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快速振盪Ap星

鎖定
快速振盪Ap星Rapidly oscillating Ap stars,縮寫:roAp stars)是恆星光譜Ap型恆星的次型,特徵是短時間內光度徑向速度的急速變化。已知的此型恆星光變週期在5到23分鐘之間。這類恆星在赫羅圖的主序帶上的盾牌座 δ變星不穩定帶
中文名
快速振盪Ap星
外文名
Rapidly oscillating Ap stars

目錄

快速振盪Ap星發現

第一顆被發現的快速振盪Ap星是HD 101065(普瑞茲畢爾斯基星)。天文學家唐納德·庫爾茨使用南非天文台的口徑20英寸望遠鏡觀測該恆星,並繪出它的變化幅度0.01到0.02等,週期12.15分鐘的光變曲線

快速振盪Ap星分類

快速振盪Ap星有時候會被認為是快速震盪的獵犬座α²型變星。前述兩種變星在赫羅圖上都位於盾牌座δ不穩定帶,並且都是磁場和化學組成異常的特殊恆星;不過快速振盪Ap星的光變週期極短(少於1小時)。

快速振盪Ap星震盪機制

快速振盪Ap星的震盪模式為高倍頻、低角度與非徑向壓力。用以解釋這類天體脈動的一般模型為斜脈動星模型。在這個模型中,脈動軸是沿着磁場的磁軸,並將導致脈動振幅的調變。並且調變程度是基於脈動軸相對於視線方向,而且隨天體轉動變化。磁軸與脈動軸的明顯關聯則是得到脈動驅動機制的線索。快速振盪Ap星似乎佔據了位於主序帶終端的盾牌座δ不穩定帶,因此有理論認為兩者可能有類似的震盪機制,即氫電離區域內的不透明度機制。但尚未建立以不透明度機制驅動震盪的標準脈動模型。由於磁場似乎是重要因素,研究人員在建立非標準脈動模型時將磁場列入考慮。已有天文學家提出了接近恆星磁極的強磁場產生對流抑制造成脈動的機制,可解釋脈動軸延著磁軸的現象。快速振盪Ap星的不穩定帶計算結果與實際發現的此類天體在赫羅圖上的位置相符合,並且預測了較晚期快速振盪Ap星之中會有震盪週期更長的恆星存在。之後經由對恆星 HD 177765的研究證實,而它的脈動週期23.6分鐘是快速振盪Ap星之中最長的。
大多數快速振盪Ap星是以小望遠鏡發現並觀測其星體脈動產生的小幅度光度變化,但也可能經由量測元素等某些特定光譜譜線的徑向速度變化發現星體脈動。等某些特定譜線無法觀測到脈動狀況。一般認為是因為這些星體的脈動在它們低密度的大氣層最頂端有最明顯變化。因此,主要漂浮於這些恆星大氣層高層的元素產生的譜線可觀測到明顯的脈動現象;而鐵等因為重力沉降於較下層的元素則不會有明顯的徑向速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