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從父兄弟

鎖定
同祖父不同父親的平輩男性,互稱為從父兄弟。即伯叔父的兒子,即父親的侄子(即兄子/弟子)。後世稱堂兄弟,俗稱叔伯兄弟
從父兄弟作為稱謂,單獨用時的特性:既辨輩分、性別,也辨親疏。
中文名
從父兄弟
外文名
uncle's son
拼    音
cónɡ fù xiōnɡ dì [1] 
注    音
ㄗㄨㄥˋ ㄈㄨˋ ㄒㄩㄥ ㄉ|ˋ
現今稱謂
堂兄弟堂兄、堂弟
同類稱謂
從母兄弟
對稱稱謂
從父兄弟
配偶稱謂
從父嫂、從父弟婦
俗用稱謂
從兄弟(《晉陽秋》)

目錄

從父兄弟總論

從父兄弟,指的是父親的親兄弟的兒子,即伯叔父的兒子,即父親的侄子(即兄子/弟子)。《爾雅·釋親》:“兄之子、弟之子,相謂為從父晜弟。”
親屬關係在五服之內,從父兄弟死後的喪服為大功。
父親的親兄弟(即伯叔父)的兒子
使用時代與記述代表
各時期的命名
備註
爾雅?
從父昆弟(“從父”+“昆弟”的意思)
上古漢語。《爾雅·釋親》作從父晜弟
不詳
從父兄弟(“從父”+“兄弟”的意思)
上古漢語,分用從父兄從父弟
晉代,不詳
從兄弟(“”+“兄弟”的意思)
分用從兄從弟
晉代
同堂兄弟(“同堂”+“兄弟”的意思)
分用同堂兄和同堂弟
唐代
簡稱為堂兄弟(“”+“兄弟”的意思)
分為堂兄堂弟
唐代
從哥和從弟
-
唐代
-
當代
堂兄弟及堂兄(也稱為堂哥)和堂弟
-
從父兄弟
從父兄弟(2張)
自己的堂兄(即從父兄),上古漢語稱為從父兄,晉代稱為從兄、同堂兄,唐代簡稱為堂兄,唐代也稱為從哥、堂哥,稱為堂兄、堂哥;
自己的堂弟(即從父弟),上古漢語稱為從父弟,晉代稱為從弟、同堂弟,唐代簡稱為堂弟,稱為堂弟。
自己和從父兄弟是同祖父的兄弟關係。

從父兄弟示例

西漢·賈誼新書·六術》:“戚屬以六為法,人有六親,六親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從父而為昆弟,故為從父昆弟;從父昆弟又有子,子從祖而昆弟,故為從祖昆弟;從祖昆弟又有子,子以曾祖而昆弟故為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為族兄弟。務於六,此之謂六親。”
西漢·賈誼治安策》:“假令悼惠王【齊悼惠王】(劉肥)王齊,元王【楚元王】(劉交)王楚,中子(趙隱王劉如意)王趙,幽王【淮陽王,趙幽王】(劉友)王淮陽,共王【梁王,趙共王】(劉恢)王梁,靈王【燕靈王】(劉建)王燕,厲王【淮南厲王】(劉長)王淮南,六七貴人皆亡恙,當是時陛下【西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即位,能為治虖(hū)?……元王【楚元王】(劉交)之子[楚夷王劉郢客劉郢)],帝【西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之從弟從父弟)也;今之王者【楚王】(劉戊),(西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從弟(從父弟)[楚夷王劉郢客劉郢)]之子也。(齊悼)惠王之子(齊哀王劉襄),(西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親兄子也;今之王者【齊文王】(劉則),(西漢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兄子齊哀王劉襄)之子也。”
沛郡豐縣劉氏世系表
劉煓【太上皇】
不詳
-
劉子華
不詳
劉子駒
不詳
不詳
-
劉邦【太祖】
劉盈【孝惠皇帝】
無子
無子
無子
-
劉恆【太宗】
劉啓【孝景皇帝】
劉徹【世宗】
無子
-
無子
劉建
無子
-
不詳
劉道
附:
1.劉喜,本名劉仲。
2.劉弘,本名劉山,曾用名劉義。
3.劉徹,本名劉彘。
4.劉煓(tuān),又名劉湍,字執嘉,又名劉執嘉。
5.劉邦,本名劉季。
6.劉闢疆,又名劉闢強。
7.劉郢客,又名劉郢。
8.劉友,先封為淮陽王,後改封趙王,諡“幽”,稱為趙幽王。
9.劉恢,先封為梁王,後改封趙王,諡“共”,稱為趙共王。
東漢·班固《漢書·卷三十五·荊燕吳傳第五》:“荊王劉賈,高帝【西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從父兄也。”唐·顏師古漢書注》:“父之兄弟之子,為從父兄弟也。言本同祖,從父而別。”
