歷任德國皇帝都依此傳統,同時加冕為倫巴第國王。1805年拿破崙在米蘭加冕即戴此冠,在這次加冕中拿破崙從大主教手中接過王冠,高聲道“Dio me l'ha data,guai a chi la tocca”(上帝賜予我,他人誰敢染指)。
盾徽的右上方是華蓋加聖彼得鑰匙的組合。許多意大利的紋章都會借鑑羅馬天主教會的元素,其中最高貴的圖案當屬教皇的交叉雙鑰匙和帳篷(或傘)的組合,這種圖案放在盾徽的上方或頂部,用來表明該家族的人曾經擔任過教皇。這組圖案在國徽上的運用顯示了拿破崙對教會的妥協,早在1800年拿破崙就表示有意捍衞“我們的宗教”並且在憲法第一條規定“羅馬天主教為國教”。而右下方的皇冠雄鷹圖案則是意大利古老的貴族世家艾斯特家族( Este)的紋章,他們曾是摩德納(Modena)地區的統治者,因而此處的圖案也代表了摩德納地區。意大利王國國徽以它複雜的構成展現了拿破崙、羅馬天主教會以及王國內部各方力量的博弈與融合。 [1] 
參考資料
  • 1.    林純潔主編.歐美紋章文化研究[M].2019:184-189
  • 2.    上海師大歷史繫世界史組編譯.關於拿破崙[M].197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