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惲雨棠

鎖定
惲雨棠(1902—1931) ,江蘇武進西夏墅人。1923年底經商務印書館黨支部書記董亦湘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領導商務印書館工人發動大罷工,重振上海工人運動。1925年先後赴黃埔軍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其間,受王明等人的誣陷,1929年回國。之後歷任《紅旗》雜誌發行部主任、上海市政總工會主席、上海市黃包車伕罷工委員會主席、中共南京市委書記。1931年1月因叛徒出賣,和夫人李文同遭國民黨反動派逮捕,2月7日和李文等24名共產黨員被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 [1] 
(概述圖來源: [3] 
中文名
惲雨棠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2年 [1] 
逝世日期
1931年2月7日 [1] 
畢業院校
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 [1] 
職    業
革命者
出生地
江蘇省武進市 [1] 
性    別

惲雨棠人物生平

惲雨棠,1902年生於江蘇省武進市西夏墅。父親過世早,兄妹六人全靠寡母耕種祖傳的六七畝地和開一爿小竹器店維持温飽。1919年夏秋之際,只念過幾年書的惲雨棠,憑自學積累的文化功底,被上海商務印書館考試後錄為練習生,分配在發行所訂書櫃工作。惲雨棠個性剛直,傾向進步,十分敬仰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是商務印書館中最早穿中山裝的職員。1923年底,經商務印書館中共地下黨的教育培養,惲雨棠在黨支部書記董亦湘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五卅運動爆發後,惲雨棠按黨組織要求,扛着長凳沿南京路演講,宣傳鼓動羣眾聲討帝國主義罪行,他聲若洪鐘,辭采煥然,激發了人們愛國反帝的政治熱情和民族自尊心。
1925年8月22日,商務印書館工人在工會領導下發動大罷工,重振五卅運動後漸趨低落的上海工人運動。陳雲、惲雨棠是發行所罷工重要領導人。在黨的領導和社會各界支持下,1925年8月27日,商務印書館資方不得不退讓,同意主要復工條件,在協議書上籤了字。商務印書館工人第一次罷工勝利結束。
1925年秋,惲雨棠受黨委派到黃埔軍官學校學習,10月底又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他主要攻讀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方面有了長足進步,英文、俄文水平也不斷提高。1927年初,因國內鬥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惲雨棠提前隨共產國際代表回國,返回闊別已久的家鄉,在中共武進縣委領導下開展工作。大革命失敗後,為保存革命力量,黨把一批青年幹部撤往蘇聯,1927年深秋,惲雨棠再次成為中山大學的學生。
隨着蘇聯共產黨內部矛盾和鬥爭的尖鋭化,中山大學內部政治形勢日趨複雜和嚴峻,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難以為繼。1928年春,王明別有用心製造所謂“江浙同鄉會反黨小集團”事件,借學校支部局之手隨意排擠、迫害同志。為人耿直的惲雨棠忍無可忍,同情無辜橫遭打擊的同學,抨擊指鹿為馬、肆意整人行為,結果冒犯了王明等人,被誣為“江浙同鄉會”重要“反黨分子”。1929年6月,又被誣為托洛茨基反對派嫌疑分子而受到黨內處分,暑假後被遣送回國,秘密抵滬。