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第六》:“袁術,字公路,司空逢【袁逢】子,紹【袁紹】之從弟(從父弟)也。”
汝南郡袁氏世系表
-
注:人名後加⊕,表示存在過繼、收養等關係。
附:袁紹,生父是袁逢,嗣父是袁成。
南朝宋·荀伯子荀氏家傳》:“(荀)仲豫名悦【荀悦,字仲豫】,郎陵(縣)長儉【荀儉】之少子,彧【荀彧從父兄也。”
潁川郡荀氏世系表
不詳
荀緝
-
-
不詳
-
不詳
-
-
-
-
不詳
無子
-
-
-
無子
-
-
-
不詳
不詳
注:人名後加⊕,表示存在過繼、收養等關係。
附:
1.荀爽,又名荀諝(xū)。
2.荀彪,生父是荀緝,嗣父是荀適。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卷五十二·崔駰(yīn)列傳第四十二》:“寔(shí)【崔寔(崔台)】從兄(從父兄)烈【崔烈】,有重名於北州,歷位郡守、九卿。”
博陵郡崔氏世系表
崔毅
崔盤
崔皓
附:
1.崔寔(shí),又名崔台。
2.崔鈞,又名崔均。
南朝宋·劉義慶等《世説新語·品藻》:“諸葛瑾弟亮【諸葛亮】,及從弟(從父弟)誕【諸葛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琅邪郡諸葛氏世系表
不詳
不詳
諸葛望
不詳
南梁·沈約宋書·列傳第二·王弘傳》:“弘【王弘】從父弟練【王練】,晉中書令珉【王珉】子也。”
南梁·沈約宋書·列傳第十八·王球傳》:“王球,字倩玉,琅邪(郡)臨沂(縣)人,太常惠【王惠】從父弟也。父謐【王謐】,司徒。”
唐·李延壽《南史·列傳第十三·王惠傳[從弟(從父弟)球]》:“球【王球】,字蒨(qiàn)玉,司徒謐【王謐】之子、惠【王惠】從父弟也,少與惠齊名。”
南梁·沈約宋書·列傳第二十三·王華傳》:“華【王華】從父弟鴻【王鴻】,五兵尚書會稽(郡)太守。”
南梁·蕭子顯《南齊書·列傳第十三·王琨傳》:“初,[王琨(王崑崙)]從兄(從父兄)(新建縣開國宣侯)華【王華】孫(新建縣開國侯)長【王長】襲華爵為新建(縣開國)侯,嗜酒多愆失。琨上表曰:‘臣[王琨(王崑崙)]門侄不休,從孫(從孫裹義)長是故左衞將軍新建縣開國定侯)嗣【王嗣】息,少資常猥,猶冀晚進。頃更昏酣,業身無檢。故衞將軍華忠肅奉國,善及世祀;而長負釁承對,將傾基緒。嗣小息(新建縣開國侯)佟【王佟王終)】閒立保退,不乖素風,如蒙拯立,則存亡荷榮,私祿更構。’[王琨(王崑崙)]出為冠軍將軍吳郡太守,遷中領軍。”
南梁·蕭子顯《南齊書·列傳第二十四·王思遠傳》:“王思遠,琅邪(郡)臨沂(縣)人。尚書令晏【王晏從弟(從父弟)也。父羅雲【王羅雲】,平西長史。思遠八歲,父卒,祖弘之【王弘之】及外祖新安(郡)太守羊敬元,並棲退高尚,故思遠少無仕心。……臨海(郡)太守沈昭略贓私,思遠依事劾奏,高宗【南齊高宗明皇帝】(蕭鸞)及思遠從兄(從父兄)晏、昭略叔父文季【沈文季】請止之,思遠不從,案事如故。”
唐·李延壽《南史·列傳第十四·王鎮之傳[弟弘之、弘之孫晏、晏從弟(從父弟)思遠]》:“思遠【王思遠】,晏【王晏】從父弟也。父羅雲【王羅雲】,平西長史。思遠八歲,父卒,祖弘之【王弘之】及外祖新安(郡)太守羊敬元並棲退高尚,故思遠少無仕心。……臨海(郡)太守沈昭略贓私,思遠依事劾奏,明帝【南齊高宗明皇帝】(蕭鸞)及思遠從兄(從父兄)晏、昭略叔父文季【沈文季】並請止之,思遠不從,案事如故。”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第四十六·王舒傳(子允之)》:“王舒,字處明,丞相導【王導】之從弟(從父弟)也。”
琅邪郡王氏世系表
王裁
王琨①⊕
王嘏
王懋
王實
王詡
不詳
-
-
王浩
不詳
-
-
-
-
王琨①⊕
-
-
-
-
-
王茂璋
不詳
王僧聰
不詳
-
王長玄
不詳
王僧佑
無子
-
-
王僧謙
不詳
-
-
王儉
王瑓
王廓
王緝
不詳
不詳
-
-
無子
王簡
不詳
-
-
-
王繢
王雋
王僧朗
王粹
-
-
王伷
不詳
-
-
-
-
不詳
-
-
-
-
-
-
-
-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
-
不詳
不詳
-
-
-
王藴之⊕
無子
-
-
-
王藴之⊕
-
-
-
-
王平之
無子
-
-
-
王法興
不詳
-
-
-
-
