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復元活血湯

鎖定
復元活血湯,中醫方劑名。為理血劑,具有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之功效。主治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脅肋瘀腫,痛不可忍。臨牀常用於治療肋間神經痛、肋軟骨炎、胸脅部挫傷、乳腺增生症等屬瘀血停滯者。
功    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主    治
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
分    類
理血劑-活血化瘀劑
出    處
《醫學發明》

復元活血湯歌訣

復元活血湯柴胡,花粉當歸山甲俱 [3]  ,桃仁紅花大黃草,損傷淤血酒煎去。 [1] 

復元活血湯組成

柴胡、瓜蔞根、當歸、紅花、甘草、穿山甲、大黃、桃仁。

復元活血湯用量

柴胡15g,瓜蔞根、當歸各9g,紅花、甘草、穿山甲(炮)各6g,大黃(酒浸)30g,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15g。

復元活血湯用法

除桃仁外,銼如麻豆大,每服一兩,水一盞半,酒半盞,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為度,得利痛減,不盡服。現代用法:共為粗末,每服30g,加黃酒 30ml,水煎服。

復元活血湯功用

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復元活血湯主治

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脅肋瘀腫,痛不可忍。

復元活血湯方義

本方證因跌打損傷,瘀血滯留脅肋,氣機阻滯所致。脅肋為肝經循行之處,跌打損傷,瘀血停留,氣機阻滯,故脅肋瘀腫疼痛,甚至痛不可忍。治當活血祛瘀,兼以疏肝行氣通絡。方中重用酒制大黃,盪滌凝瘀敗血,導瘀下行,推陳致新;柴胡疏肝行氣,並可引諸藥入肝經。兩藥合用,一升一降,以攻散脅下之瘀滯,共為君藥。桃仁、紅花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絡,消腫散結,共為臣藥。當歸補血活血;瓜蔞根“續絕傷”,“消僕損瘀血”,既能入血分助諸藥而消瘀散結,又可清熱潤燥,共為佐藥。甘草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是為使藥。大黃、桃仁酒制,及原方加酒煎服,乃增強活血通絡之意。 [2] 

復元活血湯配伍特點

諸藥配伍,特點有二:一為升降同施,以調暢氣血;二是活中寓養,則活血破瘀而不耗傷陰血。瘀祛新生,氣行絡通,脅痛自平。

復元活血湯運用

本方為治療跌打損傷,瘀血阻滯證的常用方。臨牀應用以脅肋瘀腫疼痛為辨證要點。

復元活血湯加減化裁

瘀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酌加乳香、沒藥、元胡等增強活血祛瘀,消腫止痛之功;氣滯重而痛甚者,可加川芎;香附、鬱金、青皮等以增強行氣止痛之力。

復元活血湯禁忌

運用本方,服藥後應“以利為度”,若雖“得利痛減”,而病未痊癒,需繼續服藥者,必須更換方劑或調整原方劑量。孕婦忌服。

復元活血湯附註

復元活血湯附方 七釐散

組成:上硃砂(水飛淨)3.6g,真麝香、梅花冰片各0.36g,淨乳香、紅花、明沒藥各4.5g,爪兒血竭30g,粉口兒茶7.2g。
用法: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黃蠟封口,貯久更妙。治外傷,先以藥七釐(0.5-lg),燒酒沖服,複用藥以燒酒調敷傷處。如金刃傷重,急用此藥幹摻。
功用:散瘀消腫,定痛止血。
主治:跌打損傷,筋斷骨折之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並治無名腫毒,燒傷燙傷等。傷輕者不必服,只用敷。
出處:《同壽錄》

復元活血湯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復元活血湯與七釐散均有活血行氣,消腫止痛之功,俱治跌打損傷,血瘀氣滯之腫痛。但前者長於活血祛瘀,疏肝通絡,主治瘀血留於脅下、痛不可忍者;而後者長於活血散瘀,止血生肌,故善治外傷瘀血腫痛,或刀傷出血,為既可外敷,又可內服之劑。

復元活血湯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 《醫學發明》卷3:“治從高墜下,惡血留於脅下,及疼痛不可忍者。”
2、方論選錄 徐大椿《醫略六書》卷23:“血瘀內蓄,經絡不能通暢,故脅痛,環臍腹脹,便閉焉。大黃盪滌瘀熱以通腸,桃仁消破瘀血以潤腸,柴胡散清陽之抑遏,萎根清濁火之內藴,甲片通經絡破結,當歸養血脈榮經,紅花活血破血,甘草瀉火緩中。水煎温服,使瘀行熱化,則腸胃廓清而經絡通暢,腹脹自退,何脅痛便閉之不瘳哉?此破瘀通閉之劑,為瘀熱脅痛脹閉之專方。”
[2] 
參考資料
  • 1.    汪昂(清).《湯頭歌訣》: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 2.    鄧中甲.《方劑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1年9月
  • 3.    (清)陳修園,(明)李時珍等著. 醫學三字經瀕湖脈學藥性歌括四百味湯頭歌訣[M].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