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思婆橋

鎖定
思婆橋位於依傍平江路西側縱貫南北的古城內第四直河(北段又稱平江河),是從南面數起橫跨城內第四直河平江河段的第一座東西向古橋,是座單跨石樑橋,過橋為大郎橋巷(建新巷)。
中文名
思婆橋
橋    長
11.2米
4.4米
3米
位    置
古城內第四直河
始建年代不詳,但在宋《平江圖》上這裏已有橋,名為寺東橋,因橋西有唐代古剎資壽寺而得名。後又轉化為思婆橋,據説因資壽寺是所尼院,而俗稱尼姑為師婆所致。該橋1985 年曾重修。橋長11.2米,跨4.4米,寬3米,高2.9米。橋面以四條寬50釐米的花崗石樑並列而成,橋欄是高約40釐米不加雕飾的長條花崗石,可供過橋人坐在橋頂上休息賞景。東西兩坡各有十級石階。石欄外側橫刻着楷體大字“重修思婆橋 ”,橋台南側石柱上刻有“嘉慶乙丑四月”等字,北側石柱上刻有“里人”等字,這都是嘉慶十年(1805)重修時留下的。由於歷史悠久和多次重修,橋身還保留着不少比花崗石更早用於造橋的武康石和青石。尤其是橋的主要結構橋台排柱為武康石,兩頭雕有靈芝、寶蓮的長系石也是武康石,從材質、結構和雕刻看應是宋代遺物,足以證明現有的思婆橋建造迄今至少已有七八百年了。橋西北金剛牆上還嵌有青石碑一方,可惜字跡已漫漶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