-
不詳
-
-
王茂之
王瓚之
王耆之
王隨之
王標之
不詳
-
-
王曇生
不詳
-
-
王普曜
王德元
不詳
不詳
-
王羅雲
不詳
-
王思徵
不詳
-
不詳
-
王訥之
王輿之
王瑰之
不詳
-
-
不詳
王圭之
王灝
不詳
-
王翹之
王望之
王元弘
不詳
-
王誼
不詳
-
-
-
-
-
不詳
-
-
-
-
-
王詡
不詳
-
-
-
-
-
-
王徽
不詳
-
-
-
-
-
注:人名後加⊕,表示存在過繼、收養等關係。
附:
1.王琨①,本名王混,生父是王恬,嗣父是王悦。
2.王僧朗,又名王超。
3.王佟,又名王終。
4.王琨②,本名王崑崙,父親是王懌。
5.王靜之,又名王靖之,生父是王徽之,嗣父是王獻之。
6.王德元,本名王湛。
7.王綏,又名王萬。
8.王謐,生父是王劭,嗣父是王協。
9.王奐,生父是王粹,親生祖父是王僧朗,嗣祖父是王球。
10.王彧,生父是王僧朗,嗣父是王智。
11.王藴之,生父是王凝之,嗣父是王玄之。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四十一·李孝伯傳》:“李孝伯,趙郡人也,高平(郡)公李順從父弟。”
趙郡李氏世系表
不詳
不詳
-
不詳
-
不詳
-
李瑒
李義盛
不詳
李元顯
不詳
-
不詳
-
李安上
不詳
-
李豹子
不詳
-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五十四·崔亮傳》:“亮【崔亮】從父弟光韶【崔光韶】,事親以孝聞。(崔光韶)初除奉朝請。光韶與弟光伯【崔光伯】雙生,操業相侔,特相友愛。”
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三十二·崔光傳(子劼、弟子鴻)·崔亮傳[從弟(從父弟)光韶、叔祖道固]》:“光韶【崔光韶】,亮【崔亮】從父弟也。父幼孫【崔幼孫】,太原(郡)太守。光韶事親以孝悌。”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五十五·崔勵傳》:“領軍將軍元義為明堂大將,以勵【崔勵(449年—522年)】為長史。(崔勵)與從兄(有誤,應為從父弟)鴻【崔鴻(478年—525年)】俱知名於世。”
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十二·封懿傳[族曾孫(族曾孫裹義)回、回子隆之、回弟(有誤,應為弟子)肅、回族弟(族弟裹義)述]》:“肅【封肅】,字元邕,博涉經史。太傅崔光(崔孝伯)見而賞焉。(封肅)位尚書左中兵郎中。(封肅)性恭儉,不妄交遊,唯與崔勵(449年—522年)、勵從兄(有誤,應為從父弟)鴻【崔鴻(478年—525年)】尤相親善。”
清河郡崔氏世系表
崔遇
崔瑜
崔靈和
崔宗伯
崔瞻
崔欽
不詳
崔輯
崔修之
崔元孫
崔士安
不詳
崔乾亨
崔幼孫
崔通
不詳
崔滔
不詳
崔攸之
不詳
-
-
-
崔目連
不詳
-
-
-
崔曰連
崔僧祐
不詳
-
-
崔僧深
崔伯驎
不詳
-
崔伯驥
不詳
-
崔伯鳳
不詳
-
崔祖龍
不詳
-
崔祖螭
不詳
-
崔祖虯
不詳
-
崔曠
崔靈延
不詳
不詳
崔景微
崔休纂
不詳
-
崔景業
崔休緒
不詳
-
附:
1.崔鸊(pì),《北齊書》作崔鸊,《北史》作崔甗(yǎn),《魏書》和《新唐書世系表》作崔忄夌(línɡ),《古今姓氏書辨證》作崔稜(línɡ)。
2.崔光,本名崔孝伯。
3.崔目連和崔曰連是否為同一人,待考。
4.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十二·崔毛徐司馬傳第十二》注引西晉·郭頒《魏晉世語》:“琰兄孫諒,字士文,以簡素稱,仕晉為尚書、大鴻臚。”
5.西晉·荀綽《冀州記》:“諒即琰之孫也。”
6.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十二·崔玄伯傳》:“顯祖時,有崔道固(崔輯的兒子,崔修之的兄弟),字季堅,琰八世孫也。祖瓊,慕容垂車騎屬。父輯,南徙青州,為泰山太守。道固賤出,嫡母兄攸之、目連等輕侮之。”資料無法確認該條記載正確與否,據此推定崔肇師為崔琰十二世孫。
7.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二十·崔逞傳》:“崔逞,字叔祖,清河東武城人也,魏中尉琰之六世孫。曾祖諒,晉中書令。祖遇,仕石虎,為特進。父瑜,黃門郎。”據此推定崔鸊為崔琰十一世孫。