惲雨棠按約向黨中央報到,參加了中央組織部為回國留蘇學生開辦的短期幹部訓練班。在一個多月的學習中,惲雨棠認真聽課,踴躍發言,成績名列前茅。結業後被分配在黨中央宣傳部所屬的《紅旗》報經理部,擔任發行部主任。
除《紅旗》報有關工作外,惲雨棠還滿腔熱情地從事創作和翻譯,為革命文學推波助瀾。從1929年底到1930年,惲雨棠連續3期發表譯文《柴霍甫的革命性》、《蘇俄文藝概論》等,介紹俄國大革命前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革命文學,推動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領導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反擊國民黨的文化“圍剿”。
惲雨棠受到王明等人的排擠,但他從不屈服,在黨內始終保持剛直不阿、無私無畏的品德,仗義直言,不向邪惡低頭。1930年4月,惲代英被錯誤地扣上“機會主義”帽子,貶任滬東區委書記,惲雨棠旗幟鮮明地支持惲代英,替他向黨組織申辯,並建議應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惲代英到蘇聯一邊養病一邊學習,但沒有奏效。1930年5月6日,患深度近視的惲代英在搞工人運動時被捕。消息傳來,惲雨棠悲恨交集,默默無語。
惲代英式的不公平遭遇竟又降落在惲雨棠頭上。王明來到中央宣傳部,挾怨報復,藉口發行部工作不力,建議將惲雨棠撤職。惲雨棠夫婦一起被下放到閘北區委。
1926年6月,以李立三為代表的“左”傾錯誤在黨中央佔統治地位,無視敵我力量對比,教條主義地照搬別國革命模式,組織中心城市的總同盟罷工和武裝起義。8月10日,上海市政總工會成立,惲雨棠經區委安排擔任主席。9月15日,全上海黃包車伕代表大會召開,成立黃包車伕總罷工委員會,惲雨棠被任命為主席。
1930年秋,惲雨棠被任命為中共南京市委書記。這是南京革命史上最危難的時期之一。在“南京搞暴動”的指令下,黨的力量過早暴露,黨組織六次慘遭破壞,幾乎陷於停頓;7月至10月間,南京210名黨員被捕犧牲近半。惲雨棠瞭解到情況嚴峻,沒有二話,無條件服從組織決定,立即走馬上任。臨行前,妻子李文剛在醫院分娩下一個女兒。為了黨的工作,夫婦倆毅然將剛剛降臨人世的嬰兒送進了育嬰堂(全國解放後,經多方尋覓,孩子下落不明)。李文請求隨行赴寧,惲雨棠百般勸説,叫她暫時留在上海。其實,惲雨棠情知此一行好比闖人間地獄,肯定凶多吉少,不忍連累妻子。
惲雨棠來到南京,立即着手恢復地下黨組織。1930年12月3日,南京市委向江蘇省委報告説:南京黨團支部已恢復到14個。省委對南京“市委領導一部分同志在極端困苦和複雜的條件之下,還能保障和恢復一部分黨及羣眾組織”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1931年1月中旬,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結束後,惲雨棠因彙報工作由寧返滬。由於交通員唐虞的出賣,惲雨棠和李文在新閘路福康裏623號住所同時被捕,押往新閘捕房。26日,他們被移解到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同“東方旅社”事件中被捕的林育南等關在一起。
1931年2月7日,惲雨棠和李文等24名共產黨員被押出牢房,解往荒地刑場,惲雨棠、李文等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犧牲時,惲雨棠年僅29歲,李文21歲而且有孕在身。
犧牲後,惲雨棠等曾被王明等定為“右派分子”。1945年,在中共六屆七中全會上得到平反昭雪。 [1]  [2] 

