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恆河鯊

鎖定
恆河鯊Glyphis gangeticus (Müller et Henle,1839)是屬於真鯊科恆河鯊屬的一種鯊魚。體呈長紡錘型,軀幹頗粗壯。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窪。僅知棲息於沿岸、河口、甚至河川中。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危物種。
中文名
恆河鯊
別    名
恆河真鯊, 恆河白眼鮫
拉丁學名
Glyphis gangeticus (Müller et Henle,1839)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真鯊目
亞    目
真鯊亞目
真鯊科
恆河鯊屬
恆河鯊

恆河鯊簡介

恆河鯊(Ganges Shark)是一種生活於印度恆河流域的珍稀鯊魚種類,有“食人動物”的惡名。人們經常會把恆河鯊與更危險的公牛鯊混為一談。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鯊魚物種前20名紅色名單上,恆河鯊名列其中。
因為恆河鯊身上的油脂非常珍貴,因此被大肆捕殺。猖獗捕殺、環境惡化以及恆河的越負荷利用,都是恆河鯊面臨滅絕的主要原因 [1] 
恆河鯊

恆河鯊形態特徵

體呈長紡錘型,軀幹頗粗壯。頭寬扁。尾基上下方各具1凹窪。眼小。吻短而寬圓。口弧形,下頜短,口閉時齒外露。上頜齒寬扁三角形,邊緣具明顯鋸齒,齒尖稍外斜,無小齒尖。下頜齒較窄而直,邊緣光滑。背鰭2個,第一背鰭寬大,第背鰭小,背鰭間無隆起嵴。尾鰭寬長,上葉小。臀鰭比第二背鰭稍小,腹鰭稍大於第二背鰭。胸鰭大型,鐮刀形,鰭端伸達第一背鰭基底後端。
體背側灰褐色下側面和腹面白色,體無任何色斑。各鰭暗褐色,胸鰭和臀鰭邊緣淺褐色 [2] 

恆河鯊分佈

恆河鯊 恆河鯊
分佈於印度一西太平洋區,包括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等,我國產於東海、台灣東北以及南海諸島海域。

恆河鯊生物與生態學特性

為熱帶近岸中小型鯊類,生態習性所知不多,僅知棲息於沿岸、河口、甚至河川中。最大個體在2.04m左右,胎生。以小型硬骨魚類及甲殼類、烏賊等為食,在恆河流域,曾有食人的傳説 [2] 
參考資料
  • 1.    李巖著,動物圖文全覽,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09,第15頁
  • 2.    趙盛龍等著,東海區珍稀水生動物圖鑑,同濟大學出版社,2009.10,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