8.北宋·陳彭年、丘雍等《廣韻》:“琰字季圭,魏尚書。生諒,字士文。……京生瓊。”
9.北宋·歐陽修、宋祁、範鎮、呂夏卿、宋敏求、梅堯臣等《新唐書·表第十二下·宰相世系二下》:“琰生欽。欽生京。京孫瓊,慕容垂車騎屬。生輯,宋泰山太守,徙居青州,號青州房。輯生修之、目連。”
10.崔鴻的曾祖父,《崔氏族譜》中作崔修之,曾仕南朝宋為樂陵太守;崔鴻的祖父,《崔氏族譜》中作崔幼孫,曾仕南朝宋為長廣太守。
11.崔靈延的祖父,北宋·陳彭年、丘雍等《廣韻》中作崔曠。崔靈延與崔道固曾一起作戰,兩人應當比較親的關係(見於《北史》、《魏書》、《廣韻》)。
北齊·魏收魏書·列傳第七十一上·外戚傳上》:“劉羅辰(獨孤奴真),代(國)人,道武宣穆皇后(劉氏)之兄也。父眷【劉眷(獨孤頭眷)】,為北部大人,帥部落歸國。羅辰有智謀,謂眷【劉眷(獨孤頭眷)】曰:‘從兄(從父兄)顯【劉顯(獨孤醜伐)】,忍人也,願早圖之。’眷不以為意。”
唐·李延壽《北史·列傳第八·劉庫仁傳(弟子羅辰、羅辰曾孫仁之)》:“眷【劉眷(獨孤頭眷)】第三子羅辰【劉羅辰(獨孤奴真)】,機警有智謀,謂眷曰:‘從兄(從父兄)顯【劉顯(獨孤醜伐)】,忍人也,願早圖之。’眷不以為意。”
南匈奴攣鞮氏(劉氏)世系表
攣鞮烏利
攣鞮羌渠【單于
攣鞮於扶羅
攣鞮呼廚泉單于
不詳
-
不詳
-
劉副侖
獨孤部首領】
-
劉路孤
獨孤部首領】
-
劉虎鐵弗部首領】
-
附:
1.攣鞮(dī),又作虛連題。
2.劉豹,本名攣鞮豹。
3.劉去卑,本名攣鞮去卑。
4.劉訓兜,又名劉誥升爰。
5.劉虎,又名劉烏路孤。
6.攣鞮呼廚泉於216年7月被曹操強留於鄴城,此後南匈奴單于終止。南匈奴瓦解後分裂為屠各種、獨孤部、鐵弗部、盧水胡等。
7.劉猛於272年正月被西晉政府暗殺後,其子劉副侖、劉路孤率領部分族人加入中部鮮(xiān)卑拓跋部,創立南匈奴獨孤部,其餘的部眾由其弟劉訓兜(劉誥升爰)領導,後來劉訓兜(劉誥升爰)的兒子劉虎(劉烏路孤)創立南匈奴鐵弗部。
南匈奴屠各種漢趙政權劉氏世系表
-
-
劉淵【高祖】
【廢皇帝、戾太子】
無子
-
劉聰【烈宗】
劉粲【隱皇帝】
-
不詳
-
-
-
-
劉亮
【景皇帝】
【獻皇帝】
【懿皇帝】
劉綠
【宣成皇帝】
劉曜【襄宗】
無子
附:
1.劉豹,本名攣鞮豹。
2.劉聰,又名劉載。
3.劉淵的廟號,先作高祖,漢趙昭文帝劉曜在位時改作太祖。
4.劉粲的諡號,一作隱皇帝,一作靈皇帝。
南匈奴獨孤部劉氏(獨孤氏)世系表
劉副侖
不詳
-
-
-
-
-
劉路孤
【首領】
獨孤沒根
【首領】
獨孤醜伐【首領】
不詳
-
-
-
劉肺泥
不詳
-
-
-
劉亢埿【首領】
不詳
-
-
-
獨孤頭眷
【首領】
劉犍
不詳
-
-
-
獨孤奴真
劉殊暉
劉求引
劉爾頭
不詳
不詳
不詳
劉環雋
劉仕雋
劉去斤
不詳
-
-
-
附:
1.獨孤醜伐,又名劉顯。
2.獨孤沒根,又名劉庫仁、劉洛垂。
3.劉亢埿(ní),又名劉亢掞。
4.獨孤頭眷,又名劉眷。
5.獨孤奴真,又名劉羅辰。
6.苻堅於376年滅中部鮮(xiān)卑拓跋氏代國,將原來的代國一分為二:黃河以東由劉庫仁(劉洛垂、獨孤沒根)統治,黃河以西歸劉庫仁(劉洛垂、獨孤沒根)的侄子劉衞辰管轄。
南匈奴鐵弗部劉氏(赫連氏)世系表
不詳
無子
-
不詳
-
-
附:
1.劉務桓,又名劉豹子。
2.劉虎,又名劉烏路孤。
3.赫連勃勃,又名劉勃勃。
4.劉閼陋頭,又名劉閼頭。
5.苻堅於376年滅中部鮮(xiān)卑拓跋氏代國,將原來的代國一分為二:黃河以東由劉庫仁(劉洛垂、獨孤沒根)統治,黃河以西歸劉庫仁(劉洛垂、獨孤沒根)的侄子劉衞辰管轄。
南匈奴鐵弗部胡夏政權劉氏(赫連氏)世系表
【正皇帝】
【元皇帝】
【景皇帝】
【宣皇帝】
【太祖】
【世祖】
赫連昌【皇帝】
赫連定【末帝】
附:
1.劉去卑,本名攣鞮去卑。
2.劉訓兜,又名劉誥升爰。
3.劉虎,又名劉烏路孤。
4.赫連勃勃,又名劉勃勃。
5.赫連昌,又名赫連折。
6.赫連定,又名赫連直獖(fén)。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第七·宗室傳》:“會惠帝西晉孝惠皇帝】(司馬衷)西遷,虓(xiāo)【司馬虓】與從兄(從父兄平昌(縣)公模【司馬模】、長史馮嵩等刑白馬歃血而盟,推東海(郡)王越【司馬越】為盟主,虓都督河北諸軍事、驃騎將軍、持節,領豫州刺史。”
河內郡温縣司馬氏世系表
【西晉
高祖】
【西晉