惲雨棠主要事蹟

惲雨棠商務印書館工人運動

1925年8月22日,商務印書館工人在工會領導下發動大罷工,重振五卅運動後漸趨低落的上海工人運動。陳雲、惲雨棠是發行所罷工重要領導人。惲雨棠負責起草發行所《職工會宣言》和《罷工宣言》。《職工會宣言》以質樸無華的筆調,細膩、準確地描述了工人貧敝悽慘的境遇,被遠東通訊社播發,又被《申報》轉載。《罷工宣言》號召大家再不做牛馬、再不當奴隸了,喊出了被壓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的心聲。《罷工宣言》膾炙人口,甚至當時的發行所所長李拔可閲畢,也感動得流下了同情的眼淚。這篇宣言成為中國職工運動史上的重要文獻。
在黨的領導和社會各界支持下,1925年8月27日,商務印書館資方不得不退讓,同意主要復工條件,在協議書上籤了字。商務印書館工人第一次罷工勝利結束。在這場鬥爭中,惲雨棠歷任臨時委員、聯絡員、對資談判“條件研究委員會”委員等,始終站在罷工最前列,再次經受了革命運動的洗禮,增長了開展革命工作的才幹和經驗。 [1] 

惲雨棠黃包車伕罷工鬥爭

1936年9月15日,全上海黃包車伕代表大會召開,成立黃包車伕總罷工委員會,惲雨棠被任命為主席。
為發動和組織黃包車伕罷工鬥爭,惲雨棠身體力行,深入羣眾。他脱下長衫,穿起敞胸的藍布短衣,不畏風雨酷熱地在馬路上奔跑拉車,跟車伕們混在一起。車伕們看到這位身材高大的主席,滿面風塵刻礪的痕跡,一身污漬汗膩,不禁分外親近。聽他講革命和鬥爭的道理,明白曉暢,頭頭是道,直説到人的心坎上。
當時,受“左”傾錯誤思想指導的黨組織輕率下令立即組織全市12萬車伕“閲兵式”示威罷工,並在《紅旗日報》上連續發表文章和社論,缺乏根據地對形勢作極為樂觀的估計,説“人力車工人的實力比手榴彈機關槍還有用”,並將罷工時間、大致路線等都公佈於眾,使敵人預先有了準備。作為罷工的領導人,惲雨棠對形勢的認識很清楚,對“左”的亂指揮很反感。罷工委員會剛剛成立,黨在黃包車伕中基礎又非常薄弱,倉促間硬行組織十多萬人罷工遊行,其後果可想而知。惲雨棠面臨着兩難境地的選擇,要麼是執行“左”傾錯誤以身殉職,要麼抵制錯誤準備開除出黨。惲雨棠選擇了服從組織。“雙十節”前後的幾次示威遭到反動派鎮壓,沒能形成規模。黨的個別領導人在《紅旗日報》上撰文分析失敗原因時,片面強調主觀因素,指責“有些領袖臨時動搖,不能堅決領導工友與帝國主義國民黨資本家作勇敢決死的鬥爭。”對誤解和批評,惲雨棠只有苦笑。但他堅信,自己對革命的赤誠之心總有一天能昭示天下。 [1] 

惲雨棠英勇犧牲

1930年秋,惲雨棠被任命為中共南京市委書記。這是南京革命史上最危難的時期之一。在“南京搞暴動”的指令下,黨的力量過早暴露,黨組織六次慘遭破壞,幾乎陷於停頓;7月至10月間,南京210名黨員被捕犧牲近半。惲雨棠瞭解到情況嚴峻,沒有二話,無條件服從組織決定,立即走馬上任。
1931年1月中旬,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結束後,惲雨棠因彙報工作由寧返滬。由於交通員唐虞的出賣,惲雨棠和李文在新閘路福康裏623號住所同時被捕,押往新閘捕房。敵人搜出了手槍和俄文版共產主義書籍,夫婦倆身份暴露。租界當局於22日將他們引渡到上海公安局。26日,他們又被移解到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同“東方旅社”事件中被捕的林育南等關在一起。
1931年2月7日,是農曆臘月廿日。再有十天就是春節了,上海龍華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裏,籠罩着一層異樣的肅殺氛圍,敵人決定對一批共產黨員下毒手了。
夜色濃濃,看守所裏突然一陣忙亂。在連續不斷的鐵門開合、鐵鐐撞擊聲中,惲雨棠和李文等24名共產黨員被押出牢房,解往荒地刑場。面對國民黨士兵黑洞洞的槍口,惲雨棠、李文等革命志士無所畏懼,高呼“打倒國民黨反動派”、“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罪惡的槍聲響了,惲雨棠、李文等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犧牲時,惲雨棠年僅29歲,李文21歲而且有孕在身。為了革命,一對忠貞的革命者拋棄了正常人的物質享受,不計名利,不惜性命,真正地把全身心獻給了人民解放的事業。他們永生在後人心中,人們將世世代代銘記這些純粹的共產主義者的業績和風範。 [1] 

惲雨棠親屬成員

妻子:李文,原名文婉。江蘇武進人。早年在常州芳暉女中讀書時即投身革命。1927年加入共青團。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分配在《紅旗》報社工作,與惲雨棠結婚,後被王明下遣到中共閘北區委,在市政工會做黨的機要工作。1930年冬,惲雨棠調南京任中共南京市委書記,李仍留上海。1931年1月16日,惲雨棠自南京來上海蔘加會議,因叛徒出賣,1月21日李文與惲雨棠一起被逮捕入獄,2月7日被害於上海龍華。 [3] 

惲雨棠後世紀念

上海解放後,惲雨棠的遺骸與其他烈士遺骸一同合葬於上海龍華烈士陵園。 [2]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中華著名烈士 第8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512—517
  • 2.    劉洪安,王生炳主編.中華青年英烈辭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1:224
  • 3.    郭天成等主編;上海市閘北區志編纂委員會編.閘北區志.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1159—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