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德先樓

鎖定
德先樓,又稱德先圍,位於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南嶺鎮瑞邱村,它是紫金縣客家民居建築中最具代表之一。2010年,紫金縣南嶺鎮德先樓被省政府批准為第六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1]  成為紫金縣首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德先樓建於清末,歷經30多年才建成規模。整座樓依山傍水,佈局、造型獨特,氣勢雄偉,在客家方形圍龍屋中獨具一格,是粵東地區並不多見的客家傳統民居建築。德先樓的用地面積有5000平方米,樓內有平房3層,大、小廳堂13間,天井7個,共有120間房,建築面積3800多平方米。 [1]  院內隨處可見的各色花鳥、人物雕刻,保存完好。
中文名
德先樓
地理位置
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南嶺鎮瑞邱村
始建時間
清末
用地面積
3000平方米
特    點
各色花鳥、人物雕刻,保存完好
地    位
是紫金縣客家民居建築代表之一
所獲稱號
紫金縣首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德先圍
建築類新
客家圍屋、客家圍村、客家圍堡、客家圍寨
民居類型
客家民居

德先樓詳細情況

德先樓 德先樓
走過一座橫跨小溪之上的小拱橋,穿過一條由綠葉與紅花編織而成的“通道”,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古色古香、依山傍水而建的客家圍屋。它的美,讓每位去過的人流連忘返,沉醉其中。 它,就是紫金南嶺有名的客家圍屋——德先樓德先樓,位於紫金縣南嶺鎮高新村。從遠處望去,這座建造獨特的圍屋宛如古堡。它與其他有名的客家圍屋一樣,背依青山。不一樣的是,德先樓屋前沒有水塘,有的是從家門前流過的一條清澈的小溪。
走近德先樓,“小橋、流水、人家”的和諧美是留給人們的最深印象。去德先樓的人都要經過一條宛如彩虹的小橋,呈現優美弧形的小橋橫跨在小溪上。從此經過的遊客,都會停下腳步在小橋上留影。
德先樓 德先樓
走過小橋,經過一段兩旁護牆用青磚砌成的石階路,德先樓就在眼前了。走進德先樓。院子裏或房間裏比我們想象中要乾淨整潔,所有牆體都是用花崗石條、青磚瓦、木質結構而成,整個屋子依山傍水,正門坐南向北,側門分向東西,不僅陽光充足,視野寬廣,而且站在正門前的廊道,能感受到清涼的山風拂面而來,夏日從外進來的人暑氣一下子就消散了。這裏也是這次文化行我們見過的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圍屋
德先樓 德先樓
德先樓分上下兩座,上座為三進式的四合院,下座是一進式客家圍龍屋。上下座均設有通道,上下相通,左右相通,全屋相通。它的院落平房有3層,大小廳堂13個,天井7口,上下棟共有122間房,主要通道4個門(不包含內院通道及門),大小廳堂7個,廳堂錯落,井然有序。院落四角還聳立着高高的角樓,分別有7層和5層,角樓上密佈着用來通風和防禦的槍眼。由於房子構造巧妙,德先樓不但廳堂採光良好,空氣清新流動,而且冬暖夏涼。
德先樓的正門坐南向北,側門分向東西。從側門進去,站在正門前的廊道,清涼的山風就拂面而來,夏日的暑氣一下子消散了。鍾老説,因為構造巧妙,德先樓不但廳堂採光良好,空氣清新流動,而且冬暖夏涼。它的院落平房有3層,大小廳堂13間,天井7個,上下棟共有122間房,廳堂錯落,井然有序。院落四角聳立着高高的角樓,分別有7層和5層,角樓上密佈着用來通風和防禦的槍眼。
從正門進去,是高大的懷濟堂,一個巨大的“福”字就在正對門的牆壁上。廳內掛着書畫,充滿古代書香的氣息。令人驚歎的是,廳門和其上的樓牌雕着各色的花鳥、建築和人物,就如一幅藝術畫卷,精美又內涵豐富。德先樓的房屋佈局十分巧妙,樓房上下左右穿插,互相連通,尤其是探訪三層以上的樓房,就像是在迷宮裏穿梭,很難分辨是進還是出,只覺處處有值得品味的窗花、雕欄,移步即景異,讓人流連難捨。另外,樓內還隨處可以看到像萌芽一樣的小窗口,這是用來通風和防盜防槍的槍眼設施。
建造者為了樓內的衞生,在設計時特意將糧食工場、馬廄、牛欄、豬舍、柴房和廁所全都設在正屋外圍,這是德先樓有別於其他客家圍屋之處,也為這座古色古香的建築增多了幾分幽香。
德先樓的用地面積有5000平方米。如此恢弘的規模和精巧的設計,不但耗資巨大,修建的時間也很長。據介紹,德先樓從清光緒二年(1876年)始建,至解放時仍未全面竣工。建造者是當時本邑首富鍾濟懷。
據説,德先樓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876年),至解放時仍未全面竣工。建造者是當時本邑首富鍾濟懷。鍾濟懷勞苦出身但聰敏過人,因善於經營而聚集了大量財富,於是選址修建德先樓。其時,這裏是一片石嶺,沒有一寸土地是平整的,要建房子就必須鑿山填河,工程巨大。但是精於風水學的鐘濟懷認為這裏依靠着全縣最高峯武頓山、文筆峯,文武聳秀,大屋兩側又有溪流,左右逢源,是天然的風水寶地。修建初,溪水氾濫沖毀房基,鍾濟懷就挖溝改造河道。因為當時社會混亂,修建時常中斷,鍾濟懷每次間歇兩三年後又融資續建。到建成時,上下落差有10多米的山坡地都被填平了。
正是因為修建者的智慧和毅力,德先樓才最終驚豔地聳立在這世外桃源之地。

德先樓武文聳秀

德先樓的斗門及其橫批 德先樓的斗門及其橫批
在德先樓的斗門,有一個橫批:武文聳秀。在紫金縣南嶺鎮德先樓的背後,有兩座山峯,一名文筆峯,一名武頓山。當地老人講,重陽前後,很多人都去登山,甚至有人夜裏在武頓山宿營,為的是早上看日出,好像是東海日出一樣,四點多就能看到。而德先樓背後正好左武右文二山護佑,在門前是兩條河,意為左右逢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