世宗】
-
-
-
司馬照⊕
無子
-
無子
-
司馬建之
不詳
【西晉
太祖】
【西晉世祖】
【西晉惠皇帝】
無子
無子
無子
-
-
司馬秀
不詳
無子
-
無子
-
【西晉哀宗】
無子
-
【西晉仁祖】
無子
-
-
-
-
-
-
-
-
司馬照⊕
-
-
司馬遵之
不詳
-
-
【東晉中宗】
【東晉肅祖】
【東晉顯宗】
【東晉哀皇帝】
【東晉廢皇帝、
海西縣公】
東晉康皇帝
【東晉孝宗】
-
-
【東晉太宗】
【東晉烈宗】
【東晉安皇帝】
【東晉恭皇帝】
司馬毗
無子
-
無子
-
-
司馬黎⊕
-
-
-
司馬黎⊕
無子
-
-
不詳
不詳
司馬康之
不詳
注:人名後加⊕,表示存在過繼、收養等關係。
附:
1.司馬鄴,又名司馬業。
2.司馬義,又名司馬羲。
3.司馬蕤(ruí),生父是司馬攸,嗣父是司馬定國。
4.司馬照,生父是司馬蕤,嗣父是司馬冏(jiǒnɡ)。
5.司馬攸,生父是司馬昭,嗣父是司馬師。
6.司馬柔之,生父是司馬宗的兒子,嗣父是司馬冏。
7.司馬遵,生父是司馬蕤,嗣父是司馬穎。
8.司馬衝,生父是司馬睿,嗣父是司馬毗(pí)。
9.司馬黎,生父是司馬模,嗣父是司馬虓(xiāo)。
10.司馬紹的廟號,一作肅祖,一作肅宗。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第二十·曹志傳》:“(鄄城縣定公曹志)議成當上,見其從弟(從父弟)高邑(縣)公嘉【曹嘉】。”
沛國譙縣曹氏世系表
不詳
曹初
不詳
不詳∷
不詳
曹興
不詳
不詳
-
曹叔興
不詳
不詳
不詳
-
【高皇帝】
【太皇帝】⊕
【太祖】
不詳
無子
【高祖】
曹叡【烈祖】
曹芳【廢皇帝、
齊王】⊕
曹髦【廢皇帝、
【元皇帝】⊕
曹過
曹芳【廢皇帝、
齊王】⊕
不詳
不詳
【元皇帝】⊕
-
不詳
不詳
-
夏侯氏
夏侯氏
夏侯氏
夏侯氏
【太皇帝】⊕
-
-
-
-
夏侯氏∷
夏侯氏
夏侯氏
夏侯褒
不詳
-
夏侯氏∷
夏侯氏
無子
注:
1.人名後加⊕,表示存在過繼、收養等關係。
2.人名後加∷,表示該人物的譜系關係無法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確定,而是根據稱謂關係來確定。
3.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曹洪,字子廉,太祖從弟也。”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曹休,字文烈,太祖族子也。”表中曹鼎的父親(即曹洪的祖父、曹休的曾祖父)的譜系關係,根據將從弟定義為從祖弟、族子定義為族子本義(即曹洪是曹操的從祖弟,曹休是曹操的族子)得出。
4.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夏侯淵,字妙才,惇族弟也。”表中夏侯淵的曾祖父的譜系關係,根據將族弟定義為族弟本義得出。
5.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夏侯尚,字伯仁,淵從子也。”由“淵從子”,可知夏侯淵(即夏侯霸的父親)與夏侯尚的父親(即夏侯玄的祖父)不是親兄弟。西晉·陳壽《三國志·魏書九·諸夏侯曹傳第九》引曹魏·魚豢《魏略》:“時徵西將軍夏侯玄,於霸為從子,而玄於曹爽為外弟。”因為夏侯霸的父親(即夏侯淵)與夏侯玄的祖父(即夏侯尚的父親)不是親兄弟,所以“(夏侯玄)於霸為從子”中的從子不是“從子本義”,而是“從子裹義”。再從“(夏侯玄)於霸為從子”中的從子是“從子裹義”,推出夏侯霸的父親(即夏侯淵)與夏侯玄的祖父(即夏侯尚的父親)是從父兄弟,符合“夏侯尚,字伯仁,淵從子也。”的説法。由此得出表中夏侯尚的祖父(即夏侯玄的曾祖父)的譜系關係。
附:
1.曹真,本姓秦,其父秦邵(字伯南)是曹操的朋友。東漢興平(194年—195年)末年,曹操在豫州作戰,外出偵察時,遭遇敵軍追殺,跑到秦邵家中,秦邵幫助曹操躲藏起來,然後自己冒名頂替,欺騙對方軍隊,來掩護曹操,敵軍誤以為秦邵就是曹操,殺死他之後離去,曹操由此躲過一劫。曹操感激秦邵恩德,收養秦邵的子女,賜姓曹氏。
2.曹節,又名曹萌。
3.曹嵩,本姓夏侯,生父是夏侯氏,嗣父是曹騰。三國·吳·佚名《曹瞞傳》:“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西晉·郭頒《魏晉世語》:“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於惇為從父兄弟。”
