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鎖定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又稱西寺塔和東寺塔,俗稱金雞塔,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金碧街道書林社區書林街中段,是唐朝、清朝時期的古建築遺存。 [3]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名稱來源於兩塔所在寺院的名稱——惠光寺和常樂寺。兩寺東西相對,採用中原傳統的密檐式塔式樣,體現了中原文化對南詔的深刻影響。常樂寺塔高40.57米;慧光寺塔高35.54米。均為十三級空心密檐磚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構成。兩塔平面呈正方形,底層南面闢門,塔內有回形木梯可登塔頂。外立面從第二層起,四面均開有佛龕,內置石雕佛像1尊。兩塔頂四角各置高約2米的銅質貼金迦樓羅一隻。在藝術造型、砌置方法方面,從第九層開始急速收分,塔身輪廓因此而呈優美的流線型,出檐斷面略呈圓弧狀,最後形成小小翹角,顯得更柔和。東西寺塔剎頂四隻迦樓羅是雲南佛塔獨有的標誌。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是昆明悠久歷史、古老文明的見證,在滇池地區建築史和景觀文化史上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 [3]  [5-6] 
2006年,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地理位置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金碧街道書林社區書林街中段
所處時代
唐、清
保護級別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6-739-3-442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歷史沿革

唐代南詔國時期,建造常樂寺、惠光寺塔。惠光寺塔磚上發現有:“天啓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段義造磚處題書”17個字,“天啓”為南詔豐祐的年號,即唐大中三年(849年)。 [2] 
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惠光寺塔(西寺塔)因地震傾倒過半;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修繕;第二年冬,完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因地震塔剎傾毀。 [3] 
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常樂寺塔(東寺塔)因地震傾塌。 [3] 
清咸豐六年(1856年),惠光寺和常樂寺均毀於兵燹,存寺塔。 [2] 
清光緒八年(1882年),常樂寺塔按照原樣重建。重建東寺塔時,因舊基不堅,東移數百步。 [3] 
1984年,重修惠光寺塔,對塔基採取了加固措施,用水泥管件加大基礎面,並在塔基四周用鋼筋混凝土澆灌成包套與原塔基緊密相扣,形成整體。同時,在塔內豎立鋼架,塔外壁加築圈樑,達到7級地震設防,並重置銅質塔剎寶頂和金翅鳥,恢復古塔風貌,增加避雷裝置。 [2]  [5] 
2019~2020年,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進行修繕。 [4]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建築格局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名稱來源於兩塔所在寺院的名稱——惠光寺和常樂寺。兩寺東西相對,故惠光寺塔又稱西寺塔,常樂寺塔稱東寺塔。兩塔採用中原傳統的密檐式塔式樣,體現了中原文化對南詔的深刻影響。 [2]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4張)
常樂寺塔高40.57米,基座邊長12米;慧光寺塔高35.54米,基座邊長12.5米。均為十三級空心密檐磚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構成。兩塔平面呈正方形,底層南面闢門,塔內有回形木梯可登塔頂。外立面從第二層起,四面均開有佛龕。兩塔頂四角各置高約2米的銅質貼金迦樓羅一隻(俗稱金雞),因此,昆明人俗稱兩塔為金雞塔。同時,在藝術造型、砌置方法方面,兩塔也具有與內地密檐式塔不同之處。從第九層開始急速收分,塔身輪廓因此而呈優美的流線型,出檐斷面略呈圓弧狀,最後形成小小翹角,顯得更柔和。東西寺塔剎頂四隻迦樓羅,又名大鵬金翅鳥,俗稱金雞,傳説伽樓羅能降龍,可以鎮水患。這是滇密信仰的反映,也是雲南佛塔獨有的標誌。 [2]  [6]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文物遺存

佛龕
佛龕(2張)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塔身四面均開有佛龕,內置石雕佛像1尊;塔磚上有漢文、梵文經咒和窯户印模。 [6]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文物價值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是昆明悠久歷史、古老文明的見證,在滇池地區建築史和景觀文化史上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建築藝術價值。 [3]  [5]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保護措施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遺址碑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遺址碑
2006年,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旅遊信息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地理位置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位於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金碧街道書林社區書林街中段。 [3]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交通信息

自駕:自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路程約8.4千米,用時約22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