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

鎖定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是清朝時期的古遺址。 [2]  [5] 
惠遠城由新、老兩部分構成,作為連通中原與中亞的戰略要地,在清代發揮了重要的政治、軍事意義。惠遠新城位於惠遠鎮新城村,地處伊犁河低階地河漫灘上,城址平面形狀大致呈正方形,周長約5200米。城牆殘高約3~4米、寬約2.5~3米,城垣均為分段夾夯而成。東牆、南牆處均有坍塌與當地居民取土破壞的缺口。城垣四周原開挖有護城河,護城河內側距城垣之間的夾道寬約18米,西面、北面護城河遺蹟較為清晰。惠遠老城位於惠遠鎮南約5.5千米的老城村南側,地處伊犁河北岸的河谷階地,城址的西側、南側由於受到伊犁河的沖刷,南半部分已經被沖垮,西側夯土牆也已無存。城垣僅存東牆與北牆的部分,牆體受到雨水的沖刷,保存狀況較差。鐘鼓樓、將軍府保存較好。惠遠新、老古城遺址是新疆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休慼與共的象徵,是各族人民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外來侵略,反對民族分裂的光輝歷史的見證。研究、保護、管理和利用好這些文物,對於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向各族人民羣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維護祖國統一,滿足各族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2]  [4-5] 
2013年5月,惠遠新、老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
所處時代
清朝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0513-1-513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歷史沿革

清乾隆中葉,清政府消滅了準噶爾政權,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亂,為加強對新疆的管治,決定沿用漢唐治理西域的辦法,採取“軍政合一”的管理制度,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設立新疆最高軍政長官“伊犁將軍”。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首任伊犁將軍明瑞修建惠遠城。清同治六年(1866年),惠遠城被回民起義軍攻破。清同治十一年(1871年),沙俄侵佔伊犁,惠遠城被毀。清光緒八年(1882年),通過《中俄伊犁條約》收復伊犁,但霍爾果斯河以西51萬平方千米的土地被沙俄吞併。收復伊犁後,同年在惠遠城以北15千米處修建新城,仍叫惠遠,即現在的惠遠城。 [2]  [5] 
清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後,將省會設在了東邊的迪化,即現在的烏魯木齊市。但惠遠依然是軍事重鎮。民國元年(1912年),革命黨人在新疆起義成功,結束清政府在新疆的統治,整整150年,惠遠都是新疆地區的軍事重鎮。 [2] 
伊犁將軍府於2004年修繕後,保存完整,結構穩定。伊犁將軍府建築本體在2001年進行過數次保護性維修。 [5] 
鐘鼓樓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建成。民國十六年(1927年)、1964年,進行過局部維修。1981年8月,落架維修。1982年5月,重新建立起的屋架被大風吹倒。同年用4個月時間將鐘鼓樓修繕一新。 [5] 
2017年6月17日至7月4日,受霍城縣文物局委託,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陝西知行考古勘探有限公司合作對新疆伊犁州霍城縣惠遠新、老古城遺址進行了考古勘探。 [4]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惠遠城由新、老兩部分構成,位於霍城縣境內。惠遠城作為連通中原與中亞的戰略要地,在清代發揮了重要的政治、軍事意義。 [5] 
惠遠新城遺址
惠遠新城位於惠遠鎮新城村,地處伊犁河低階地河漫灘上,城址平面形狀大致呈正方形,東西長約1310米,南北寬約1290米,周長約5200米。城牆殘高約3~4米、寬約2.5~3米,城垣均為分段夾夯而成。東牆、南牆處均有坍塌與當地居民取土破壞的缺口。城垣四周原開挖有護城河,河口寬約14米、底寬約10米、深約2~3米,護城河內側距城垣之間的夾道寬約18米,西面、北面護城河遺蹟較為清晰。 [4-5] 
惠遠老城遺址
惠遠古城遺址
惠遠古城遺址(4張)
惠遠老城位於惠遠鎮南約5.5千米的老城村南側,地處伊犁河北岸的河谷階地,城址的西側、南側由於受到伊犁河的沖刷,南半部分已經被沖垮,西側夯土牆也已無存。城垣僅存東牆與北牆的部分,現存北牆牆體殘長約610米,東牆牆體殘長約750米,牆體受到雨水的沖刷,保存狀況較差。 [4]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主要建築

鐘鼓樓
鐘鼓樓
鐘鼓樓(1張)
鐘鼓樓位於古城中心,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正對四個城門,鐘鼓樓為四層三檐歇山頂的木質結構建築,總高23.76米。基座層外面由青磚砌成,台上邊緣有青磚花牆,基座頂棚為方木拼鋪,繪有八卦圖,內壁也用方木、青磚鑲砌而成。舊時,各層檐角懸掛銅鈴,風吹“叮噹”作響,清脆悦耳。二樓置有大鐘大鼓各一,為敲擊報時之用,城門的晝開夜閉以此為信號。整個建築是新疆僅存的一座有較遠歷史的傳統高層木質結構建築。 [2] 
將軍府
惠遠古城伊犁將軍府之一(正門) 惠遠古城伊犁將軍府之一(正門)
將軍府主要建築有軍府大門,將軍府內殿,將軍亭、東西營房、客房、書房等。大門為單檐硬山布瓦頂建築,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抬梁式木結構建築。在大門內尚可見到將軍府舊址殘存的牆體,系用土坯壘砌而成,一偏門用條磚砌成,現位於部隊大院之內。東西兩側營房為單檐硬山頂建築,面闊十四間,進深一間,前出廊。前檐外其餘各面以牆體圍護,下檻及兩山牆前後墀頭使用磚,其他部位均用土坯砌築,室內用8組土坯牆隔成大小不同九個室。內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高7米,前、後出廊,單檐歇山布瓦頂建築。另有一四合院建築,為辦公室、書房、客房與住室,辦公室,面闊五間、進深一間,高5.2米,前出廊,單檐硬山布瓦頂建築,樑架均八檁,用四柱。書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前後出廊。兩山牆體後墀頭及下檻使用條磚,廊間牆做拱卷門。客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高5.45米,前出廊。住室面闊五間、進深一間,前出廊,單檐硬山布瓦頂建築。兩山牆體前後墀頭及下檻使用條磚,廊間牆做拱券門。整個建築羣坐北朝南,是一座園林式的古建築羣,四周是高大的圍牆。整體佈局上屬於典型的中軸線佈局,中軸線上依次為將軍府大門、正殿、將軍亭,兩側分別為東西營房、客房、書房;書房的西側為一四合院,包括辦公室和居室等,四合院後為金庫。內殿後有一歇山頂木結構將軍亭,在現部隊大院內,有一彈藥庫,破損嚴重,平頂土坯結構建築。 [3]  [5]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文物遺存

鐘鼓樓 鐘鼓樓
鐘鼓樓樓頂正脊四端各有大呁,中有寶瓶和鐵戟,戧脊盡端均有仙人走獸裝飾,瓦隴出檐處裝有勾頭滴水。各層檐面及樓頂全用綠色琉璃瓦覆蓋,屋檐下樑柱額枋均繪彩畫。 [5]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價值意義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是新疆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休慼與共的象徵,是各族人民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外來侵略,反對民族分裂的光輝歷史的見證。研究、保護、管理和利用好這些文物,對於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向各族人民羣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民族團結教育、維護祖國統一,滿足各族人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2]  [5]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保護措施

惠遠古城遺址
惠遠古城遺址(2張)
2013年5月,惠遠新、老古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旅遊信息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地理位置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

惠遠新、老古城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惠遠新、老古城遺址,路程約10千米,用時約1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