4.曹奐,本名曹璜,生父是曹宇,嗣父是曹丕。
5.曹熙,是曹真(秦真)的族孫,嗣祖父是曹真(秦真)。
6.曹芳,生父是曹楷,嗣父是曹叡。
7.曹丕的廟號,一作高祖,一作世祖。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第四十四·桓彝傳(子云、雲弟豁、豁子石虔、虔子振、虔弟石秀、石民、石生、石綏、石康、豁弟秘、秘弟衝、衝子嗣、嗣子胤、嗣弟謙、謙弟修、徐寧傳)》:“(後秦高祖文桓皇帝)興【姚興】問(桓楚皇帝)謙【桓謙】,謙曰:‘臣門着恩荊楚,從弟(從父弟)(桓楚武悼皇帝)玄【桓玄】末雖篡位,皆是逼迫,人神所明。’”
北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鑑·晉紀三十四》:“及大軍將發,(桓楚武悼皇帝桓玄)從兄(從父兄)太傅長史石生【桓石生】密以書報之;(桓楚武悼皇帝)玄大驚,欲完聚江陵。”
譙國桓氏世系表
桓温【桓楚太祖】
桓濬
桓玄【桓楚武悼皇帝】
桓升
桓序
桓放之
桓振【桓楚皇帝】
桓稚玉
無子
不詳
桓石綏【桓楚皇帝】
不詳
不詳
桓蔚
不詳
桓謙【桓楚皇帝】
不詳
桓尹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四十七·褚翜(shà)傳》:“褚翜,字謀遠,太傅裒(póu)【褚裒】之從父兄也。父頠(wěi)【褚頠】,少知名,早卒。”
河南郡褚氏世系表
褚䂮
褚頠
褚燹
褚希
褚洽
褚歆
唐·房玄齡褚遂良許敬宗李淳風敬播令狐德棻等《晉書·列傳第五十三·江逌(yōu)傳[從弟灌、灌子績、車胤殷顗(yǐ)、王雅]》:“殷顗[殷覬(jì)],字伯通,陳郡人也。祖融【殷融】,太常卿。父康【殷康】,吳興(郡)太守。顗性通率,有才氣,少與從弟(從父弟)仲堪【殷仲堪】俱知名。”
陳郡殷氏世系表
殷識
無子
-
-
-
不詳
-
-
-
不詳
-
-
-
不詳
殷元素
殷寧
殷鐵
不詳
不詳
不詳
-
-
附:
1.殷顗(yǐ),又名殷覬(jì)。
2.殷康,又名殷歆。
3.殷鐵,字景仁。
唐·李百藥北齊書·列傳第十二·堯雄傳》:“雄【堯雄從父兄傑【堯傑】,字壽。”
唐·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師等《周書·列傳第二·虞國公仲傳(子興、興子洛)》:“虞國公仲【宇文仲】,德皇帝【北周德皇帝】(宇文肱)從父兄也。”
代郡武川縣東部鮮卑北周政權宇文氏世系表
宇文系
【德皇帝】
宇文泰【太祖】
宇文毓【世宗】
宇文覺【孝閔皇帝】
宇文邕【高祖】
宇文贇【宣皇帝】
宇文阿頭
宇文裕
宇文晉陵∷
宇文求男
宇文金殿
宇文同
宇文中山∷
宇文豆頹
宇文騏驎
宇文永
不詳
宇文深
注:
1.人名後加∷,表示該人物的譜系關係無法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確定,而是根據稱謂關係來確定。
2.唐·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師等《周書·列傳第十九·宇文測傳(弟深)》:“宇文測,字澄鏡,太祖之族子也。”唐·令狐德棻、岑文本、崔仁師等《周書·列傳第三十二·宇文神舉傳》:“宇文神舉,太祖之族子也。”表中的宇文系、宇文晉陵(宇文普陵)和宇文中山,三支的譜系關係,根據將族子定義為族子本義(即宇文神舉和宇文測都是宇文泰的族子)得出。
附:
1.宇文毓,鮮卑名宇文統萬突。
2.宇文泰,鮮卑名宇文黑獺、宇文黑泰。
3.宇文覺,鮮卑名宇文陀羅尼。
4.宇文邕,鮮卑名宇文禰羅突。
5.宇文晉陵,又名宇文普陵。
唐·魏徵令狐德棻長孫無忌李淳風等《隋書·列傳第十二·韋世康傳(弟洸、藝、衝、從父弟壽)》
京兆郡韋氏世系表
韋旭
韋福獎
-
不詳
韋約
不詳
-
韋國成
韋保巒
韋霽
不詳
韋津
不詳
韋孝固
韋萬頃
韋勇力
韋惠尚
韋子遷
不詳
注:人名後加⊕,表示存在過繼、收養等關係。
附:
1.韋約,字世約,又名韋世約。
2.韋國成,又名韋圓成。
3.韋叔裕,又名韋寬,字孝寬,宇文泰賜姓宇文氏,又名宇文叔裕、宇文寬。
4.韋子遷,宇文泰賜姓宇文氏,又名宇文子遷。
5.韋瓘(ɡuàn),宇文泰賜姓宇文氏,又名宇文瓘,生父是韋夐(xiònɡ),嗣父是韋孝固。
6.韋諶,生父是韋寬,嗣父是韋子遷。
