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心蘭書社

鎖定
作為一座公共圖書館,心蘭書社的始建時間比北京同文圖書館早15年,比上海強學會圖書館早23年,心蘭書社的建立可謂開全國公共圖書館之先河。
2017年心蘭書社作為首批城市書房對外開放。 [1] 
中文名
心蘭書社
位    置
玉海街道大沙堤150號(西河橋邊)
佔地面積
280 m²
修繕工程
2011年4月-2011年11月
心蘭書社遺址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玉海街道大沙堤150號(西河橋邊)。在高樓林立之中,這棟古建築用鐵欄杆圍着,地基比周圍路面要低約半米。市名城辦工作人員表示,為保護歷史文化,心蘭書社地坪標高未隨着周邊工程建設而抬高,依舊保持原高度。心蘭書社遺址修繕後和之前相比大為改觀,基本恢復了原貌。書社灰瓦白牆,前門後廊,廊間立着方柱,柱與柱頂部有拱形連接,是典型的清末民初中西合璧式的風格。書社整個平面呈“凸”字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佔地面積280平方米。
修繕之後的心蘭書社遺址大門朝南,正中間是一處大廳,廳內有一面高約3米的平面雕塑,描繪當年文人學子借閲圖書的景象。廳中兩側有兩個小間,裏面放着書架,並有借書窗口。書社西面的廂房則擺放着清式桌椅,這裏類似現在圖書館的閲覽室,午後陽光透過三扇長窗照進室內,採光很好。
據瞭解,市名城辦在修繕過程中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秉持修舊如舊,按照原形制、原結構、原工藝、原材料進行修繕施工,最大可能保留和恢復建築原有風貌。修繕工程自2011年4月動工,同年11月完工。目前已確定其作為展示館的功能,正在進行布展工作,將於9月初向公眾開放。
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瑞安士紳許啓疇、陳虯等20餘人深感瑞安僻處“浙江盡頭”,“苦無書讀”,倡議合資聚書,在大沙堤建心蘭書社,布衣學子可自由檢閲圖書。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書社遷至西河橋側,現存建築為民國時期重建。
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工作人員表示,心蘭書社管理模式和現代圖書館接近,先賢們集資買書又購買田地,用田地收入維持書社運營,有完整的資金鍊,圖書可供大眾借閲,這都和私家藏書樓有明顯區別。光緒二十年(1894年)許啓疇去世,陳虯等繼其志在城東北隅(湖濱巷東,後來的仲容文化館)面城臨水處購得地基二畝建房,毗連的精廬寺也劃歸書社所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