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悦城河

鎖定
悦城河古稱程溪,靈溪,零溪,靈陵水。是西江左岸支流,發源於德慶縣東北部的古望頂,向西經黃銅降水庫至鬥執村轉南流,經莫村鎮、永豐鎮、播植鎮等地,最後於悦城鎮匯入西江
中文名
悦城河
別    名
程溪
零溪
靈溪
靈陵
長    度
82 km
流域面積
877 km²
位    置
德慶縣東部,西江左岸
源    頭
德慶縣莫村鎮古望頂
河    口
德慶縣悦城鎮
流經地區
古有鎮、莫村鎮、永豐鎮悦城鎮
清代地方誌地圖上的悦城河 清代地方誌地圖上的悦城河
悦城河是從北到南貫通縣境東部的主要河流,古稱程溪,靈溪,零溪,靈陵水。上游兩條主要支流為清水 河和濁水河。清水河發源於與廣寧縣交界的高望頂北麓,西流入黃銅降水庫,出庫後往西北匯牛湖河後稱黃銅降,至上下鬥執村折西南流經一新開挖河段,到新圩以東匯合濁水河後稱古有河。濁水河源頭在德慶、廣寧、懷集三縣交界的禾叉頂東北山谷,東流經廣寧縣的青田垌村折南流入縣境的寒(翰)龍村,並六滾河後稱濁水河。古有河至莫村匯富源河後始稱悦城河。悦城河全長79公里,左岸接牛湖、永豐、武壟、桃村、裏村諸小河,右岸接富源、蓬腳、馱孔、荔枝、金郡、文羅、鳳村、龍降諸小河,至悦城流入西江。集水面積877平方公里(其中有43.4平方公里在廣寧縣,有9.97平方公里在高要縣),整個流域呈狹長形。
悦城河在前代是縣境東部水路交通要道,清代中葉以後,兩岸水土流失,河道逐年淤積,到建國初期,10噸木帆船尚可從悦城航行到小水,航程35公里,枯水期,小水至莫村河段尚可通航木帆船,到60年代,木船已難通行。有關部門調查,河牀每年提高10釐米以上,僅建國後30多年已抬高3米多,部分河段河牀高出農田1米左右,靠河堤攔水,連年洪患為害。全河總落差798米,平均比降2.43‰。多年平均徑流量6.29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20立方米每秒。建國後多次裁彎改直河道,1956年順直羅淡村河段,1975年由大播至龍崗新合改河3.6公里,並鑿通狼篤山隧道,1976年由吉堆村至大河村段播植改河2.3公里,共縮短河道1.5公里,水患得以緩和,加上兩岸綠化,上游築水庫,河牀開始有所降低。
悦城河支流(集水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情況表一 悦城河支流(集水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情況表一
悦城河支流(集水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情況表二 悦城河支流(集水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情況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