唐·韓愈《四門博士周況妻韓氏墓誌銘》:“開封(縣)從父弟愈【韓愈】,於時為博士。”
北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鑑·晉紀三十》:“五月,乙酉,(後)燕軍至台壁,(西燕康宗武桓皇帝)永【慕容永】遣從兄(從父兄)太尉大逸豆歸【慕容大逸豆歸】救之,平規擊破之。”
昌黎郡棘城縣東部鮮卑前燕後燕西燕南燕政權慕容氏,隴西枹罕縣西部鮮卑吐谷渾政權吐谷渾慕容氏)世系表
【東部鮮卑慕容部大單于】
吐谷渾·吐延·葉延
【吐谷渾王】
吐谷渾·吐延·碎奚
【吐谷渾王】
【前燕高祖】
不詳
【前燕太祖】
慕容俊【前燕烈祖】
慕容暐【前燕幽皇帝】
慕容泓【西燕肅宗】
慕容衝【西燕威皇帝】
慕容肅
慕容垂【後燕太祖】
【後燕獻莊皇帝】
慕容寶【後燕烈宗】
慕容麟【後燕皇帝】
【後燕昭文皇帝】
慕容顗【西燕皇帝】
慕容納【南燕穆皇帝】
慕容超【南燕末主】
慕容德【南燕世宗】
無子
不詳
不詳
慕容永【西燕皇帝】
不詳
慕容大逸豆歸
慕容小逸豆歸
附:
1.吐谷渾·吐延·碎奚,又名吐谷渾·吐延·闢奚。
2.慕容俊,鮮卑名慕容賀賴跋。
3.慕容廆(wěi),鮮卑名慕容奕落瑰、慕容若洛廆。
4.慕容皝(huànɡ),鮮卑名慕容萬年。
5.慕容衝,鮮卑名慕容鳳皇。
6.慕容令,又名慕容全。
7.慕容農,鮮卑名慕容惡奴。
8.慕容垂,本名慕容霸,曾用名慕容缺,鮮卑名慕容阿六敦。
9.慕容寶,鮮卑名慕容庫勾。
10.慕容麟,又名慕容驎,鮮卑名慕容賀鄰。
11.慕容熙,鮮卑名慕容長生。
12.慕容德,後改名慕容備德。
13.慕容顗(yǐ),又名慕容覬(jì)、慕容凱。
北宋·司馬光等《資治通鑑·晉紀三十八》:“初,混【謝混,字益壽】與劉毅款暱,混從兄(從父兄)澹【謝澹】常以為憂,漸與之疏;(謝澹)謂弟璞【謝璞】及從子(從祖子)瞻【謝瞻】曰:“益壽此性,終當破家。”澹,安【謝安】之孫也。”
陳郡謝氏世系表
謝公義
謝鳳
謝才卿
謝重
謝世紹
不詳
-
謝世休
無子
-
謝恂
謝稚
謝緯
謝謨
不詳
不詳
-
-
不詳
不詳
謝綽
謝颺
不詳
謝諼
謝漣
不詳
-
-
謝思
謝曜
不詳
-
-
-
-
-
謝鐵
不詳
-
-
謝惠宣
不詳
-
-
注:人名後加⊕,表示存在過繼、收養等關係。
附:
1.謝公義,字靈運。
2.謝瞻,又名謝檐。
3.謝世紹,又名謝驥。
4.謝密,生父是謝思,嗣父是謝峻。
5.謝貞,是謝藺的兒子。謝藺,是謝經的兒子。謝經,是謝綽的兒子。謝綽,是謝濤的曾孫。
北宋·曾鞏撫州顏魯公祠堂記》:“(顏真卿)與其從父兄杲卿【顏杲卿】,皆有大節以死。”
琅邪郡顏氏世系表

從父兄弟演變過程

表1-1: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王父
-
-
-
親同姓
-
-
-
-
族祖王父
族兄子/
族弟子
族兄孫/
族弟孫
族兄曾孫/
族弟曾孫
-
曾祖王父
從祖昆弟
從祖兄子/
從祖弟子
從祖兄孫/
從祖弟孫
從祖兄曾孫/
從祖弟曾孫
-
從父昆弟
從父兄子/
從父弟子
從父兄孫/
從父弟孫
從父兄曾孫/
從父弟曾孫
-
兄孫/弟孫
兄曾孫/
弟曾孫
兄玄孫/
弟玄孫
表1-2: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
-
-
-
親同姓
-
-
-
-
-
-
-
-
-
-
-
-
-
-
注:
1.以上兩表是上古漢語較為原始的親屬稱謂,中古漢語對親屬的稱謂變得多元化、複雜化了,因此,表中的族曾祖父、族祖父、從祖父、族父、族兄弟、從子、從孫、族子、族孫、族曾孫,都是本義而不是裹義或新義。
2.據表可知,在上古漢語親屬稱謂中,自己的從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兄子/弟子,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從子,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族子。
親屬稱謂表2-1: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
-
-
-
親同姓
-
-
-
-
-
-
-
-
-
-
-
-
-
-
親屬稱謂表2-2: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
再從曾祖父
親同姓
-
-
-
-
再從祖父
-
-
-
族玄孫
從兄弟
再從曾孫
再從玄孫
從曾孫
從玄孫
親屬稱謂表3-1: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
再從曽祖父
三從祖父
三從父
四從兄弟
四從子
-
-
-
再從祖父
三從子
四從孫
四從曾孫
四從玄孫
三從孫
三從曾孫
三從玄孫
再從曾孫
再從玄孫
從曾孫
從玄孫
親屬稱謂表4-1:五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
再從曽祖父
親同姓
-
-
-
-
再從祖父
-
-
-
-
族玄孫
再從曾孫
再從玄孫
從曾孫
從玄孫
親屬稱謂表4-2:五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從高祖父
再從曽祖父
三從祖父
三從父
四從兄弟
-
-
-
-
再從祖父
四從子
四從孫
四從曾孫
四從玄孫
三從子
三從孫
三從曾孫
三從玄孫
從兄弟
再從曾孫
再從玄孫
從曾孫
從玄孫
表1-3:上古漢語親屬稱謂表
族高祖父
-
-
-
親同姓
-
-
-
-
族伯叔祖父
族伯叔父
-
-
-
-
從祖伯叔父
-
-
-
伯叔父
-
-
-
注:
1.上表是上古漢語較為原始的親屬稱謂,中古漢語對親屬的稱謂變得多元化、複雜化了,因此,表中的族曾祖父、族祖父、從祖父、族父、族兄弟、從子、從孫、族子、族孫、族曾孫,都是本義而不是裹義或新義。
2.據表可知,在上古漢語親屬稱謂中,自己的從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兄子/弟子,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從子,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自己的族孫的父親是自己的族子。
親屬稱謂表2-3: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從伯叔
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
親同姓
-
-
-
-
伯叔曽祖父
從伯叔祖父
再從伯叔父
族侄
族侄孫
族侄曾孫
族侄玄孫
伯叔祖父
從伯叔父
再從侄孫
再從侄曾孫
再從侄玄孫
伯叔父
從兄弟
從侄曾孫
從侄玄孫
侄玄孫
親屬稱謂表2-4:晉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同堂伯
叔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
親同姓
-
-
-
-
伯叔曽祖父
同堂伯
叔祖父
再從伯叔父
族侄
族侄孫
族侄曾孫
族侄玄孫
伯叔祖父
同堂伯叔父
再從侄孫
再從侄曾孫
再從侄玄孫
伯叔父
同堂侄
同堂侄孫
同堂侄曾孫
同堂侄玄孫
侄玄孫
親屬稱謂表3-2: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從伯叔
曽祖父
再從伯
叔祖父
三從伯叔父
四從兄弟
四從侄
四從侄孫
四從侄曾孫
四從侄玄孫
伯叔曽祖父
從伯叔祖父
再從伯叔父
三從侄
三從侄孫
三從侄曾孫
三從侄玄孫
伯叔祖父
從伯叔父
再從侄孫
再從侄曾孫
再從侄玄孫
伯叔父
從兄弟
從侄曾孫
從侄玄孫
侄玄孫
親屬稱謂表3-3:唐代以後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堂伯叔
曽祖父
從堂伯
叔祖父
族伯叔父
親同姓
-
-
-
-
伯叔曽祖父
堂伯叔祖父
從堂伯叔父
族侄
族侄孫
族侄曾孫
族侄玄孫
伯叔祖父
堂伯叔父
從堂侄
從堂侄孫
從堂侄曾孫
從堂侄玄孫
伯叔父
堂侄曾孫
堂侄玄孫
侄玄孫
親屬稱謂表5-1:近代、現代漢語親屬稱謂表
伯叔高祖父
堂伯叔
曽祖父
從伯叔祖父
族伯叔父
-
-
-
-
-
伯叔曽祖父
堂伯叔祖父
從伯叔父
族侄
族侄孫
族侄曾孫
族侄玄孫
伯叔祖父
堂伯叔父
從兄弟
從侄曾孫
從侄玄孫
伯叔父
堂侄曾孫
堂侄玄孫
侄玄孫
參考資料
  • 1.    趙中頡主編. 中國古代法學文獻導讀[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3.08.221